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惊天大案, 国家一级文物明代状元卷被盗

1991年8月5日7时50分。

山东省青州市公安局接到青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报警,说一级品库房进去人了,保险柜被撬了,有文物被盗了。

公安人员立即奔赴现场,经检查,是稀世珍宝国家一级文物明代状元卷和同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东汉宜子孙玉璧等21件文物被盗了。

案件惊动了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委省政府、国家公安部,将其列为重大案件,由青州市公安局抽调几十名干警组成了“8·5”专案组,立即开展侦查工作。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保存在青州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代状元卷被盗的重要新闻。

明代赵秉忠的状元卷和汉代宜子孙玉璧是什么样的珍贵文物,它们的被盗何以引起党政机关和公安部门的如此高度重视?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1983年6月5日,新华通讯社发布消息:“山东省益都县文物部门最近在民间发现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青州以前曾叫益都。

《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报纸都在重要位置作了报道。几乎与此同时,美联社、合众国际社和日本的通讯社也作了报道。港澳报刊的反映更为强烈。

1983年6月6日,《澳门日报》头版头条标题为《山东省益都县发现明代状元殿试卷》,副题是《小楷书写字体隽秀以绫装裱》。

6月6日,香港《新晚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鲁发现殿试卷真迹明代状元赵秉忠——这一发现填补了宫廷档案空白》。

台湾文物部门对此却持怀疑态度。因当年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运走了大批珍贵文物,包括故宫里的大量珍藏。他们认为,既然台湾都不拥有一张状元试卷,大陆却声称发现了明代状元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于鉴定状元卷的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中,有几位是台湾文物考古界某些权威人士当年在北京的同事,台湾方面见到这些文章和照片,终于点头了。

那么,状元卷是怎样的一件文物?它的作者赵秉忠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状元卷乃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青州举人赵秉忠殿试时所作。为19折册页,每折通高为47.6厘米,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头3.7厘米。通篇由每个为1厘米见方的2460个工整小楷组成。封面、封底均以绫装裱。第一面上自顶天处有万历皇帝朱笔亲批“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并钤有“弥封关防”长印记。卷末分列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夷殿大学士张位等9名读卷官的官职、姓名。此外,还附有赵秉忠及三代人的简历。这份殿试卷的正文,是一篇讲述治国安邦的文章。全文围绕“实政”、“实心”展开,论据充分,见解独到,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专家们讲,到目前为止,我国宫廷档案中,明代殿试卷还是空白。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这份状元卷作为历史文物价值非常重大。状元卷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中明代殿试卷的空白,同时,对于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等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赵秉忠,字季卿,号阳,青州郑母人。其曾祖父和祖父都没有做过官,且是独子单传。到了赵秉忠的父亲是弟兄二人。赵秉忠弟兄四人,大哥秉正、二哥秉公、三哥秉直,最小的老四即为秉忠。四兄弟的字“正”、“公”、“直”、“忠”,反映出赵秉忠父亲对儿子立世做人的希冀。

赵秉忠的父亲任右侍郎。赵秉忠少年时聪颖过人,15岁就是补府学生。据《益都县图志》记载,赵秉忠参加县童试时,一名叫刘毅的督学佥事发现有个考生在鞋子里挟带小抄,企图作弊,就严厉下令所有学生一律脱鞋赤脚入场。当时,考场外正下小雪,天气寒冷,考生们被迫一个个脱了鞋袜,赤脚站在冰冷的砖地上,冻得瑟瑟发抖。赵秉忠见状,很为不平,就走上台阶质问督学佥事道:“先生为什么因为一个人行为不端而连累大多数好学生呢?难道学生进门的规矩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吗?”

