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


为什么日军不会和美军、苏军拼刺刀呢?我认为需要从军事实力以及各国文化的差异来分析。



日本人历来崇拜武士道精神,而且日本是一个小国,国内资源贫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武器落后并且弹药供应不足,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更是武器弹药供应不足,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军队就大量的使用了落后的大刀长矛。所以在中日现场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双方冲锋在一起进行肉搏战,也就是拼刺刀。


但是当时的苏联和美国军工实力都非常强大,武器弹药供应充足,所以一般在战场上很少看到出现肉搏战的场面,即使日军想要冲到他们的阵地拼刺刀,苏军和美军也不会给日军任何机会,面对日军的冲锋,苏军和美军只会以密集的只弹予以回应,根本用不着拼刺刀。

从文化上来看,日本信仰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的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想从精神上打败对手。但是苏军和美军因为工业发达,不会看重什么武士道精神,不会想什么从精神上打败日军,尤其是美军最看重的是人员的伤亡情况,所以面对日军武士道冲锋,只会是认为日军脑袋瓜子有问题,尤其是美军,看到日军冲锋上去就是冲锋枪扫射。

最后从现场态势分析,拼刺刀主要是陆上作战,日军与苏军、美军进入陆上作战后,基本上是处与防御状态,而且由于美苏两国火力强大,基本上都是摧枯拉朽,日军没有反抗之力,所以日军根本没有拼刺刀的机会。
不过我们到可以把日军的神风特工队看作是另类的拼刺刀。


天帝赖元和

二战中,日本兵是最喜欢与对手拼刺刀的,而且日本兵也非常擅长拼刺刀,曾经在中国战场,倒在日本兵刺刀下的中国士兵及平民是不计其数。日本兵的“三八大盖”步枪前端都配得有刺刀,而且刀身比较长。可见,日本兵已经把拼刺刀作为了他们非常重要的一种战术。这与日本兵的“武士道”精神是分不开的。但是,在二战后期,日本兵却不敢与美国大兵和苏联士兵来拼刺刀,这是有原因的。

在太平洋战场,当美国与日本在东南亚一些岛屿上面做殊死搏斗时,因武器装备不如美国大兵的那么精良,所以日本兵就想办法寻找与美国大兵拼刺刀的机会。刚开始,日本兵也曾经与美国大兵拼过刺刀,而且取得了很多优势。日本兵仗着身材矮小,东南亚的岛屿上又丛林密布,日本兵借助丛林的掩护悄悄向前推进,然后出其不意地端起刺刀叫嚣着向美军猛扑过去。美国大兵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在他们平时的训练课程中并没有拼刺刀的练习,而且也没有像样的冷兵器。所以牛高马大的美国大兵面对日本的刺刀冲锋是根本就不知所措,被捅死了很多,剩下的只有溃逃,损失相当严重。

后来,美军指挥官痛定思痛,便制定了一套便于近战的战术方式。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人手配备一把手枪。因手枪体量小巧,携带方便,射击角度又灵活,而且射速不如步枪,所以就算穿透了日本兵的身体之后也不会误伤自己人。所以, 下次再遇上日本兵哇啦哇啦冲过来时,美国大兵抬手就是一枪给他直接崩了,根本不给其展示刀法的机会。但手枪有一个弱点,就是每个弹夹只有6发子弹,而且有时会子弹卡壳,所以后来,美军便自发地结为几人一组,同伴之间相互轮流掩护装弹。因此,日本兵以后就不敢与美军近战了。

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在诺门坎进行战斗时,面对苏军的机械化部队毫无胜算,所以也曾经想过用拼刺刀的方式来进行战斗。但诺门坎地区是清一色的广阔平原地带,非常适合苏军机械化部队作战。每次作战的场景一般都是前面是厚重的钢铁怪兽坦克在前隆隆推进,天上有飞机嘶叫着对日军进行轰炸扫射。进过坦克飞机的清理之后,剩下的日军也就是残兵败将了。如果还有日军不知好歹向苏军进行刺刀冲锋,很简单,苏军的冲锋枪可不是吃素的,还没近身就像割韭菜一样给直接突突掉了。【阙兴明】


