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做夢?

桑代克的貓er

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做夢的情況,可能很多人都會感覺這是很正常的,還是有一些人感覺自己晚上做夢,但是白天卻記不起來究竟是夢裡面究竟有些什麼事情?那麼我們為什麼會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出現做夢的情況呢?這種夢境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另外還有人比較好奇,夢境裡面的一些奇怪的現象,是否是對我們的一些什麼警示呢?到底對我們生活有什麼作用?


在這裡要說的是做夢,確實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況,而且做夢並不會影響到我們白天的正常生活,當然現實生活中可能有一些人會說夢和現實是相反的,夢到不好的事情,現實生活中就會有好事情發生,這只是人們的一些說法,並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在我們平時的生活過程中,如果白天有一些事情發生大腦受到刺激,那麼晚上往往就會在睡眠之中通過夢境來體現出來。

簡單的來說,也就是說做夢,其實就是大腦潛意識上升為主觀意識的一些東西,這方面可以從我們每個人白天思考很多事情,但是到了晚上,經常在夢中會出現一些相關的問題或者是事情,尤其是考試,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即便已經很多年不學習了,但是還是會有考試的夢境,而且夢見的自己考題好像特別的難,根本就做不出來,心情特別的緊張或者消極之類的,這其實就是白天在考慮事情,晚上以做夢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已。

不過關於做夢,對於我們本身到底有什麼作用,在這裡要分析的是做夢的意義,對於夢境的意義可以進行界定有意義的跟無意義的。

其實所謂無意義的,簡單的來說,就是我們可能白天由於大腦的神經系統出現了興奮,所以晚上才會出現做夢的情況,就比方說我們白天玩遊戲,感覺特別的興奮,而晚上往往也會出現這種詭異的場面,甚至直接自己進入到遊戲之中,這樣的夢境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是我們大腦延續的異狀興奮的反應而已。

還有就是一種生理性的夢境,關於這種夢境,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體會的,就比方說我們晚上的時候喝了水比較多或者是吃一些水果之類的,所以晚上睡覺之後就感覺自己想要上廁所,這時候很多人會感覺做夢,總是在跑廁所之類的然後找了很多地方好像都找不到廁所,這其實就是一個晚上睡覺憋尿的表現。

還有一些人在晚上睡覺,往往胳膊或者是腿被壓著了,然後做夢的時候就會夢到自己在蹬自行車或者說是在爬山,感覺腿特別的累,總是爬不上去,如果將腿或胳膊放鬆之後這樣的夢境自然而然就會消失。

所以科學家表示,其實我們平時晚上睡覺,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夢境之類的,往往都是由於自己白天所關心的一些事情刺激了大腦的神經,還有就是睡眠過程中身體的一些生理反應出現在夢境之中。

但是實驗者卻表示無法知道為什麼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會出現這種做夢的情況,雖然可以反映出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情況,甚至是能夠幫我們一定程度上釋放壓力,也可以說是潛意識裡面幫我們解決目前所應對的一些困難,所以很有可能是通過夢境反映出來,如何保護我們自己而已。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離奇的說法,甚至有人認為做夢應該是我們前世生活之中的一些碎片堆積起來的,這方面主要是因為有的時候做夢,夢境之中的事情,跟我們現實的生活好像一點關係都沒有,而關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夢境,就有一些人推測,很有可能是我們前世曾經經歷過這些事情,所以我們現在在夢境之中才會回憶起來。

這聽起來像是古代的轉世投胎之類的說法,就像是我們上一世雖然肉體已經消失,但是我們的意識卻並沒有真正的帶地球宇宙之中消失,而這些意識會隨著上一世身體的消失,慢慢的轉入尋找進入下一個世代寄生的身體之中。

這樣在下一世之中的身體裡面,就會形成前世的一些記憶,等到這些記憶進入到下一世的身體之中之後,白天的時候可能不會表現出來,但是到了晚上慢慢的這些意識就會進入到我們的大腦,形成前世的一些經歷,這就是我們晚上所感受到的夢境。

