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和“湖广填贵州”指的是什么?

湖广填川这个词一般是特指的,指的是清朝前期天下鼎定之后,清政府有意识的从湖广等地移民去四川。明末清初,流民军进入四川后,带动了长时间大范围强烈度的战乱,重庆由于本身有土司势力存在,抵抗能力比较强,损失较小,平原地区十室九空。以至于野生动物繁殖的很多,有一个地方志里写到,清初一个县官带着七个人赴任,路上居然被老虎袭击死了五个。南充知县向朝廷报告,五百多人,被老虎咬死几十个。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和“湖广填贵州”指的是什么?

正是在此背景下,满清政府从人口还算密集的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征召人去四川开荒,土地永远给开荒者,五年内不征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优惠。几十年后人口才开始慢慢恢复。

没有湖广填贵州的说法。不过贵州地区确实一直有汉人往那边移民,从元朝就开始了,明朝对贵州建立了控制,一直在试图对云贵等地进行郡县制,但当地的土著和头人们肯定拼命抵制。于是就尽量往这些地方移民汉人,汉人早已习惯了郡县制。所以,现在云贵地区也大量的汉人,在明代之前,没多少汉人的。

所以,要厘清的概念,主要涉及到对“湖广”(甚至包括江西)的理解和定义,还和贵州与四川的渊源有关系,因为历史上每个朝代对地名的疆域划定都是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和“湖广填贵州”指的是什么?

先来看湖广,最早可以从元朝开始,元朝设立了行省制度,当时有“湖广省”,主要包括湖南、湖北,但是最重要的是,还包括了广西、贵州大部分,海南和四川的一部分,甚至岭南地区的雷州半岛一部分,可以说,在元代,湖广的范围是很广的。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就缩小了很多,特指湖南、湖北这两个地方,比如,清朝有湖广总督(湖南湖北)和两广总督(广东广西),所以,明清以降,“湖广”虽然带一个“广”字,但实际上和广东、广西已无甚干系。

无论是“湖广填四川”,还是“湖广填贵州”(其实更普遍的说法是“湖广填云贵”),其实都是对人口迁移的描述。因为各个朝代对地名的界定有差别,所以,确定人口迁移发生的年代,就显得很重要了。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和“湖广填贵州”指的是什么?

然而,事实总是超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从湖南湖北,甚至从广西广东地区,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迁移的人口,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次数和迁移的人口数量,都不是确定的,这是一个不间断、持续性的过程,并不是哪一次迁移,就足以完全描述的,所以,可以把它视为一定历史阶段的迁移现象。

另一个需要界定的关节点,就是贵州的起源,贵州建制,渊源可以追溯到元朝的行省制度,到了明朝,正式以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建制,这也和上文说的,到了明清以后,“湖广”辖区缩小,是相呼应的,因为至少贵州这一部分划出来了。

其实,不管是湖广填四川也好,湖广填贵州也罢,不必纠结,也纠结不清,因为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不间断的、人口和次数都是不完全确定的一次长期的人口迁移,甚至到了近代也有很多湖广地区的人口,往西迁。比如,有一些迁往四川的人,中途觉得贵州山水也还不错,就留了下来,这些情况也肯定不少的。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和“湖广填贵州”指的是什么?

退一万步说,更早一些的年代,包括两广地区、湖南湖北(包括江西的部分)、整个西南一大片(包括四川、重庆、贵州等),都属于古代的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相交相融的区域,比如随县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和四川广汉三星堆等,甚至很多贵州人,至今都还认为祖籍是从江西、湖北那边迁徙过来的。

在当时,楚国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和巴蜀地区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果不是后来西北的秦国攻破了巴蜀,然后攻灭楚国,那么巴蜀和楚国很可能连成一片,可能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