大国策

日军确实不敢和美军拼刺刀,不是因为拼不过,而是日军拼刺刀,美国兵直接抬手就是一枪。这就好比,日本兵要和美国兵下一盘棋,结果美国兵直接拎起来棋盘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

最开始的时候,日本兵跟美国大兵拼刺刀。美国大兵见过横的,见过楞的,也见过不要命的。但是这种又横又愣又不要命的确实是第一次见。而且美国兵很少练习拼刺刀,结果可想而知,美国兵被捅死了不少,后来一看日本兵冲上来了,美国大兵就跑了。

这时候就知道脑子是个好东西,智商税是世界上最贵的税,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好处了。美国指挥官立刻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乎,在强大的美国工业支撑下,每一个美国兵都配备了一把手枪。当近战的时候,不用拼刺刀,抬手就是一枪,敌人刺刀离你五米开外的时候,你就能干死他。所以后来,美国大兵看到日本兵冲上来,一点都不跑,日本兵还以为美国兵吓傻了,哪知道人家抬手就是一枪,日本兵卒。而且在混战的时候,这把枪的好处就是——他的子弹只能打死一个敌人,子弹不会穿透敌人误伤自己人。

我们都知道日本兵的三八大盖,王八盒子,三八大盖步枪是单发的机械式步枪,枪口下方可以安装刺刀。在这个世界上,打仗不仅仅需要的是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还要的是大脑一级智慧。

三八大盖,枪口下方可以加装刺刀。。

王八盒子手枪

二战时期,美国大兵装备

注意看步枪扳机前面有一个弹夹,第一枪打不中可以直接开第二枪第三枪……看看美军除了军服之外,装备都有什么:手雷、弹夹、手枪、半自动步枪、刀(特种钢)、怀表、后面还有一把手枪。

单纯的拼刺刀,美国兵肯定拼不过日本兵。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所有的金属都需要进口,日本制造的每一颗子弹,每一架飞机,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日本兵由于稀缺的资源,制约了工业的发展。所以日本兵练习精度设计,以及拼刺刀。当时中国的军队也练习拼刺刀,中国也是因为工业基础薄弱,装备跟不上。日本当时占领东北后,心里开心的不得了,为啥?他们终于有一块大陆了,再也不缺乏资源了。再当时日本占领的东北,长春的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本土东京,这其中的一个大因素就是资源。

美军步枪变化,最末尾就是我们打CS的事后的B43,在二战期间用的就是带弹夹的,单发对多发,你懂得谁的胜率更大。

当时在单兵装备上,美国兵使用的是类似于冲锋枪的装备。所以美国兵压根不要求一击必中,看到人上去就是一梭子子弹,只要有一颗子弹打中就ok了。

不得不说的是,朝鲜战争中中国的装备比美军不知道差多少,但是中国军队能够把美国兵打回三八线。尤其是上甘岭战役,美国兵都服了。装备这么差,都能打出花来。也因为朝鲜战争,美国不敢小看中国人,

记住国家地位是靠智慧和勇气打出来的,不是别人施舍的。中国军队在那么差的装备下,虽然损失惨重,同样重创美军,打成平手,这也是美军极其佩服的。


嘟嘟读读

拚刺刀这种冷兵器的格斗方式,在二战中,只有在中国的敌后抗日战场上出现的最多。使用拚刺刀这种方式作战,是由参战人员手中的武器所决定的。本人分几个作战对手来阐述。

一.苏日作战:

苏日作战,说实话,不管日本人敢和不敢,愿和不愿,他们都没有机会与苏军来一场面对面刺刀见红的拚刺。

在诺门罕(也有叫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开始进攻是以优势兵力火力赶跑了苏、蒙的小股守军部队,日军敢拚刺刀想拚刺刀都没有机会,后来苏军反击时却带来了比日军长得多锋利得多的刺刀,——飞机、大炮、和坦克,十几万部队和几万蒙古骑兵。日军先被炸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狼奔豕突。又被大量自动火力横搂竖扫。只有蒙古兵有刀,却不是刺刀,而是马刀。日军面对对手如此强大的兵力和火力,只有被屠杀的份,谁还有功夫陪他们拚刺刀玩了,侥幸活着的都嫌跑的太慢,恨他爹妈少给他安了两条腿,变成兔子好逃命!刺刀呢?丢了!还拚刺刀吗?没功夫,八格牙路!我的,赶块的,撒油那拉了。

正因诺门罕一战,日军提起苏军就哆嗦,想起苏军就肝颤。以致他们后来宁愿南下去捅美国佬的屁股,也不敢北上去惹毛哥。这也从此培养出了日本人的一种敬畏强者的奴性!

