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如何預防母嬰垂直傳播?

母嬰垂直傳播是我國乙肝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包括宮內感染、分娩感染、生後密切接觸感染,其中以

分娩時感染最常見。乙肝母嬰阻斷具體措施如下:


一、選擇合適的時機懷孕

①肝功能始終正常者可正常妊娠;

③抗病毒藥物停藥後易復發,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期間妊娠,患者需充分了解所用藥物的各種風險,以決定是否中止妊娠或是否繼續抗病毒。a.替比夫定和替諾福韋屬於妊娠用藥B類藥,孕中晚期使用對胎兒無明顯影響。b.干擾素能抑制胎兒生長,使用期間必須避孕。 c.阿德福韋和恩替卡韋對胎兒發育有不良影響或致畸作用,妊娠前6個月和妊娠期間忌用。

孕早期和孕中期(28周左右)檢測肝功和病毒定量:①若病毒定量≥2×10^6 IU/ml,在充分溝通和知情同意的情況下, 可於孕28周前給予替諾福韋或替比夫定;②若病毒定量<2 X 10^6 IU/ml,則不予干預,繼續觀察。

三、胎兒出生後按照計劃免疫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後)和乙肝疫苗(0,1,6月)。

四、若服用抗病毒藥物期間禁止哺乳。若未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考慮哺乳。

五、兒童在2周半左右檢查乙肝五項,明確有無感染乙肝和表面抗體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補種乙肝疫苗。

注:①孕婦病毒定量越高是發生母嬰傳播的主要危險因素, 降低病毒量可減少母嬰傳播。②孕婦e抗原陰性,新生兒經正規預防後,保護率已達98%~100%。③e抗原陽性孕婦,新生兒經正規預防後,保護率85%~95%。④孕婦懷孕期間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剖宮產不會降低母嬰感染率。



因此,目前乙肝母嬰阻斷概率已經比較完善,上述是我們能做到的最好保護措施。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講科普

目前,乙肝病毒傳播主要有母嬰傳播、醫源性傳染、輸血傳播、密切生活接觸傳播(皮膚黏膜受損等)、性傳播等傳播方式。而母嬰垂直傳播,仍是我國乙肝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

母嬰垂直傳播,分為宮內感染、產道感染、出生後感染。宮內感染,主要是經胎盤感染,和上行性感染宮腔;產道感染,主要是指母羊水、血液在胎兒通過導致感染,還有軟產道時感染;出生後感染,主要是通過母乳、母唾液、母血感染。

一.圍生期感染 最易發展為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時期不同,病情發展結局也不同,兩者密切相關。如果在圍生期感染乙肝病毒,免疫耐受期會很長,真正能夠自發清除病毒的是很少一部分的病人,絕大部分(約90~95%)就發展為慢性乙肝。

而5歲以後、青少年、成年感染HBV的病人,與圍生期感染的病人不同,自發清除能力比較強,僅有5~10%會發展成為慢性乙肝。所以,圍生期保護、免疫預防對嬰幼兒至關重要。

二.新生兒免疫預防 能有效阻斷母嬰垂直傳播

給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是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傳播的最佳措施。

新生兒主動免疫,是指出生後,12小時內、1月、6月分別接種一針10ug~20ug重組乙肝疫苗。新生兒被動免疫,是指出生後,24小時內(12小時內最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劑量100~300IU。這雖不是終生免疫,但可使嬰兒產生自動免疫力,對母親HBsAg和HBeAg均陽性的新生兒,保護率可達97.2%以上。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有研究表明,HBeAg呈陽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生出的小孩,如果任由其發展,極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併成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因此,需要特別加強對新生兒的保護。應在嬰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並按照醫生囑咐採取進一步預防措施。由於嬰兒有可能通過乳汁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以最好人工餵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