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杨振宁为中国做了哪些贡献?

Isabellaqin

杨振宁虽然后期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其获得诺贝奖时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因此也算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也是数不胜数。


首先,对国内高校学术建设方面的贡献。

1、杨振宁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拉巨额科研经费,私人推荐1200余名年轻学者出国培训。

2、“无偿协助建设实验室几十座”,以清华名义发表SCI论文几十篇。

3、“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杨振宁还个人捐献600万美金以上给清华大学,用于引进人才。

4、杨振宁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该研究院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汇聚众多国际一流学者。他还是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该研究室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助力国内科教建设。


最后,在中外关系建设方面贡献颇多。

1、他是1971年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互相了解、促进中美建交、人オ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1971年上半年,杨振宁参与保钓运动,此外他还以公开信的方式直接参加1971-1991年对台统战。


决胜网

著名的物理学家,华人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教授。作为一代传奇,喷子总是喜欢拿杨振宁与翁帆的忘年恋或者与好友的李政道矛盾来喷他。咱们一起看一下。

出身学术世家,父亲杨武之是中国第一位数论博士,曾经留学美国,从小受到了父母熏陶的杨振宁却改学了物理。

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他的父亲是杨武之,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数学系主任,教授,这一当就是20年。陈省身,华罗庚都是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深受各位学生的爱戴与拥护。 父亲很早的时候在美国留学,8岁的时候,杨武之才回来,之后再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的童年是在清华大学度过的。

16岁的杨振宁报考西南联大物理系,结果进入了西南联大。当时西南联大的并没有限制文理,杨振宁的传统文学修养也是十分的深厚。他接受了很完整的教育,之后他考上了去美国的留学生。那时候美国留学生都是各自赔款的派出生。

之后再美国,他遇到了杜致礼(以前的学生),1950年去世,2003年杜致礼去世了。


与李政道携手创造奇迹

在1956年,他与李政道一起合作,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35岁的杨振宁与和31岁的李政道,他们凭借“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其他成就

他还获得了其他的著名成就(太多不一一列举),例如样—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式等.... 他为中国在国际上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一颗爱国心

六十年代,他已经进入美国籍,但面对这美国政府阻挠,杨振宁依然毅然决然的回国。这时候杨振宁一心只想为自己的国际做贡献。 在1971年,回国的杨振宁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他提出的注重理论的建议被周总理记录下。之后他为世界的学者专家引人入作出很大贡献,在中国的人才培养上,他也功不可没。


老照片

杨振宁为中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作为当世最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在国际学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最早回国访问的华裔科学家,从那时起,杨振宁先生在帮助国内科学和技术发展,在国内基础科学研究的组织和引领方面为中国做了重要的贡献。

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一手创办了清华高等研究院,

杨政宁以自己的归国经历和发展为例子,吸引了大批的国际优秀的顶级人才归国加入,

例如引进美国科学院院士,图领奖姚期智全职加入清华工作,开办了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就是常说的姚班,培养了大批的信息人才。

杨振宁在回归清华以后,也一直拼搏在科研一线,

以清华大学为单位发表的文章约30篇,其中的理论研究文章,都是杨亲力研究和推导。杨政宁对国内的重大科学工程和科学发展提出了很多意见,例如在国内建立了顶级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项目,也对国内建造超级对撞机提出他的见解,杨振宁认为时机还未成熟。

总之,杨振宁教授对理论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量子实验室

杨振宁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创始人,该研究院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汇聚众多国际一流学者。他还是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创办人,该研究室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据周光召院士:杨振宁为中国至少培养了10个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个大学(副)校长。

杨振宁在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学府个人捐资建立“杨振宁奖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完成学业。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对杨振宁作出了高度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杨振宁回国后,在短时间内将冷原子、凝聚态、统计物理三个研究领域短时间内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亲自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我常收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发件时间经常是晚上10点多、11点。在清华培养出了多名杰出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好几位在国际上已经很有名声。一共发表了近30篇SCI论文,单位都署清华大学,此外还出版了几本专著。