當然,關於這種說法只是一些相信生命輪迴的人,推測出來的一種說法,並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不過我們人類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夢境,到現在還是需要科學家不斷的努力研究和實驗。


三豐

每個人都會做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夢,有些人能回憶起生動的夢境,有些人則從來不記得自己做過的夢,能激起的都是碎片。有的人的夢是黑白的,是灰色的,但是有的人的夢是彩色的、夢幻的。不管什麼樣子的夢,每個人在睡覺時都會產生的。從我們還是寶寶的時候,直到死去的那天都會做夢。在我們身體與大腦休息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就在不斷地為我們製造夢境,一層又一層地疊加,累積成一個豐富多彩奇幻的世界。

夢是一種符號語言,我們的可以在睡眠的時候跟自己的智慧進行交流。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產生夢中的自我,利用各種象徵性符號和圖像傳遞信息,將這些五花八門、異想天開的想法轉化為可視化的語言。

那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呢?

1. 為了滿足我們的願望

我們白天的現實生活,有很多我們想做但不能做的事,我們在現實中被壓抑的那些想法,就會在夢境中出現,這些也許是我們無意識的想法、願望和慾望。在夢境中,我們意識壓制的願望會被潛意識揭露出來。

2. 分析情況

也許你白天遇到了意見很棘手的事情,深深地困擾著你,讓你寢食難安,時刻都在想著解決辦法,當我們進入夢境時,也很有可能把這個難題帶進夢境,就有人思考了好幾天想不出來的解題方法,做夢時突然開竅了。醒來後趕緊寫下了思路。

3. 信息處理與記憶

大多數夢境會包含我們最近的經歷。比如你夢見你去到了你每週都會去的超市。這樣的夢可能是對你的大腦正在分析整理它這一天接收到的各種刺激,有意義的、無意義的都會接收到。夢境是對你白天所經歷的事情的鞏固分析和整理,也可以說夢境是大腦重啟系統的方式。

4. 應對機制

應對壓力,做夢能讓我們釋放一定的壓力,我們懷著不同的情緒做夢,我們的神經機制就會利用不同的素材編織不同的夢境,幫助我們面對壓力、創傷以及其他心理焦慮。


桑代克的貓er

有人以為做夢會影響大腦的休息,事實並非完全如此。科學研究表明人睡著以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夢境中度過,並且做夢時眼球會轉動。夢是人和某些動物在睡眠時由於體內體外各種刺激而引起大腦的各種影像活動,其內容大致與清醒時意識中保留的印象有關。在自然界不僅人類會做夢,其他大腦較發達的哺乳動物以及鳥類也會做夢。那麼人為什麼會做夢呢?

科研工作者通過對腦電圖的研究發現,人在睡眠時大腦的活動並不是完全處於相同的抑制狀態,而是有時深、有時淺交替出現,這在生理學上就相應出現了兩種不同狀態的睡眠。與深抑制相應的叫“同步睡眠”,與淺抑制相應的叫“去同步睡眠”。在去同步睡眠中大腦皮質某些細胞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抑制,接受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而興奮起來,加之體內外的各種刺激,這就使人在睡眠中看到光怪陸離的影像。實驗表明,在去同步睡眠期間將人喚醒,約有80%的人會訴說他在做夢,而在同步睡眠期間被喚醒者則很少會訴說有做夢。正常人,夜晚睡眠中同步睡眠與去同步睡眠大約相互交替3~6次,因而,人在一夜的睡眠中也可能會從沉睡的無意識狀態進入色彩繽紛又千奇百怪的夢的世界3~6次。