第二次日军遭遇苏军,是其极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地面对″对手",百万苏军开着战机、坦克、卡萩莎,步兵人手一挺机关枪。更挟着打败希特勒的威武雄风。嗦嘎,还拼什么的刺刀,七八十万关东军,不到半个月,就都乖乖地进了猪圈(战俘营)。总之,苏军从未给过他拚刺刀的机会。

二. 太平洋战争:

那个小鬼子想跟毛哥拚刺刀,被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回来琢磨了几天,毛子地,厉害厉害地,惹不起地干活,找美佬去,拚刺刀地干活。然后,他偷偷跑到珍珠港,照准美国佬的屁股,狠狠地捅了一刺刀。

那美国佬正躺在孤立主义的大床上做美梦,小鬼子这一刀刺得痛彻心肺,彻底醒了,操起家伙就跟小鬼子干上了。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日军好象有点机会拚刺刀了,不料,美国佬也不跟他玩这个。八格牙路,全部都是铁炮的给。日军气得暴跳如雷,哇拉哇拉怪叫,端着刺刀一群群,一批批往上冲,无耐,美国佬太损了,机枪大炮可劲地给,.就是不跟他拼刺刀。日军急的,气的,脑袋进水了,象猪一样,一群群,一批批地冲进了屠宰场。所以,不是日军不敢和美军拚刺刀,是他手里那刀太短了,够不着哇!嗦嘎,原来这美国佬地,和毛子一样地干活。良心地,坏了坏了地,拼刺刀地干活,铁炮地给!

三. 中国的敌后抗日战场:

日军只有在这里,才找到了手中武器的优越感。公平地说,他们不是不敢和八路军刺刀,而是不愿。手中九二式、歪把子、迫击炮、掷弹筒有的是,山炮、野炮、步兵炮可劲造。何苦跟你们这些端着长矛、扛着大刀的穷八路拚刺刀。

在关家垴战场,利用优势地形,优势火力,日军可从来没想跟八路军拚刺刀,倒是八路军由于火力不足,才不得不以拼刺刀为主,往往是一阵排子枪过后,立刻冲上去刺刀见红了,这是因为八路军装备太落后而不得不经常釆用的战斗方式。

总之,拚刺刀这种原始的战斗方式,只有在自己火力远弱于对手的情况下不得不敢于、善于、乐于的战斗方式。致于说日军不敢和美、苏军队拼刺刀,是错误的,只是日军求之而不得罢了!


铁岭锋

受到传统武士道影响,以及多场战争的实战经验,包括西南战争和日俄战争,日军对所谓的白兵突击情有独钟,这不仅仅是因为此前,刺刀冲锋显示出了很强的战斗能力,而且还认为刺刀能显示军人的勇气,这一点,跟当年的三十米内刺刀见红很类似。

但他们完全忽略了战争的变化,从一战开始,自动武器就已经大规模出现在了战场上,在无法压制对方自动武器的情况下,刺刀冲锋完全就是大屠杀,事实上,日俄战争中日军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乃木希典的满洲军第三军,在旅顺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但因为战争的胜利,以及日本需要对军队形象的维护,反而让这种古典战术得以保留下来。

中国战场上,对面的中国军队基本都处于绝对劣势,这里指的是火力上,日军配备的大量火炮能轻松敲掉中国军队的轻重机枪。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刚从中国战场过来的日本南方军,很快认识到了欧美列强们的威力,除了更多的轻重机枪外,还有大量的冲锋枪,大量自动火器,让美军在战场上能编织其吞噬一切生命的火网,充足的后勤让其不必担心弹药补给问题。