杨振宁大约有十三项世界级别的成果,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并不是什么诺贝获得者而已。

宇恒不守称放在他的作品是三流的学术。由于建立了标准模型,解释了宇宙三种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以及62钟组成宇宙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活动,与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相容,目前最大统一,完美的理论,也就是21世纪多少科学家,建造对撞机想要超越的理论。即杨米尔斯方程。


不哈韩的小韩

科学家杨振宁先生主要为中国做了以下贡献:

首先,促进改革开放后的公派留学政策实施。培养了包括数十位院士在内的大批使中国科研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腾飞的人才!是小平同志科教兴国战略的最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

其次,倡导并捐献400万美元建设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使清华大学能够按照国际顶级科研机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先进模式紧跟国际科研前沿,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科研机构。

再次,身体力行为清华大学等大学本科生授课。改变了很多国内高校教授和副教授片面重视科研,忽视教育教学的错误倾向。使得众多教授和副教授回归课堂,使得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不断涌现!

总之,杨振宁先生在推动中国公派留学、科研事业、高等教育事业方面做出来卓越的贡献!


地震博士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

(2014)


事已至此,连上述论文题目都看不懂的喷子们,也只好拿邓稼先和翁帆说事儿了。

低维生物永远无法理解高维世界的多样性。即使物理学家的伟大,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叶企孙因为桃李满天下而伟大,邓稼先因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而伟大,杨振宁则因为一次次刷新了全人类的认知极限而伟大! 曾经有人问:霍金是不是被过誉了?正确答案是:不是霍金被过誉,而是比他更牛的科学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杨振宁就是其中之一。最令我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在自己单身的情况下,爱上年轻漂亮的姑娘会成为一个人的污点?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只有文革这样暗无天日的大环境下,知识和美丽才会等同于罪恶。



最后以古人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行藏以道,出处因时,使无三顾频烦,亦以水镜鹿门,甘心肥遁;
成败论人,古今同慨,似此全才难得,尚有子由承祚,刻意讥评。
这是张曜孙题武侯祠,也就是写诸葛亮的一副楹联。什么意思呢?上联说,如果不是政治环境绝对可靠(三顾茅庐),就算你伟大如诸葛亮,还不如像水镜先生司马徽、鹿门隐士庞德公一样,躲得远远的。下联说,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来黑你,就算你伟大如诸葛亮,也还有苏辙、陈寿之流,站着说话不腰疼。试想把这副联挪到杨振宁的身上,毫无 PS 痕迹。客观地说,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类,都没有资格评价杨振宁。你连人家在半个世纪前发表的论文都看不懂,还好意思出来指点判决?不过杨振宁也不会在乎。他瞄了一眼网上的各种乱黑,想:怎么这么多虫子?

孔维氪

那就是杨振宁不是一个简单的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大约有十三项世界级别的成果,是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并不是什么诺贝获得者而已。

宇恒不守称放在他的作品是三流的学术。由于建立了标准模型,解释了宇宙三种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以及62钟组成宇宙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活动,与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相容,目前最大统一,完美的理论,也就是21世纪多少科学家,建造对撞机想要超越的理论。即杨米尔斯方程。

你要问杨振宁卖国没有,理论物理学家,论文公开,怎么卖国?下面论文序号: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 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因为杨振宁是中美俄三大科学院(在籍)院士,本质上他去哪里都可以,回国并不是贪什么好处。

对中国直接的贡献就是指导,提出意见和战略使清华凝聚态,冷原子,理论计算机进入了世界前列。

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时,还是中国籍身份,大约7年之后,才加入外籍身份。所以说杨振宁,李政道是(并列)一位的华人。对华人,研究科学方面自信心提振很大。

对于人品。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后,鼓励在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祖国大陆。[18]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1971年回国访问是华人访问第一人。他在保钓学生中发表题为《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的演讲,轰动异常。他和历史学家何炳棣、数学家陈省身都坚决支持保钓运动,被称之为运动的精神导师。当年台湾赴美留学生写的回忆录,谈到杨振宁在保钓运动中的影响力,征服了许多台湾学生。统计数字表明,当时的台湾留美学生竟然多数表示自己学成后要到中国大陆工作定居

