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昨天的文章谈到了沈一贯办事的虎头蛇尾、畏畏缩缩( ),今天来讲一讲沈一贯是怎么搞党争的。沈一贯是浙江人,他的党羽也被称为浙党。那么这个晚明政治的第一个公开的党派是怎么出现的呢?

万历三十二年的那场大病以后,皇帝越来越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不理朝政。而此时的内阁之中除了沈一贯只有其老乡朱赓和沈鲤两人。这位沈鲤和沈一贯虽然是本家,但是这两人的关系,却远远谈不上亲近。

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沈鲤

沈鲤颇有一番才干,也很受皇帝的重视。沈一贯便向皇帝推荐他入阁,想借机拉拢他。没想到沈鲤不屑于为他举荐,推辞不入。两年以后,当皇帝亲自把沈鲤拉进内阁的时候,脸色被沈鲤气得发白的沈一贯就下决心一定要干掉这个沈鲤。

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沈一贯

沈鲤的才干并不逊于沈一贯,而沈一贯由于之前在二十个太监面前的怯懦表现已经让几乎整个文官集团大失所望,想要干掉沈鲤并不容易。因此,沈一贯便找到了一群品级不高但是很有能量的人,拉拢他们成为自己的死党。秉持着“只有老乡才不会背叛自己”的前提,这个组织全部都是浙江人,而他们大多数都是言官。浙党由此而立。

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言官聚集地——都察院

除了沈鲤之外,都御史温纯、吏部侍郎杨时乔都是比较清正廉洁的官员,不屑于和沈一贯为伍。沈一贯便憋着要把这些人全部干掉。不久,一份匿名传单给了他这个机会。这篇文章叫《续忧危竑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妖书”。

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温纯

妖书案的矛头本来直指郑贵妃,而郑贵妃是当时整个文官集团为了维护太子所需要斗争的对象。但是沈一贯没有往郑贵妃那边查,反而很快就揪住了沈鲤的门生郭正域,诬陷妖书为他所作。顿时间文官们就开始互相攻讦,京城街头跑的全是抓人的锦衣卫,北京全城官民都人心惶惶。

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郭正域

妖书案最后以杀掉一个极有可能冤枉的秀才告终。而这件事根本没完。都御史温纯在结案后,弹劾自己的下属办案不力,言辞里面还牵扯到了沈一贯。很不巧的是,那位下属正是浙江人。

立刻浙江的言官就不干了,帮着老大出头骂温纯。身为言官首领,温纯被骂的实在觉得没面子,便向皇帝连上十七封奏折请求退休。沈一贯佯装挽留,暗地里却使着坏想要快点把他赶走。最后温纯也没走成,但他心里就更恨沈一贯了。

万历三十三年是京察年(由吏部和都察院组织对南北京的官员进行考核),主持人正是温纯和杨时乔。这两人立马把那些浙江来的言官全部停职,沈一贯勃然大怒,跟皇帝把他的这些党羽全部都留了下来,还“突然”同意了温纯的退休请求。

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清代京察文书

这下子就彻底炸了锅,明朝开国两百多年,从没有哪一次京察被撤职的官员最后还能留任的。那些不在浙党一系的官员全部上书,要求必须把那些应该撤掉的官员撤掉,决不能因为沈一贯一两句话就开这个先例。

沈一贯意识到自己这次的篓子真的捅大了,只好请求退休回家。皇帝本想护着他,结果发现弹劾他的人实在太多,自己也护不住,只好让他走人。然而沈一贯不但自己要走,还要求沈鲤也必须回家退休。结果皇帝还真就同意了。

沈一贯身居相位十三年,确实做出过一些贡献,但这些贡献相比其犯下的错误而言实在太微不足道。妖书和京察两件大事并没有因为他退休就不为人所提起,相反,由他开启的文官之间以籍贯抱团并互相倾轧的潘多拉盒子,再也关不上了。

明末党争到底因何而起?只因两个宰相不对付,令文官内斗至死!

“妖书案”根源:闺范图说

; ;移宫案后,浙党全盘投靠魏忠贤,对东林党发动反扑。甚至在崇祯帝十七年乃至南明十七年的岁月里,党争都是当时京城政治的主旋律。

沈一贯所开创的党争局面,及其在当时几大事件之中的表现,在当时都是连浙党自己都羞于为其遮羞的。而这种仅仅因为地域不同、政见不合就互相攻击,直至不管天下苍生也要把对方斗倒为止的历史错误,但愿后人引以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