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预测了安史之乱:烈士遗孤,长在宫廷,手握重兵,结局唏嘘

很快,李林甫找到的第三个突破口来了。

——王忠嗣。

王忠嗣不是政客,而是一位名将,他长期在对吐蕃人和契丹人的一线作战,而且战功卓著。在王忠嗣官场生涯的巅峰,一个人兼任了河西、陇右、河东、朔方四个节度使的职务。要知道后来造反的安禄山,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兼任了三个节度使(范阳、平卢、河东)。而且王忠嗣忠心保国,他屡次上书唐玄宗,表示安禄山迟早必反,但是这些中肯的分析和建议,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重视。像王忠嗣这样的人,能够战场上说清楚的事情,一定不会放到朝堂上哔哔。而如果把他放到朝廷政治斗争的角力场上,那他绝对也是死的最快的。

但是,李林甫未雨绸缪。

李林甫觉得,像王忠嗣这样的人万一进入中央领导班子,那么他自己的末日就到来了。而且,这事发生的几率也不低。中国古代一直有“出将入相”的说法,也就是说,真正优秀的官僚,应该是到了边疆就是名将,回到朝廷就是名相,这是古代官场上的最高追求。比如,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就是这样调入中央的。问题并不在于王忠嗣本人怎么样,问题在于王忠嗣和李亨是发小。王忠嗣的老爸王海宾是革命烈士,当年牺牲在了对吐蕃的边境作战中。所以革命遗孤王忠嗣,从小就被寄养在宫中,和李亨非常熟,还被唐玄宗收为“假子”(名义上的儿子),这个“忠嗣”的名字就是唐玄宗御赐的。

这个人预测了安史之乱:烈士遗孤,长在宫廷,手握重兵,结局唏嘘

王忠嗣万一进入中央,如果和李亨联手,那就是实打实的“内戚暗通边将”了,到时候李林甫就成了案板上的一条鱼,被人予取予求了。

李林甫给王忠嗣罗织的罪名还是老一套——勾结太子发动政变,提前接班。

唐玄宗李隆基对于这些事情非常敏感,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王忠嗣后来被剥夺了兵权,贬为汉阳(甘肃礼县)太守。

王忠嗣倒下了,李林甫开心了;

李林甫不用担心李亨了,当然,安禄山也不用担心王忠嗣了。

而且更加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李林甫杜绝了汉人王忠嗣进京为官的道路,反而为蕃将入朝打开了方便之门。因为在李林甫的心中,这些没有文化的大老粗,汉语都还说不流利,这些人即便出将入相,也远远谈不上对自己的威胁。

李林甫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官僚,也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古代政客,他的执政能力突出,斗争倾轧能力也不差。站在他自己的角度而言,他的很多抉择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他却选错了时代,他的若干选择为后来埋下了各种隐患。应该来讲,后来的安史之乱,马嵬之变,玄宗幸蜀……等等一系列的政治事件虽然发生在李林甫去世之后,但毫无疑问,李林甫同志才是总导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