刘毅听了大吃一惊,赶忙陪个笑脸向他道歉:“错了,错了,我知道错了!”便立即纠正错误,让全体考生穿上鞋袜入场。

赵秉忠24岁中举人,25岁时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状元,可谓风华正茂。

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自隋代的大业初年始,到清朝的光绪末年废止,历经1300多年,由兴到衰,日渐繁琐,逐步形成了“乡试——会试——殿试”这样一条选拔人才的路子。据《明史》记载,明代沿袭唐宋旧制,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命题,以八股文取士。每三年考试一次,称为“大比”。各地的秀才到省城考试,称为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二年二月,各省的举人进京考试,称会试,考中的叫贡士;同年三月初一,皇帝在紫禁城内的太和殿(即金銮殿)亲自主持考试,名为廷试,也叫殿试。殿试主要是“对策”,就是考生们用作文来回答皇帝的提问。内容符合帝王心意,再加书法、文章皆优者,从中选出三名为一甲:状元、榜眼、探花,称赐进士及第;再选出二甲若干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赐同进士出身。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刘春霖。前后1300余年的科举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十多万名进士和700多名状元。由于时代变迁及资料欠缺,现在可知有名有姓的状元共有599人。其中唐141人,五代十国16人,两宋118人,辽54人,金31人,元32人,明89人,清114人,张献忠大西国1人,太平天国3人。科举史上惟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的傅善祥。另外,武举状元数量及影响都很小,据统计自宋至太平天国共有187人。

赵秉忠以他才华横溢的“对策”文章及工整隽秀的书法博得了九位读卷官的首肯和皇帝的“龙颜大悦”,摘取了状元这颗科举绝顶的明珠,也真可谓凤毛麟角了。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赵秉忠考中状元后,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掌管詹事府)、礼部尚书等职。赵秉忠性格耿直倔强。在任侍读学士时,有一次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命他与另一名官员周炳谟进献开国以来的皇帝实录档案。这一下可难住了赵秉忠。因大明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建文皇帝惠帝朱允炆在所谓的“靖难”之役中败于自己的叔父朱棣之后,被废除了帝号和庙号,实录档案中缺少关于他的记载。赵秉忠思考再三,勇敢地向万历皇帝进谏,请求在实录档案中为建文帝恢复帝号庙号。万历皇帝大约是不愿触及祖宗们这段互相残杀的历史,沉默良久,吞吞吐吐地说:“事已久,不便更宜。”即不要再修改了。赵秉忠仍坚持己见,并引述前朝故事,说明“国事论其当不当,不论其久不久”的道理,终于说服了万历皇帝,为建文帝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赵秉忠在朝期间,30岁任同考官,39岁升庶子典试江南。他明察秋毫,以德才取人,所录用的考生中有不少贤能之士,如孙承宗、张玮、姚希孟、周顺昌等等,都成为明代建功立业的名臣。

但是后来,赵秉忠却遭到了大奸臣魏忠贤的诬陷。

魏忠贤乃神宗时入宫的太监,后来因善于拍马钻营,颇得皇帝赏识,成为皇宫中红得发紫的权贵。他在宫中网罗起万余人的宦官武装,专横跋扈,陷害忠良,贪赃舞弊,无恶不作。魏忠贤的横行霸道引起了众多正直官员们的强烈不满,天启四年(1624年),大臣杨涟上疏熹宗皇帝,列二十四大罪状,弹劾魏忠贤,其草疏者即为赵秉忠的门生缪昌期。为此,魏忠贤曾气势汹汹地对赵秉忠兴师问罪。赵秉忠冷眼相对,表示了极大的蔑视。魏忠贤大为恼火,多次向皇帝进谗言,罗织赵秉忠罪名。

天启五年(1625年),缪昌期受魏忠贤迫害,下狱致死。

赵秉忠见朝中奸党专权,朝政日非,正派耿直的大臣被杀、被关、被免,有的告老还乡,也对皇帝失去了信心。于是三番五次向皇帝上书,要求“致仕还乡”。皇帝虽则昏庸,还是念及他的功劳,不仅批准了他还乡的请求,同时还晋升他为礼部尚书,派人一程程地护送回到青州。

赵秉忠满以为到了故乡,就可以高枕无忧,享一享小桥流水的田园生活和天伦之乐了。那时他已有三房妻妾,六个儿子,还有了孙子。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的状元府就建在青州城东关青龙巷软绿园。

当年,赵秉忠常与友人聚在浓翠轩中饮酒品茶,写诗赋词。闲暇时则著书立说,成书《 山集》二十五卷,《江西与地图说》一卷。他在《送邢大司马东归》一诗中写道:

日月勋名鹤发翁,悬车归卧碧山东。

沧溟水抱芙蓉屋,岱岳云还挂树藂。

麋鹿远随弘景去,麒麟从尽伏波功。

老臣未绝忧天泪,可许留侯辟谷终。

据时任青州市博物馆馆长的夏名采考证,邢大司马即为青州籍的明代兵部尚书邢玠。邢玠曾率数万大军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即赵秉忠考状元的前一年开赴朝鲜,经过7年艰苦卓绝的抗倭战争,终于收复朝鲜。看来赵秉忠与邢玠在朝中既是同乡同僚也是忘年之交的好友了。

