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原來是有級別的而且官階還不低,哪些道士還可以結婚呢?

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區別,不出家的又稱“居士”。金、元以前,都是不出家的道士,沒有必須出家的道士。金代全真教等創立後,才有了出家制度(即丘處機的傳戒制度)。

道士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全真派道士為出家道士,不結婚,素食,住在道觀裡,男為道士,女為道姑,皆蓄長髮,攏發於頭頂挽成髻,可戴冠,男道士蓄鬍須。

而正一派道士可以結婚,吃葷,大部分為不出家的道士,也稱火居道士,少部分為出家道士。不出家的正一道士,一部分在宮觀裡活動,也有一部分沒有宮觀,為散居道士;沒有宮觀的散居道士,一般情況是平時穿俗裝,住在家中。正一道士多為男性,不蓄長髮和鬍鬚,髮式與俗人相同,他們不穿道裝時,看不出是道士。

此外,正一派弟子須經過授籙才成為有資格的道士,而全真派弟子則須經過授戒。授籙、授戒均有嚴格規定,儀式非常隆重。

道士也是有級別的,像受朝廷冊封的“先生”、“真人”等,這些被冊封的道門領袖是有品秩的,例如明代真人的官階相當於二品官,清代相當於正三品大員。“方丈”則是道門老大,要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監院”則是道門總管,要才全智足、通道明德、功行俱備。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初傳北方時,僧侶也會被稱為“道士”。

道士原來是有級別的而且官階還不低,哪些道士還可以結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