雖然做夢有其生理學方面的原因,但若沒有精神方面的各種刺激要造成夢中出現紛繁的情景是不可能的,因此精神刺激是做夢的物質基礎。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其理也就在此。人在剛入睡和醒來之前,會有部分腦細胞沒有完全休息,這時候如果有微弱的外界刺激,就會引起做夢。如有蚊子在耳邊嗡嗡叫,就可能會夢見飛機;兩隻腳露在被子外受涼,就可能會夢見自己正過河;自己正尿急,就可能會夢見到處找廁所;睡眠體位不佳或雙手臂壓在腦前,就可能夢到自己巨石壓身透不過氣來。

總之,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出現夢遊就應該謹慎對待。


科學運動與健康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夢一直被視做是來自神的訊息。在許多文明中,夢被看成是一種預言。在古希臘,病人睡在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殿裡,祈望他可以託夢來治癒自己。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人可以從夢裡得到患病的信號。在中國古代,則有《周公解夢》這樣的書一來指導人們讀懂夢所包含的預兆。

自弗洛伊德以後,在夢科學上最重要的發現是上世紀50年代早期的快速眼動睡眠的發現。在快速眼動睡眠時,被喚醒的人能報告清晰而生動的夢境。這讓科學家們相信夢是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的。

20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的哈伯森(Hobson)和麥卡利(McCarley )提出了一種“激活一合成”假說,明確反對弗洛伊德學派對夢的解釋。他們認為,人在睡眠時,腦中一塊叫做“腦橋”的小小區域會產生隨機性的放電。這一活動傳遞到大腦皮層,誘發出熟悉的形象或情感,而皮層則試圖能將零碎的、無聯繫的形象整合成為一個合理的整體。

1997年,南非開普頓大學的馬克·索姆斯(Mark Solms )對一些腦損傷病人的研究表明,夢的成因並非那麼簡單,他發現做夢時激活的腦區包含了控制情緒的部分。這表明,弗洛伊德的學說也許並非一無是處。

——大話精神,為您的精神健康保駕護航。


大話精神

人為什麼會做夢,因為夢有它特殊的功能。弗洛伊德認為,我們在意識清醒時會壓抑我們的無意識衝動,但是無意識衝動不能永遠被壓制,而夢為無意識衝突地表達提供了一個安全、健康的出口。後來,有科學家發現夢只會出現在睡眠中的快速眼動期。換句話說,只要看到被測者眼球在閉上的眼皮下快速轉動,我們就可以推斷他在做夢。為了瞭解人做夢的原因,研究者們做了一個研究,讓被試在晚上睡覺之前和醒來之後觀看一部屍體解剖的影片,影片描述了一個醫生進行屍體解剖的可怕細節,選擇這部影片是因為它肯定會引起觀看者的高度焦慮。結果,被剝奪了快速眼動睡眠的被試在應對焦慮方面感到困難。而在影片放映期間被允許做夢的被試在第二次看影片時,明顯的較少被影片干擾。最後,研究者發現,在第一夜被剝奪了快速眼動睡眠的人,其最典型的反應是在第二夜增加快速眼動睡眠,也就是增加做夢時常。這一結果表明,夢執行著某種重要功能。

其次,也有一部分的研究支持夢是被壓抑的想法提供了發洩的出口。遭受心理創傷、在白天總是避免回想床上經歷的人,夜晚經常會做反應創傷事件的夢。一項研究讓被試在睡覺前進行一個意識流寫作練習,要求在練習中故意不去想他們認識的某個人。當晚,被要求不要想那個熟人的被試更多的夢到了這個人,而被允許寫出自己熟悉的某個人的被試則較少夢到這個人。


希樸羊

夢是如何產生的?研究發現,做夢與快速眼動睡眠有關,那是發生在睡眠後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點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腦橋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暫時性的肢體麻痺。