事实上,如果您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在太平洋上,日军发动的刺刀冲锋,大多都是陷入绝境后的行动,粮弹耗尽,外无援军,在无法投降的情况下,是病饿而死,还是选择冲锋被打成筛子?后者无疑更有吸引力,何况还能落个忠君报国的名号。所以,与其说是刺刀冲锋,不如说一死求个痛快,美军根本不必与其拼刺刀,只要不断扫射就可以了。日俄战争的经验也表明,虽然欧美人更高大更强壮,但与受到长时间刺刀训练的矮小日本士兵相比,拼刺刀的时候是一边倒。

至于苏军,情况也类似,唯一的不同时,苏军的冲锋枪更多,还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战争末期,日本即将投降,谁都知道打不下去了,多年被洗脑的皇国美梦破灭,很多太过于忠君爱国的日本人受不了刺激,有的选择自杀,有的选择让苏军给个痛快罢了。


鹰眼防务观察

我是军林纵横!

事实上,这个问题严格地说来,是个伪命题。不过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尤其是看当年日军的凶悍,正视当今“神剧”不无好处!

对上美军、苏军,日军不是不愿意,而是很愿意拼刺刀,因为重装备不如人,如果以拼刺战胜对方不是很合算吗?

装备也适合拼刺

二战时期的日军,拼刺是其一大优势。要知道,日本兵的训练简直就是按照特种兵的标准来训练的。(战争后期因兵员严重不足素质下降不算)当然这不是指日军的身高,确切地说,当年的日本兵个子小得很。

有资料显示,1927年,日本颁布的《昭和2年兵役法》曾将适龄青年分为5种。身高超过150厘米,且各项身体指标优良的青年属于“甲种兵役人员”,身高在150厘米以上,身体大部分指标优良的青年属于“乙种兵役人员”,身高在145厘米以上的属于“丙种”,有精神异常或者身高不足145厘米的属于“丁种”,而完全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员一般被划为“戊种兵役人员”。

这身高

日本军方针对这一特质,进行了一系列训练工作,把每个青壮年培养成能够单兵的作战军人,不仅武器操作课程抓得很紧,更重要的是单兵体能训练、刺杀训练更是强项。

其专业军事素养,吃苦、耐劳、不怕死,负重长途行军等在战场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度令交战对手头疼。

日军之所以如此喜欢白刃战,原因就是因为国小资源匮乏,他们认为装备冲锋枪不仅造价太高,实际作战效益赶不上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长途袭击是其惯用打法

许多日本部队队倾向于白刃格斗。很多日本男子从小就接受刀术训练,以至于许多老兵(到抗战后期后源素质就整体下滑了)对于人体的肌肉都十分熟悉,可以巧妙地直接将刀尖插入敌人的心脏。

当年中国抗日战场,很少有部队在白刃格斗中能战胜日军,其实美俄也怵。

比如说美军,刚开始也被其气势吓倒,伤亡较重,非常头痛日军的这种打法。后来,美军研究发现,手枪是近距离作战的理想武器。

美军白刃格斗也怵

实战证明,手枪在白刃战中作用最好。它的长度短,可以轻易转向任何一方射击,射击姿势也可以五花八门,装药少,即便近距离击中第一个对手后,也不易贯穿击伤后面的自己人,而威力远超过刺刀。一旦遇上短兵相接,美军更是将三个人编为一组,如果出现其中一个人子弹打空的情况,其他两人可以掩护装子弹。美军短枪对刺刀的战法一出,日本人再也不敢随便找美军拼刺刀送死了。

到后来,美军发现火炮、飞机、喷火器的效用以后,干脆近距离作战也尽量回避了。

俄军同样不愿近距离缠斗,坦克集群冲锋,大量火炮的轰击,令日军的白刃格斗根本没有市场。


军林纵横

1.日本陆军注重射击精度,擅长白刃战,这是与日本国家资源有限,无法忍受消耗战的国情相适应的,日本历史上的武士道传统也是促使日本陆军注重白刃战的历史因素,日本陆军主要在亚洲进攻中国,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日本陆军的精准设计加白刃战就能轻松击溃,因而拼刺刀的战术是十分有效的,因为大多数普通中国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训练很差,拉丁抓来的,日本陆军打败这样的军队,优势明显。

