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故事」鐵路俱樂部:見證鐵路系統和地方的變革

「巴彥淖爾故事」鐵路俱樂部:見證鐵路系統和地方的變革


鐵路俱樂部現為臨河鐵路職工活動中心,1974年12月23日開工建設,1977年建成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1958平方米,是鐵路職工舉辦文藝活動、看電影、舉行表彰大會等的主要活動地點。後經更新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空間結構,將一樓全部作為開放式活動區域,空間高度13米,符合運動場館標準設計。


「巴彥淖爾故事」鐵路俱樂部:見證鐵路系統和地方的變革

鐵路俱樂部(近日拍攝)


鐵路俱樂部的“543”

說起鐵路俱樂部的歷史,可以簡單地概括為“543”,即換過5個管理單位,轉變4回功能,改了3次名稱。

據老鐵路職工介紹,上世紀60年代,在鐵路俱樂部原址,曾經有一個鐵路系統的活動場所,用於演樣板戲、開“批鬥大會”等,場所內沒有凳子,人們坐的都是鐵道枕木。

1974年,各地區鐵路系統要建設一批職工活動中心,大的叫“文化宮”,小的叫“俱樂部”,臨河就把原來的那個活動場所推倒,建成了“臨河鐵路地區俱樂部”。該俱樂部由臨河鐵路房建段設計和建設,面積1958平方米,主體1層,局部2層(電影放映室),磚混結構,座椅1001個,隸屬呼鐵局包頭分局。

鐵路俱樂部建成後,因其獨特的構造、寬大的場地,成了臨河瑪拉沁橋以南區域的一座標誌性建築,也是附近人員活動、看電影的唯一場所,尤其在鐵路系統內部,承擔著會議、演出、培訓等各項功能。用俱樂部老員工的話說,它的定位就是“學習和樂園”,不僅有舞臺、銀幕,兩側耳房還有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每天擠滿了人。

後來,包頭分局撤銷,鐵路俱樂部由呼鐵局直管,再往後,管理單位先後換成了臨河車務段、烏海車務段、恆諾公司,直到2016年,又迴歸呼鐵局直管。恆諾公司管理期間,鐵路俱樂部曾改名為“恆諾活動中心”,呼鐵局再次接手後,定為“臨河鐵路職工活動中心”,沿用至今。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電影市場萎縮,鐵路俱樂部面臨著轉型問題,遂將場地承包給個人,開設了舞廳、網吧、檯球室。幾年後,另一批人承包,建立了乒乓球俱樂部以及書畫院、太極館。2016年,“臨河鐵路職工活動中心”掛牌,經過改造,將大廳分為羽毛球館(600平方米)和乒乓球館(400平方米)兩個區域,大廳南北兩側分別設為健身房和乒乓球小廳(160平方米),東側為有氧舞蹈間(100平方米)。同時,設置熱水房、沐浴間、衛生間和更衣室,主要為鐵路系統的在職和退休職工提供服務。

從“鐵路俱樂部”到“鐵路職工活動中心”;從集會、娛樂場所到健身場所;從包頭分局管理到呼鐵局直管……這裡見證了鐵路系統、地方的變革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巴彥淖爾故事」鐵路俱樂部:見證鐵路系統和地方的變革

舞臺改造後(近日拍攝)


他們記憶中的鐵路俱樂部

佟林(原鐵路俱樂部主任):

在鐵路俱樂部工作了29年

佟林是在1987年從臨河車務段調到鐵路俱樂部工作的,而調入原因,是他有一身寫字、畫畫的好本領。“當時俱樂部缺一名宣傳幹事,領導聽說我平常愛寫寫畫畫,所以就這麼決定了。”佟林說。

對於這次工作調動,佟林十分滿意,一是發揮了自己的特長,二是可以盡情看電影了。“我記得1982年《少林寺》上映的時候,人們看得都‘瘋’了,作為鐵路職工,我竟然從鐵路俱樂部買不上票,還是去農管局電影院看的。那時我就想,要是在電影院工作多好,想看啥就看啥,沒想到最後願望成真了。”

上班伊始,佟林首先在俱樂部認真地轉了一圈,他聽說當年俱樂部建設下足了成本,各部位用的都是好東西,比如頂子和舞臺為木質結構,光這一項,就用了“兩三車皮”的木頭。佟林出於好奇,要驗證一下。果然,俱樂部一磚一瓦,一石一木,均為真材實料,怪不得蓋得如此壯觀。

佟林的工作包括畫電影海報、寫標語、組織學習培訓,因為是自己熟悉、喜歡的事,所以幹得充滿激情。“畫電影海報可是辛苦了,夏天汗流浹背,冬天凍得手伸不出來,但必須咬牙堅持。”佟林雖然嘴上說“辛苦”,可神情中仍流露出對那個年代的留戀和回味。

當時,俱樂部共有7名工作人員,一名主任,一名會計,一名管理員,一名宣傳幹事,還有3名放映員。大家齊心協力,把俱樂部搞得紅紅火火。可惜好景不長,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經過上級同意,俱樂部承包給了個人。

經過多年對外承包,俱樂部變得破破爛爛,佟林看在眼裡,急在心上。“自己的東西只有自己心疼,因為這,我還和他們吵過幾次。”佟林現在仍然覺得可惜。

2016年,佟林調整了崗位,正式告別了鐵路俱樂部,但是他的感情和經歷永遠留在了那裡。

高峰(市民):

每次變化都會引起感慨

鐵路俱樂部建成時,高峰十幾歲,正是四處閒逛的年齡,他經常和夥伴到俱樂部玩耍,有時看電影,有時坐在臺階上聊天,尤其夏天的傍晚,在此消暑納涼,十分愜意。“我在城裡各個電影院都看過電影,我覺得,鐵路俱樂部的設施、環境絕對能排在前面。”高峰說。

後來,高峰搬了家,火車站這帶只有出門乘車才來,可每次來這裡,他都會仔細打量一番鐵路俱樂部:迎馬路的臺階弄到了兩側、門前被大樹遮擋得快看不清了、外觀進行了改造、名字換了……每一次變化,都會引起高峰的感慨。

「巴彥淖爾故事」鐵路俱樂部:見證鐵路系統和地方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