弗洛伊德告訴我們,由於社會現實和倫理道德的限制,人的很多欲望和衝動都受到壓抑,只有在睡眠中,當思想放鬆警惕時,這些慾望和衝動就會通過夢的形式表現出來,夢就是願望的滿足。而這些本能衝動和被壓抑的慾望弗洛伊德稱之為潛意識,這是人類心理的基礎和活動的內驅力,決定著人全部的有意識的生活。同時我們人格中的自我成分,遵循現實原則,擔任著協調追求快樂原則和超我遵循道德原則的任務,使得二者維持在一定的平衡中。意識在精神活動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背後的潛意識才是心靈的主宰。如果說心靈是一座冰山,那麼意識是冰山一角,而埋藏在水下面的大部分則是潛意識。

現代生理心理學則認為夢是兩種形式下的產物:一是生理活動對處於睡眠狀態的人的腦神經系統的反應,例如睡眠中的人有尿意,那麼很可能會做夢見自己滿世界的找廁所,但是一直找不到;二是在意識處於抑制狀態對各種信息的無邏輯程序的體現。例如白天經歷很多事情,可能晚上時會夢見疑似白天的場景但卻更加複雜和不可思議。也有研究顯示,通過睡眠人們會將白天產生的多餘神經元突觸聯結進行修剪,將無秩序或零碎的片段整合成為清晰明確的內容。夢,儘管是一些混亂的、無規則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但科學家和藝術家往往會從中引發出一些創造性的靈感。凱庫勒是在夢中夢到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從而發現了笨的化學結構。莫扎特也曾說過一些曲子是從夢境中得來的。


桑代克的貓er

自古以來,夢就是神秘的存在,因為夢被認為是一種重大啟示,所以解夢這個職業很早就存在了。中國歷史上關於夢的記載非常多,尤其是了不起的人物出生前,總要有夢的徵兆。

孫堅孫堅夫人吳氏,孕而夢月入懷。已而生策。及權在孕,又夢日入懷。以告堅曰:“妾昔懷策,夢月入懷;今又夢日,何也?”堅曰:“日月者,陰陽之精,極貴之象,吾子孫其興乎。”——《搜神記》

李白出生前他母親夢到長庚星,所以叫他李白。文天祥出生前他母親夢到七彩雲朵,所以叫他天祥。張居正出生前他母親夢到青衣童子繞床。曾國藩的爺爺夢到一條大蛇在院子裡盤繞。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莊周夢蝶(經典玄思話題),飛熊入夢(周文王得姜子牙),夢筆生花(南朝紀少瑜夢到毛筆生花,於是才思猛進),江淹夢筆(五色筆),黃粱一夢(勸人不要過度追逐名利)等成語也都與夢有關。

夢的預兆性還反映在疾病與重大災難方面。

“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左傳·成公十年》
“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氣盛則夢大火而燔,……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善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不屬。凡此十二盛者,至而瀉之立已。厥氣客於心,則夢見丘山煙火。客於肺,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奇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補之立已也”。——《黃帝內經》

那麼,夢是從何而來的?夢究竟是怎麼回事?

古代人沒辦法理解夢的根源,只好根據直覺給出解釋,認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種經驗主義的解釋通常是符合人的認知的,因為總是能夠從日常經歷中尋找到與夢的內容有關的事情。所以,這種解釋最為流行。

夢的神秘預兆,按照這種理論,夢是來自神秘力量給人的預兆。即便是古代,也是受到質疑的,只不過普通人沒那個膽量去質疑,也沒有足夠的思考力量去質疑。

東漢王符《潛夫論》說:“如使夢吉事,而已意大,樂發於心精,則真吉矣;夢凶事,而已意大恐懼,憂悲發於心精,即真惡矣。”——他認為夢的內容會影響人的情緒,從而讓夢的預示成真。明代王廷相說:“夫夢中事,即世中之事也。緣象比類,豈無偶合!要之渙漫無據靡兆我者多矣。”——他認為事情太多太多,總能找到合適的來與夢的內容對應。

