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 战国,茶叶种植已有一定规模;

  • 先秦《诗经》有茶的记载;

  •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 唐代,茶业昌盛,“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粱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在陆纳、桓温、齐武帝时代,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能,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成为一种表示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黄茶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的发展更是生机盎然,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订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 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

  • 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 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

  • 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正式开放;

  • 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州成立;

  •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相关领域人士参会。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山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