赵秉忠离京还乡,终未能逃脱奸臣魏忠贤的魔掌。因其在朝时的挚友刘钟英一案受到牵连,被朝廷以“与刘久倚门户”为罪名降旨削籍夺俸,成了平民。估计连城里的状元府也住不成,而被迫去了故乡祖上地主庄园的深宅大院。之后,阉祸更烈,朝中一片混乱,深怀安邦治国宏图大志的赵秉忠,终于在天启六年(1626年)愤懑而死,年仅53岁。

直到崇祯初年,崇祯重振朝纲,听了大臣的建议,才为赵秉忠平反,恢复原官职,并加封太子太保,按照大臣规格重新安葬。葬礼十分隆重,茔地里的石人、石马、石碑等一直保留到解放前。

这状元墓就在今青州市郑母镇河子头村。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状元卷和状元的后代

赵秉忠的殿试卷,在市文物所征得之前,收藏在青州市郑母镇中郑村农民赵焕彬手中。赵焕彬为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至1983年时已65岁。据赵焕彬讲,赵家的人知道祖辈里出了个状元,满门引以为荣。殿试卷更被看作传家之宝,从来秘不示人。自打赵焕彬从父辈手中接过这件传家宝,更是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解放前,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即使妻离子散,他也要把传家宝缝在贴身的衣服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形影不离。

赵焕彬曾带着状元卷闯过关东,虽历尽坎坷,状元卷却安然无恙。1959年,“赵家楼”——赵秉忠当年修建的两幢楼房被拆毁;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赵秉忠的不少遗物被破坏,惟独这份殿试卷,由于赵焕彬的精心保护,幸免于难。赵家成份高,赵焕彬冒着受批斗、被专政的危险,矢口否认状元卷的存在,将状元卷悄悄藏在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地方。经历380多年(到1998年整整400年)的风雨沧桑,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除去封面稍有些虫蚀、正文部分有几点水渍外,其他地方完好无损。

这份状元卷如何留传到赵秉忠后人手中,现无任何文字记载,赵家也没有从祖上传下话来。据分析猜测,有人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赵秉忠之父赵禧所为。赵秉忠考取状元时,赵禧正任礼部右侍郎,分管科举考试,便于借机将状元卷调出。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太大,一个朝廷命官敢冒杀头之罪,私自拿出儿子的“朝中档案”,有点儿犯不着。二是赵秉忠在准备申请回家时,打通关节,将状元卷私自取出来的。因状元卷一般应存放在翰林院。修过国史,又当过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的赵秉忠,通过一些关系有可能将状元卷取出。不过,负责保存状元卷的官吏和赵秉忠对此要冒很大的风险。如万一走漏消息恐怕也要治以灭门之罪。

说到赵秉忠要带状元卷回家的目的,也许是为了留个纪念,也许因状元卷中在讲述安邦治国的同时,也有对当朝弊端的抨击,担心奸党借此降罪于他,也许是为了防止奸臣魏忠贤诬他为“假状元”,好持状元卷上万历皇帝的亲笔御批来证明吧?

自隋朝至清末,全国考出了700多名状元,自然也会有700多份状元卷。除了赵秉忠的这一份,其他的状元卷都上哪儿去了呢?有关人士分析,历史上国都几经迁移,许多文物遭到焚毁。到清代又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还有清廷和后来几经更迭的封建官僚中央领导集团官员的私偷明抢,连慈禧太后的陵墓都不能幸免,又何况几张纸写的状元卷!由此,这张惟一保存下来的明代状元卷就显得更为珍贵了。

说到赵秉忠的后裔,从存于青州市档案馆中的《赵氏族谱》查得,赵秉忠的三位妻妾,共给他生了6个儿子,6个儿子又生了10个孙子。10个孙子中有两个搬到了临淄,一个迁到昌乐。其中7个孙子生了10个重孙子,其中一个重孙子迁至诸城。从重孙子开始单独立谱,没了记载。赵焕彬是如何将先祖赵秉忠的状元卷传下来的,连老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夏名采说,但是有一点,赵焕彬的长相与画像上的赵秉忠非常相似。