所有解夢的理論都暗含了夢的來源的解釋。

《周公解夢》依據的是象徵性,夢到的內容所具有的的特性預示了將要發生的事情。但由於加入了正夢、反夢的劃分,從而讓同樣的內容有了不同的解釋。同樣夢到掉牙,如果是前半夜,可能預示有親人離世,如果是後半夜,親人就會痊癒,而如果掉牙出血,則可能會發財。雖然《周公解夢》沒有多少科學性,但卻是很好的研究中國文化心理的素材,從中可以找到中國人潛在的思維邏輯。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解夢很有用,只是因為事後聰明地為解釋找到了對應事件。

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理論,夢來自被壓抑的衝動,由於意識被壓抑,於是進入了潛意識,睡眠中潛意識不再受到壓抑,就會以夢的形式呈現。按照他的理論,夢反映了現實的壓力與內心的矛盾衝突。從本質上講,這與中國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解夢方式是一樣的。這種解夢可能對於飽受精神折磨的人會有一定療效,因為找到矛盾來源會讓人的壓力得到緩解。

人們其實很早就明白夢與意識有關,但由於“意識的本質”是一個重大難題,這方面的研究一直難以有大的進展。比如,夢是在睡眠中出現的(清醒夢極為罕見),於是就對睡眠展開研究。我們通常知道的是睡眠分眼動睡眠和非眼動睡眠,前者與做夢有關,睡眠時主要是δ腦波和θ腦波,做夢時會有腦波的擾動。眼動與夢的關係是由一個叫做阿塞斯基的人發現的,他最初是對自己的兒子阿爾芒進行睡眠觀察,——這個人沒讀過大學卻拿到了博士學位,對科研那是真愛啊!

對睡眠與夢的關係的研究充滿了困難。有科學家在人睡眠時進行各種干擾,比如讓人睜著眼睡覺,到半夜拿各種東西在眼前晃,然後過段時間把人叫醒,看看這些干擾是否對做夢造成了影響。研究表明,多數人的夢都是彩色的,這與之前的猜想不一樣。最初,有人發現人在夜間睡眠時有五分之一時間是清醒的,因此猜測夢是腦幹的產物。後來,又有人猜想夢與多巴胺的分泌存在關聯。再後來,科學家發現夢與快速眼動睡眠是相對獨立的過程,只不過後者更有利於夢的出現。有趣的發現是,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活躍與夢有關,人也的確是根據記憶來創造夢的故事的。並且,夢中的元素與文化中的隱喻有關。

科學研究可能就是這樣,花費了很大力氣,得出的結論卻是“人們的猜測雖然不準確,但也都是有道理的”。在對人的睡眠和腦展開細緻研究之前,人們憑藉直覺提出的各種解釋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事實。當然,如果因此認為科研得不償失,那就大錯特錯了。空洞的猜想,即便反映了宇宙真理,也不會產生實際的用途。


知我君

一百多年前,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指出,夢是一扇可以窺探我們潛意識思維的窗戶,是我們在清醒時形成、在睡夢中呈現的所思所想。此後,我們學會了研究夢境,甚至確定一個睡著的人是不是在做夢。

但它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

夢暗示了什麼?

夢和現實有什麼關聯?

《連線》雜誌英國版採訪了夢境研究所心理學家大衛·比林頓(David Billington)博士和《夢的神經相關性》合著者弗朗西斯卡·西克拉裡(Francesca Siclari)博士,請他們談談什麼是夢,夢暗示了什麼。

什麼是夢?

西克拉裡說,夢是意識的一種狀態,是睡著時才有的一種體驗。“從很多方面來說,夢境帶給我們的體驗類似於我們清醒時的體驗。你聽到了聲音,看到了影像,產生了情緒。這種體驗是真實的。夢當然是想象出來的,但體驗是真實的。”

如何確定一個睡著的人是不是在做夢?一是看他是否處於睡眠週期的快速眼球運動(REM)階段,二是看他是否出現高頻率的腦電活動。不過,研究已經證明,高頻腦電活動活動也會在非REM睡眠期間發生。

