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渐渐失去的美好

导演冯小刚是全国政协委员,他有过希望恢复有丰富文化含义繁体字的提案,引来不少人关注。

冯导是杞人之忧,“让繁体字回归到学生的课本”,明明知道不可为,却还是在庙堂之上严肃地提了出来。

冯导一定是经过再三审视的,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冯导说“親要相见,愛要有心,然而我们常常发现,亲不见,爱无心”,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切。不是吗?!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好,正渐渐地离我们而去。

诗,是最高雅的文学,也是命运最悲切的文学。

因为高雅,所以悲切,这逻辑或许不对,然而,描述诗歌再恰当不过。诗,先秦时代,她活在民间,水边、陌上、沙洲都是诗,蒹葭、关雎、蕙、兰、桂、椒,是诗人的最爱,高尚峻洁,美轮美奂。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后来,无论是尊贵的帝王,还是没落的举子,都吟诗、写诗、论诗,似乎没有诗的人生,不算是精彩的人生,没诗的历史,不算是完整的历史。

然而,在当下,不可思议的是,什么都上去了,诗,不行了,被鄙视、被遗弃,几乎不留痕迹。草根余秀华的横空出世,让人们瞪大眼睛,惊骇地发现,诗还活着,活在偏僻乡村,活在普通农家,活在一个女人的挚爱里。然而,余秀华只有一个,繁华之后,终归落寞。

诗,只给我们一个背影,尽管她的背影美得无与伦比。

书法,在寻常巷陌也难寻踪迹了。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书法,在寻常巷陌里也踪迹难寻。

汉字,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DNA中的一环。写好字,曾经是读书人的美好追求,字,仿佛是人生密码,一撇一捺启开我们多少自信和梦想。我们除了用毛笔,还以竹枝、手指,甚至是抹布,在纸上、地上、手心里、桌上醉心地练习,“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 ”。看似平常的字俨然是舞者,歌者,表达不尽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还记得年少时,因为别离,灯影里,攥着笔,反复写,终于“沤”出一封信,还记得每一个字带着心跳,带着气息,带着思念、忧郁和欢欣,让朋友泪流满面。

有了手机,有了键盘和鼠标,就不会写信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字变得丑陋而别扭,还常常提笔忘字。可笑的是,居然记不清最后一封信写于何年何月,写给何人,在哪里发出。

如果明天能收到一封纸笺手书,该是什么心情?

阅读,在喧嚣中正渐渐离去。

孩子们不阅读,他们没有时间,因为有多少公式要背,多少试要应对;大人们不阅读,因为阅读与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不相关联。生活是一辆赛车,人人都展示自己娴熟的车技,却不知道要把车开到哪里。

“我庆幸自己是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阅读,生活将是多么凄惨啊!”“一个人一辈子不看一千部小说,活得太冤枉。”王安忆、曹文轩告诉我们,生活不能没有阅读。鲁迅写《野草》,选在一个个漆黑的夜晚,摘下面具,面对赤裸裸的自我,掀开皮肤,露出血淋淋的筋骨。“于天上看见深渊”,于是,有了《过客》,有了《秋夜》。雨果在《悲惨世界》序言中说“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男人因贫穷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羸弱……还不能全部解决,只要在之个世界上还有愚昧和穷困,那么这一类书籍就不是虚设无用。”

雨果离开了,鲁迅也离开了,阅读又会远离我们而去吗?! 没有阅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美好,她们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像村庄,河流,蓝天……

生活中渐渐失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