2.对于苏军,其历史传统也是擅长白刃战,骑兵冲锋的,但是这种战术使它在历史上与欧洲列强的争斗中,损失惨重,例如克里米亚战争,一战;它的传统对手,英法,尤其是德国的火力极其猛烈,而且欧洲列强的残酷混战,已经进化到注重重炮,机枪,轰炸机,毒气等远超白刃战骑兵冲锋的境地。日军的白刃战在苏军的重炮,轰战机,机枪,冲锋枪的打击下,根本无还手之力,注意苏联资源丰富,不怕消耗,日军当然不敢与之拼刺刀,这就是送死。

3.美军的战略战术也是建立在美国资源丰富的国力上的,美军的火力甚至超过苏军,尤其是海军空军火力,在与日军争夺太平洋的战争中,往往以海军重炮,飞机轰炸进行地毯式覆盖清理,然后才是陆军登陆,这种情况下日本陆军的拼刺刀,就是找死,没见着美军就被美军海空军火力给炸飞了,注意海军的炮口直径不是陆军火炮能比拟的,尤其是日本陆军的火炮口径更小。

当然日本陆军可以采用钻地洞,偷袭的战术促成与美军的白刃战,但是美军士兵历史上有牛仔传统,如同日本陆军的武士传统,武士刀再锋利,刀法再厉害,在左轮手枪简单的打击下,也是送死。


军都长弓

首先白刃战要么是战术性作战,比如不适合用枪,所以白刃,大刀队偷袭火车站算是一个例子。要么就是弹尽粮绝才用白刃战,还有一种可能是冲锋占领敌人阵地后,和剩余敌人进行近身战。一般来说第一种比较少,偷袭一般是用匕首,第二种和第三种相对来说比较多。

其次,日本和中国军队作战的情况与和美苏作战的情况差了太多。美苏的装备先进的多,一般来说战前有充足的炮火准备,有些阵地直接被炸平了,别说人了,所以未必用得上拼刺刀。第二,日本人拼刺刀你知道,要把子弹都退了,也就是说退了子弹只能拼刺刀了,美国人的武器一般是卡宾枪,打字机,勃朗宁,这三种武器无论是哪一种,日本人正面交锋都不太合算,除非偷袭,杀死一个然后被杀。苏联就更不用说了,平原作战,坦克过去直接碾压,还用得着拼吗。可能也就这两点你才认为日军不敢拼,实际上是没用得着拼刺刀,战斗就结束了。第三,美苏国家的人什么体质,日本人什么体质,他硬拼确实占不到便宜对中国就不一样了,当时国情不行,一些军队的军人瘦的很,而且咱们的刺刀总长度不行,日本的三八大盖加个刺刀比日本军人还高许多,数据网上有,我不赘述了,也就因为这个,日本人敢磕中国人。所以从第三点的角度来说,才是有些惧怕的味道。


语文老师28

日军不愿和苏军、美军拼刺刀是因为他们开战时已经不是近身肉搏的时代,再加上日本人的生理条件实在不适合和美苏两国的士兵肉搏,军迷关于日本呢注重拼刺作战的印象大多来自抗日神剧,电影中为了增加视觉效果而故意添加很多肉搏画面,而在实战中这是不存在的。日本在1940年部署在关内的总兵力不超过90万,而关东军的总数也就70万上下,这也就是说日本陆军真正受过严格训练的正规部队也就一百多万而已,显然不会和人口上亿甚至几十亿的国家玩刺刀,日本侵华战争和二次大战的其他战役中并不会傻乎乎的寻找拼刺刀的机会。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本终于有机会在实战中检验自己的建军思想,火力贫弱的38式步枪和大正11式轻机枪被99式步枪和99式轻机枪取代,而飞机坦克等技术兵器的作用也受到重视,三菱、爱知、川崎等军工企业发展迅速,日本在1940年之后已经装备规模客观的空军和机械化部队,重炮的数量也是急剧增加,如果说1937年的日本军队还热衷于和中国军队拼刺刀,那么到了太平战争打响之时日本士兵已经将拼刺刀视为白痴战术,重炮轰击和航空轰炸后的阵地才会派步兵占领。一言以蔽之,中国战场让日本认识到了正确的作战战术,到了和美苏开战之时已经不再把批次到作为重点训练科目。