對於這一現象,科學界還無法解釋,西克拉裡和同事希望進一步瞭解其背後的原因。他們在研究中發現,處於REM和非REM睡眠的兩組志願者在做夢時,大腦後部皮質區(與空間推理和注意力相關)的低頻電活動都出現減少。

神經科學家說,通過監控這一大腦區域的活動,他們能準確預測志願者是不是在做夢,準確率高達92%。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寫到,夢只是我們在清醒時已經形成的所思所想。雖然這一觀點被廣泛認為過於簡單化,但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為什麼會做夢的問題仍然存在爭議。

比林頓說,嚴格來講,夢可能不是一個大腦功能,而是其他大腦功能的一個副產品,“比如在睡眠期間‘清洗’神經元的功能”。

但還有其他的假說。比如,安提·瑞沃蘇諾(Antti Revonsuo)的理論探究了夢是不是在睡眠期間演習生存場景的一個功能。“睡眠讓身體得到休息,還使我們可以經歷模擬場景,而不會把身體置於危險之中。”

在古代,人們認為夢來自“其他地方”,或者做夢者去了“其他地方”。在現代,這個“其他地方”被稱為潛意識思維。事實證明,潛意識思維會影響到意識本身。

“這可能意味著幫助人們解決當前的問題(比如科學家奧古斯特·凱庫勒夢到銜尾蛇,幫助他構建出了苯原子模型),克服過往的經歷(比如夢到已故的親人,這能提供心理慰藉),決定未來的方向。”比林頓說。

在我們為什麼會做夢、我們怎麼樣利用夢來為我們服務等問題上,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看法。但比林頓說,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把夢視為“關於身體、靈魂和環境的暗示”。他說,健康和美夢之間存在正相關。例如,身心健康意味著你的夢更加美好。在心理療法中,研究夢境也似乎對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

為什麼有些夢醒來後記得有些卻想不起來?

有時,人們記得他們的夢,每個細節都歷歷在目,有時明知自己做了夢,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還有的時候,人們甚至根本不記得自己做沒做夢。西克拉裡說,這就是她最近研究的課題。“我們發現,為了記住夢,大腦的另一個區域必須處於活躍狀態。如果它不活躍,你就記不住。”她說。

但她說,一般而言,記不住所有的夢可能是件好事。“如果我們記得所有的夢,如同清醒時的經歷一樣,那麼我們就會分不清夢境和現實。”

夢是否有意義?

比林頓說,夢的意義具有主觀性,因為意義是主觀的。“如果你的夢對你有意義,那它就有意義。用內容分析方法研究共同主題,可能可以揭示夢的共同或普遍意義,但我們尚未做到這一點。”

2015年,尼爾森和包威爾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覺得吃特定的食物和做荒誕恐怖的夢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還有其他因素會導致人做噩夢。

“這包括糟糕的睡眠質量、嚴重的情緒壓力和不良的心理健康。實際上,良好的睡眠質量、健康的飲食,以及兩餐之間更長的禁食時間等健康指標與美夢有關。”比林頓說。

西克拉裡和比林頓都認為,研究夢及其揭示的非感官意識,這對我們在清醒狀態下如何看待現實非常重要。

比林頓說:“對於非感官夢境中的意識,我們瞭解得越多,我們對現實的瞭解就越多。”

翻譯:于波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造就

人為什麼會睡覺呢?

睡覺的主要功能是保證我們機體正常運行,使大腦獲得充足的休息。

首先,睡眠有助於我們節省能源;再次,睡眠有助於我們進行機體的自我修復;還有睡眠有助於我們鞏固記憶力。

既然人要進行睡眠以保持充足精力,那為什麼人要做夢呢?

