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上周六,上港对国安的那场比赛,比分是1比2,但是输家和赢家态度却高度一致,谁也不服谁。

上港主教练佩雷拉说,“这场比赛加上联赛对国安的比赛,我完全没有感到对方有多强,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好机会有六七次,如果我们把握机会的能力增强,就可以杀死比赛。我也没有看到对方体能有多好,我们一直拼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分钟。”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我也算是老江湖了,赛后听到教练发表这么激烈的言辞,还是很少有的。语句中,充满了佩雷拉的不服,甚至还带有一丝怨气。他怨谁呢?武磊?武磊至少有三次进球的机会,但球都滑门而过。但是,那几次射门难度也很高,以这样的射门没有进球而心生责怪,有点牵强。最后三分钟进入“U23换防时间”,替下武磊而不是其他人,是不是佩雷拉的情绪表露呢?

再看赢家:国安主教练施密特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加上三个门柱,我们会以更大的比分赢下这场比赛”。这是施密特赛后说的最重的一句话,似手根本没把对手放在眼里。有了这句话,其他话都是多余了。

如此的针锋相对,这两个教练算是杠上了。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国安最近两胜上港,就比分而言,施密特有得意的理由。分析一下这场比赛,国安确实做得更有针对性。

毫无疑问,对于上港的“绝对大腿“胡尔克,国安是费尽了心思。反正我没有看到过在胡尔克拿球时,有少于两人以下的防守。看一看胡尔克摔了多少跤,便知道国安对他的防守有多狠。当然,胡尔克也从众多的摔跤中得到了好处:赢得了一个任意球,并漂亮地将球击入球门。

足球毕竟是集体项目,靠一个人的发挥是没有用的。胡尔克打入了一球,但因为太独而损掉了其他人得分的机会,对于上港来说,得不偿失。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其次,上港的右路防守一直是薄弱环节,球队防守的被动,很多时候都是在这里发生……

北京足球,往上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曾雪麟挂帅时,就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小快灵”打法,至今过去30多年,人员不知换过多少批,但小快灵的打法却一直神奇地传承,并发扬光大。从形态上看,这种打法强调的是小集团的快速突击,就像打仗的小股穿插分队,讲究的是迅速、突然,在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司令部就被端了。

比较上港,国安在大场面上不胜对手,但这种突如其来的“突刺”,还是很有威胁。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上港足球就战法而言,依靠强劲实力摆开阵式打对攻战,很有当年申花队辉煌时的影子。沪京足球杠了多年,这两种风格的足球也一直在这两地球队的绞杀中显现,并互有胜负。这场比赛,只是其中之一。

论实力,上港一点也不比国安差,但连续两场输给对手,就不是偶然了,就要从战术上去寻找原因了。如何扬长避短,克敌制胜?教练这碗饭,真不是那么好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