至于说太平战争期间的很多日军集体冲锋作战,一般也都是不知情者的虚构,又或者是走投无路、弹尽粮绝的日军无奈之举。其实旧日军士兵平均的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在身高上对比中国士兵都不占优势更不要说是西方白人了,因此,即便是三八大盖配备长刺刀,几次拼刺下来日本也会自觉地改变战术。关东军在阻挡苏联军队进攻时并不是依靠人海战术,当时关东军还拥有几个机械化师团和一千多架飞机,再加上在东北四周苦心经营的要塞防御体系,俨然一场现代化战争,尤其是“东林”要塞的争夺是最关键的战役,这期间并没有太多的短兵相接发生,所以日军也没有机会展示“枪法”。


利刃军事

先说结论,不是不敢,而是拼刺刀并不能带来胜利。


战争,是人类对抗最极端的形式,选择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胜利或者失败。所以能用枪打绝对不用刀捅,能用刀绝对不用拳头。


拼刺刀或者说叫白刃冲击,只是一种战术手段,和双方的身体条件,战术水平,技术动作以及战场环境都有关系,归根结底只是达成胜利的一种方法。用和不用只看它能不能带来胜利。

印象中的鬼子



我们印象中的小鬼子应该是罗圈腿,五短身材,矮胖,手里面的三八大盖加上刺刀立起来比人都高,枪上面有个明晃晃三十公分长的刺刀微微反着光, 脑后再耷拉着屁股帘,后面背景再搭个小炮楼,齐了!凶狠残忍的小鬼子就长这样。 再加上鬼子新兵用战俘练习刺刀,鬼子扫荡时候用刺刀杀害N多人民群众,国民党正规军被一阵刺刀冲散了等各种说法,“鬼子拼刺刀厉害”成了我们一个固定的印象。


那么凶残的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说对也可以说不对也可以,因为拼刺刀只是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赢得胜利,在战争初期鬼子不了解美苏的火力优势或者弹尽粮绝发起自杀冲锋时,鬼子是敢冲锋拼刺刀的,这些敢傻乎乎发起刺刀冲锋的已经被各种教育,早早的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其中的代表有诺门坎战役的第九师团,瓜岛战役的一木支队,第二师团等,冲绳战役中绝望的牛岛满第32军,从这个角度讲这种说法不对。当日军发现白刃冲锋并不好用的时候,才会依托要塞工事,打出像塞班岛这种人肉磨坊战役。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不敢拼刺刀也是对的。

日军的白刃冲锋战术


我们先简单介绍下日军的战术,一句话----能用刺刀解决的一定要上刺刀。


二战日军士兵作战操典上记载,战斗应该以白刃战来结束,白刃战是摧垮敌人作战意志和有生力量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二战日军其作战理念基本停留在一战。日军步兵在二战的战术,其实是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德军,也就是班排小组战术。既以配备小口径火炮和轻机枪的班排步兵独立执行任务。日军步兵班级战术上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 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这就是威震四海的日军白刃冲锋(板载冲锋)。


(老照片--日军冲锋)


白刃冲锋的原因


明治维新后,旧日本陆军的学习对象就是德国,德国在一战中的有效战术手段----班排小组战术,日本人自然秉承拿来主义,拿来就用。但二战日军形成这一战术体系时,特别强调了白刃冲锋的作用,除了传统上武士道思想的根深蒂固,资源紧缺,工业化实力不足,以及日俄战争经验总结等都是重要原因。日本作为一个资源紧缺的岛国和一个后发工业化国家(相对英美德法等国),对枪炮的使用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即强调精度和射程,而不考虑射击连续性和火力密度。东乡平八郎在对马海战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百发百中的一门大炮,要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如果子弹还不够用怎么办?脑子比较轴的日本人直接冲锋---拼刺刀啊!。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就是用这套战术来弥补机枪等火力不足,靠人命和白刃冲锋拿下了旅顺。


你看,前面我们怎么说的,拼刺刀能带来胜利,那就用啊!!作为经验总结和行之有效的手段,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多次用白刃冲锋作为标准战术,作为战场的最后一击,给中国军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白刃冲锋的分析