状元卷、宜子孙玉璧的征集人魏振圣

青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馆员魏振圣在征集状元卷的工作中立了大功。

二等残废军人魏振圣,个头不足1.60米,圆脸膛,双眼皮,大眼睛。故乡胶州,济南一中毕业,1948年参军,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1958年从空军部队转业来青州。不久,上级就派他去曲阜学习文物管理,回来后一干就是30多年。魏振圣是一个视文物如命的人,只要听说谁家有文物,他就跑到谁家去“粘乎”。十年动乱期间,普通乡查抄出一幅《清明上河图》明代仇英摹本。几经秘密转移,有的人企图据为己有。

魏振圣知道后,顺藤摸瓜,明查暗访,终于使该图收归国家。后此图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宝贝之一。

30多年来,魏振圣从青州的大街小巷、深山野沟、农家茅舍、古墓荒冢中,收集挖掘了一级文物20多件,二级文物30多件,三级文物百余件,被潍坊市、青州市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中国文物报》曾在三版头条刊载许新益的文章《魏振圣和“十大国宝”》。这十件国宝是:东汉铭文铜觚、战国铭文铜剑、工城左递昌卯戈、西汉铜狩形水滴、东汉宜子孙玉璧、北魏黄良造像、北魏陆子彰造像、北魏张丙惠造像、宋代铜锭、明代赵秉忠状元卷。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1982年秋天,魏振圣在郑母从事文物考察过程中,了解到明代状元赵秉忠的后人赵焕彬老人保存着赵秉忠的状元卷。并听说早年赵家的孙子练习写毛笔字,还以状元卷为临帖。开始,他半信半疑——状元卷乃宫廷重要档案,怎么会流落民间呢?又一想,人们讲收藏者是状元的后代,说不定真有此物呢。

在这之前,魏振圣已从赵秉忠的其他后代手中征集到了赵秉忠和被皇帝封为诰命夫人的赵秉忠妻子的大幅画像。

魏振圣想,如能收集到此卷,则为国家又收回一件珍贵的国宝。

于是,他多次登门拜访赵焕彬夫妇。从青州城到郑母有40多华里,他不顾身体残疾,或骑自行车或搭乘农民进城下乡的拖拉机,先后24次拜访赵焕彬夫妇。开始,赵焕彬不了解国家的文物政策,担心状元卷交出后,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魏振圣就在老人那家徒四壁的草房里,反复讲述国家有关征集保护文物的政策,劝说老人献出状元卷。后来,其他文物工作者又从赵秉忠的其他后人手中征集到了赵秉忠父母的画像。

这些都属于国家的珍贵文物。

但对于状元卷,赵焕彬却一直守口如瓶,推说丢失,不愿拿出来。

1983年春,魏振圣不辞劳苦,第24次找到赵焕彬。这次,魏振圣干脆把话讲明了:“第一,状元卷肯定还在你老大哥手中;第二,你老大哥肯定会顾大局,识大体,最终把状元卷献给国家。”

没料到,这次赵焕彬非常爽快,说:“第一,状元卷真的还在。第二,状元卷真的就在我手里。第三,我相信你老魏真心为国求宝,现在我就把状元卷献给国家!”

赵焕彬说罢,走进里屋取出个枕头,拆开外面的旧布,从中取出一个布包,打开层层裹着的旧布和纸,才露出了状元卷。

魏振圣看了状元卷,抬起头来,一把握住赵焕彬粗糙的老手,激动地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儿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最后,赵焕彬提出:状元卷是赵家的传家宝,能保存到今天极不容易。现在献给国家,希望国家妥善保存,不能丢失,不能损坏。魏振圣满口答应。

为了进一步证实状元卷的真伪,魏振圣携带状元卷先到山东省博物馆,又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请专家鉴定。

当时,青州市文物所还不拥有密码箱之类的保险用具,状元卷就装在魏振圣的一只普通的黑提包里。

故宫博物院参加鉴定的专家们认真看了状元卷,又拿了明代的几枚印章来与状元卷上的印章对照,结果完全一致。当时就确认状元卷系真迹,且为海内外明代状元卷孤本。

专家们对魏振圣说:“你只身一人带这么贵重的国宝来京,实在是太危险了!”当即就将状元卷锁进了文物库。魏振圣带了状元卷回青州时,故宫博物院领导人为他买了软卧票,并叮嘱列车长让两名乘警要特别关照这位携带“国家重要文物”的同志。

