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不讓最有才的八皇子繼位,原來真的另有隱情,都沒注意

清王朝歷史上有一個重要的事件——“九龍奪嫡”,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那麼在歷史上,康熙帝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並不是很出眾的老四,而不給人人稱讚,看起來一定會是一代明君的“八賢王”老八呢?我察覺到歷史上有一個細節,眾多研究者都沒關注到。

康熙為何不讓最有才的八皇子繼位,原來真的另有隱情,都沒注意

康熙皇帝一共生了24個兒子。老八胤禩的娘身份低下,只是位辛者庫出身的奴婢,子憑母貴,因此他地位也不高。但是他奮發圖強,努力學習,漸漸地文武俱全,在眾多的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康熙也頗為重視他。

康熙為何不讓最有才的八皇子繼位,原來真的另有隱情,都沒注意

康熙在他只有17歲的時候,就給了他貝勒爺的封位。這在眾位皇子中可是獨一份啊!而且康熙有意栽培他,給他學習處理朝政的機會,這可是難能可貴的。而且老八胤禩這個人內外兼修,品行高尚,對人恭謙有禮,幾乎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宮中太監,大家都很喜歡他。

康熙為何不讓最有才的八皇子繼位,原來真的另有隱情,都沒注意

康熙後來因為太子胤礽太過爛泥扶不上牆而廢黜了他,就在為新的太子人選而費心。可關注這個的不止他自己,兒子們也緊緊的盯著皇位呢。於是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爭鬥,眾位皇子們不愧是皇家出身、皇宮裡長大,都是心狠手辣,信仰“無毒不丈夫”之人,於是兄弟手足相殘,手段之狠讓康熙心驚膽寒。

康熙為何不讓最有才的八皇子繼位,原來真的另有隱情,都沒注意

在經過種種考慮之後,康熙決定還是恢復自己嫡出的兒子,前太子胤礽的太子之位。於是他在一次大朝會上暗示眾人,讓大家提議太子人選。結果重臣們會錯意了,提議讓德才兼備的八皇子做太子,其實這是有道理,萬分適合的。但是當時康熙卻突然醒悟了,以八皇子身份低下為由拒絕了。

康熙為何不讓最有才的八皇子繼位,原來真的另有隱情,都沒注意

康熙微什麼這麼做呢?其實原因有二。其一是,自己現在還是皇帝呢,老八就這樣得民心,拿自己的威嚴當作什麼了?這是作為一位皇帝的通病,不想讓任何人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就算那個人是自己的親兒子,所以他才對前太子那麼放心。老八錯就錯在太優秀了,優秀到威脅到了自己。所以本來待人和善的“八賢王”,就被他斥責為結黨營私了,真是很冤枉。

康熙為何不讓最有才的八皇子繼位,原來真的另有隱情,都沒注意

第二個原因就是大家忽略的。胤禩他的老師是漢人,而且他自己非常喜歡漢人,認為他們有真才實學,值得重用。而清朝自建立以來,就因為是滿人而受到漢人反抗,各種反清復明的運動層出不窮。所以康熙很不喜歡漢人,也不是真心實意的想要重用漢人。但是胤禩不一樣,他很喜歡漢人,而且在南方的漢人學子們、文人們心裡地位特別高。要是讓他繼承了皇位,那麼他一定會重用大量漢人,提高他們的地位,這是自己絕對不想看到的。所以就算是為了維護好老祖宗打下的基業,就算是老八再優秀、再適合,他也註定當不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