但是战争本身就是一场竞赛,除了自己,最重要的是对方的情况。仔细查看上面的战术细节你会发现,这种战术的有效性也就欺负欺负于训练不足或者工业化能力不足的对手(苦逼的国民党路过),日军自己曾有过统计,正常战斗中白刃冲锋造成的伤害只占到2-3% ,50%以上的伤害是爆炸伤。这说明什么?一旦日军的火力无法占到优势,对方战斗意志坚定,一旦对方有大量爆发性火力(例如机枪)形成战场阻隔手段,一旦对方有有效的近战手段,这三个条件达成其一。

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 诺门罕战役 对手 苏军 时间 1939年

1939的苏联正处于二战前夜,在远东对日方向的作战部队并非主力部队,但即使如此经增援后仍然在坦克,飞机,火炮等各项指标上占优势,加上著名的朱可夫的科学指挥,日军战术被破解。8月24日,日军第23师团面对苏军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的装甲集群攻击,抽调两个半联队,在横宽约3公里的正面进行反击(又是猪突冲锋,有统计在白刃战中日军依旧有优势)。苏军的炮兵在日军进攻的正面,打出一条火网地带,阻滞日军前进。最后多路包围的坦克部队发起向心突击,日军工事几乎都被炸平。23师团几乎全灭。看看大名鼎鼎的苏军指挥官朱可夫元帅是怎么评价日军的 “ 在哈勒哈河(诺门罕)作战的日军士兵训练不错,特别是近战,他们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


日军的坦克相当于我们的MC—1式坦克,非常落后,武器很差 .....

我们的炮兵在各个方面都比日军的优越,特别是在射击方面。” 看看苏军是怎么教育上来拼刺刀的日军的,大炮和坦克啊!这真是你有刺刀,我有坦克;你有冲锋,我有坦克;你有近战,我有坦克。。。。日军----卒!


(苏军打扫诺门罕战场的照片)


案例2 瓜岛战役 对手 美军 时间 1942年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后, 日军为了切断美国至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发起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日本人的对手是美军中战斗意志最为坚定的精锐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日军第一批上岛的是一木支队,一木支队的指挥官是一木清直大佐,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的始作俑者之一。作为侵华战争中屡试不爽的手段,一木支队一上岛,不待后援就发起了攻击,在 8月21日清晨的泰纳鲁河战斗中,在夜色中发起白刃冲锋的一木支队,遭到美海军陆战队的机枪伏击,天亮发生的的追击战后,一木支队几乎全军覆没。 10月24日晚-10月25日晚,连续两个晚上, 第2师团(得到第38师团部队的增援)发起了对亨德森机场的冲锋,其结果用美国人的说法就是,美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接霰弹射击对日军“带来了可怕的大屠杀”。整个瓜岛战役期间,日本伤亡约2.5万人。在太平洋战场,日军的成建制的白刃冲锋往往被美军用弹雨血洗,被打的尸横遍野,但在零星作战中,白刃战仍时有发生,美军因大量的装备手枪和冲锋枪等近战大杀器,因而并不忌惮日军的白刃战术。认识到日美双方的巨大火力差距后,日军逐渐改变战术,以依托要塞工事等杀伤对手,在塞班岛,冲绳等战役,不到最后亡命时刻,日军很少发动白刃冲锋。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二战中,日军为何偏偏不敢和美军、苏军拼刺刀?”这个命题,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美苏两军在巨大的火力优势下,不需要和日军拼刺刀,面对刺刀白刃冲锋,用更强的火力怼过去就好。当日军发现拼刺刀并不能带来胜利时,也会改变方法,避免这种直接的自杀冲击。

但是在中国大陆战场,面对火力,训练,体力均占据优势的日军,中国军民只能一方面学习日军的先进经验,比如八路军的刺杀术就借鉴了日军的方法;另一方面只能用生命去拉平这巨大的劣势-----在石牌战役中,日军与中央军在大小高家岭阵地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残酷白刃战。 事后的统计表明,在石牌战役中,中央军战死23550人,日军死伤3500余人,双方战损比接近7:1。

向所有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烈士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