之后,状元卷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原件归青州市博物馆收藏,复制件分送故宫、山东省博物馆和赵焕彬老人。

人们后来在博物馆展室中看到的状元卷,已不是原件,而是复制品了。能够看到原件的人,除了保管人员,外来参观的贵宾中,也只有几位国家领导人。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1985年,一位中央领导人来到青州,本计划来看状元卷的,博物馆已做好了准备,但因这位国家领导人突然有别的事情,在青州宾馆会客室只坐了20多分钟就到潍坊乘飞机走了。另一位中央领导人是状元卷失而复得后的1992年才看到的。

另一件被盗的一级文物东汉宜子孙玉璧,是魏振圣1982年8月份从青州市东郊的谭家坊一名农民手中征集来的。这名农民在取土时,从一个无名古墓中发掘出土一批玉器和鎏金铜饰件,玉器中有大小玉璧5件,其中一件就是宜子孙玉璧。这块玉璧直径207毫米,厚6毫米,重375克,上雕有蟠螭、龙、乳钉等纹饰。

经省和北京文物部门专家鉴定,该玉璧为一件极其珍贵的东汉文物,列为一级藏品。从墓葬中发掘出的铜镂玉衣残片分析,墓主人当属东汉一位王侯级人物。

又据有关专家讲,古代的玉璧一般应为同样大小的两块,因而有“珠联璧合”之说。另一块很可能是被盗贼们窃去。留下的这一块,据发掘的农民说,也是从积淤的泥土中挖出来的。这块幸存下来的玉璧,在荒野古墓中静静地沉睡了近两千年!

一提到玉璧,人们就会联想到《和氏璧》的故事。战国时期,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国的和氏璧。在古代,人们重璧胜过重金,故有“黄金有价瑜璧无价”之说。古代君王,历来有以璧作为镇国之宝兼传世之宝的例证。西周有“子子孙孙、永宝享用”的记载,春秋时有“宜室宜家、宜子宜孙”的记载,《诗经》中有“宜家子孙、振振乎”的诗句,汉瓦档上也有“宜子宜孙”的篆刻。

青州的这块宜子孙玉璧,经北京的古文物专家们鉴定,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最完整、最大、质地最优、艺术性最高的一件,是世间无双的国宝。

在全国文物玉器中,包括北京、台湾的故宫藏品,至今没有哪一件能赶得上宜子孙玉璧质料之优,价值之高。专家鉴定似为和田墨玉,但在和田玉中也从未见过这样好的玉料。关于宜子孙玉璧的玉种,至今都难下一个明确的结论。

在文物的级别和价值上,宜子孙玉璧都不亚于状元卷,只不过没有状元卷的名气大罢了。

现在,青州最重要的两件魏振圣历尽艰辛亲手收集来的一级文物状元卷、宜子孙玉璧被盗,怎不令这位老文物工作者痛心疾首!

状元卷、宜子孙玉璧“完璧归赵”

青州市公安局“8·5”专案组的干警们在时任副局长陈敏祥的带领下,经过八天九夜奔赴辽宁、河南、青岛、淄博、胶州、平度等地跟踪追击,于8月13日下午在平度市兰底镇抓获了盗窃状元卷和宜子孙玉璧的犯罪分子林春涛,并追回了状元卷和宜子孙玉璧等珍贵文物。

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又报道了青州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明代状元卷被追回的重要新闻。

林春涛当时26岁(1965年生于辽宁),当过4 年通讯兵,在青州市博物馆保卫科担任工作人员。是他财迷心窍,利用博物馆管理上的漏洞,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三次盗出了状元卷和宜子孙玉璧等珍贵文物21件。有几件小文物已出手卖给了文物贩子。因状元卷他出价60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而那几个文物贩子是些“土贩子”,一是不识货,二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才没有被卖出。青州市公安局还抓获了几名文物贩子。后林春涛被判处死刑,另外几名文物贩子也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青州市公安局“8·5”专案组的干警们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奖励。青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陈敏祥后任潍坊市公安局副局长。

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魏振圣、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夏名采已于几年前去世。

  • 志宏,山东某大学副研究员
  • 山子,学者
  • 成人组
青州明代状元卷和状元赵秉忠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