國際睡眠學會將睡眠分為五個階段,大約在90~100分鐘的時間內經歷一個不同階段。

入眠期 在這一階段,人昏昏欲睡,腦波開始變化,頻率漸緩,振幅漸小。
淺睡期 在這一階段,人開始正式睡眠,屬於淺睡階段。此時腦波漸呈不規律進行,頻率與振幅忽大忽小,其中偶爾會出現被稱為“睡眠錠”的高頻、大波幅腦波,以及被稱為“K結”的低頻、很大波幅腦波。
熟睡期和深睡期 這一階段為沉睡階段,人在這一階段不易被叫醒。此時腦波變化很大,頻率只有每秒1~2周,但振幅增加較大,呈現變化緩慢的曲線。這四個階段的睡眠共要經過約60~90分鐘,而且均不出現眼球快速跳動現象,故統稱為非快速眼動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non-REMs)。
快速眼動階期 在這一階段,腦波迅速改變,出現與清醒狀態時的腦波相似的高頻率、低波幅腦波,但其中會有特點鮮明的鋸齒狀波。睡眠者通常會有翻身的動作,並很容易驚醒,似乎又進入階段1的睡眠,但實際是進入了一個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REMs)的睡眠階段。因為,此時除了腦波的改變之外,被試的眼球會呈現快速跳動現象。如果此時將其喚醒,大部分人報告說正在做夢。因此成為心理學家研究做夢的重要依據。

關於夢是為什麼會做夢學術界仍然沒有定論。有幾個比較靠譜的學說。

精神分析理論

  • 夢的慾望滿足說

這個學說的核心是夢是本能慾望得不到滿足後,“潛意識”表達的產物。


  • 夢的自我補完說

提到夢的自我補完說,首先要說到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最早與弗洛伊德合作,但因為觀點不和,產生分歧,最終分道揚鑣。

榮格提出了“集體潛意識”這一概念,它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包括祖先在內的世世代代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中的遺傳痕跡。

榮格認為,反映著個人體驗的個人無意識以及繼承而來的集體無意識都能反映在人們的夢中,儘管集體無意識的活動是非常稀少的,然而正是這種集體無意識負責那位奇怪的、生動的、富有想像的夢,那些使我們醒來後驚歎不已的夢。

夢的自我補完說與夢的慾望滿足說都通過夢對現實的反饋作用來展開,它們內部是有很大的相通之處的,區別在於夢的自我補完說在立意上將人視為一個健康的整體,認為夢是一種讓人這個物種更為完美的機制,而夢的慾望滿足說則立意為夢是讓人避開壓抑,通過虛擬的滿足以求人格的完整的學說,只是一種人為了防止病態的補償機制。換句話說,前者指向“人性完整論”,立意追求;後者指向“人性不完整論”

,立意彌補。

預警機制說

夢的“預警機制說”是認為,人通過極其有限的現實生活無法獲得大量的經驗,但通過夢境可以給人相似處理危機的經驗。

舉些栗子

比如原始人在現實裡遇到猛獸後逃脫的經驗可遇不可求,但是

在夢裡重演一次,人就獲得了相應的經驗,現實中碰到這種情況就能起到穩定情緒,增加逃脫的幾率的效果了。


其實,人無時無刻不在做夢,只是顯意識在白天掩蓋了潛意識,我們的主觀意識無法感知到。等晚上顯意識“關機”時,潛意識就會顯露出來,形成我們的夢境。


明日孤風寒

大腦皮層在睡眠時仍然活躍,會將回憶進行重組,從而變成畫面。也就是夢。

引發做夢的原因大概可以分開兩種。



肉體刺激

比如睡覺時,有人觸碰你的身體。或者通過媒介,比如往你身上灑水。往往夢裡的人,會夢見下雨,潮溼等。



精神壓抑

最近過得不太好,有壓力。那麼會通過夢裡形成故事來釋放壓力。比較典型的,是身患絕症者,會在夢裡狂笑,最終將自己笑醒,而仍然狂笑不止。(參考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做夢並非就是代表沒有睡好。而僅僅只是做了一場夢而已。

睡眠的質量,可以簡單的用第二天早上醒來,身體是否舒適有關。很多人常常做夢,而睡眠的質量跟它沒有半點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