1971年10月29日,杨振宁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的贡献是在于学术交流,由于学术地位,在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讲学。从杨振宁那里得到中国的信息,对当地华侨华裔,华人学者回流中国,以及外国人结成与中国友好关系功劳都很大。

其次也是学术,教学活动。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讲座教授。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基金会从成立到2007年结束的24年中,资助金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港币,资助基础研究项目数百个,使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同时还为中山大学建成一座研究大楼。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是在香港立法注册的非谋利性机构,它的发起人是杨振宁。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向邓小平建议:“国外认为,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5年,杨振宁倡议建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设立该奖是为了鼓励中国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杨振宁促成了“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等多个奖项。1986年倡导兴办了“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鼓励青少年勤于思考,为国家发明有经济效益的新产品。

1986年,应邀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同年,杨振宁应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之邀,在南开大学数学所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研究室建立后,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同年,杨振宁被聘为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43]2007年2月在该校捐资奖学金,至2014年共有128人获奖。

1994年,杨振宁担任顾问、执行委员的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在香港创立,目的是推动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奖励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学者。

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4年,与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创立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

1997年,清华大学为加快理科发展,时任校长王大中与杨振宁教授反复磋商后,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将它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纯学术性单位(200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该研究院已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论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汇聚了姚期智等国际一流学者。

1997年12月,杨振宁、丁肇中发起的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享有免除美国联邦所得税待遇。其成立的目的为:扩大清华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促进清华与美国教育,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

1999年5月,杨振宁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同年,杨振宁决定将其大量文章、信札、手稿及奖章慷慨捐赠予香港中文大学,当中包括著名的诺贝尔奖章,设于港中大校园的杨振宁学术资料馆因而成立。

1999年5月,在杨振宁等人发起和倡议下,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注册登记。

2000年3月16日,他建议在名校设立美国问题研究所,在美国著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以增进美国知识界对中国的了解。

2000年10月29日,在南京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的杨振宁,欣然捐资在该校设立“杨振宁奖学金”,以奖励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尤其是家境贫寒的优秀本科生,奖学金基金总额为50万元。杨振宁表示以后他还会继续追加。

同年,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杨振宁奖学金”,表扬研究及学术成绩优秀的中大同学,直到2012年为止,已有二百零九名本科生及十五名研究生获得该奖学金

2004年3月25日,杨振宁批评港独政客李柱铭前不久到美国参议院“作证”的行为既不应该也不明智。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2004年7月17日,杨振宁在北京大学,向1200多名赴京参加“全国台联2004年台胞青年夏令营”的台湾学子演讲。当

2004年9月13日,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说:“每一次课前。我要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我要了解学生的进度。”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04年11月12日,杨振宁在山东大学演讲时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合则盛,分则衰”。杨振宁向山大学子们深情回忆了1997年7月1日,当他在港亲眼见证香港回归那一伟大历史时刻的激动心情,并称这是父辈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一天,因为“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他也指出了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巨大问题,但他表示,“这些问题并不比在过去100年间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问题更为严重,既然100年前我们能够将问题解决,那么今天的中国,凭借内在的韧性,依然可以克服困难。”[63]

2005年4月2日,杨振宁在海南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特困优秀生奖学金”,用于资助海南大学每年20名品学兼优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杨振宁2004年11月来海南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开幕式时,表示自己有帮扶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愿望。以杨振宁名字命名的奖学金为每人1000元人民币。

2005年5月,杨振宁奔赴香港为清华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款。据悉,近一年来,杨教授已经完成筹款1000万美元。

2007年5月20日,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将其所属的一切资产无偿赠送给中山大学。该基金会的发起人杨振宁教授出席了资产赠送移交仪式,其主要内容为:现金人民币1100多万元,港币约36万元,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及其中的所有设备等。

1986年,杨振宁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80]杨振宁创建后亲自指导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可积系统,杨—Mills场,杨—Baxter系统,量子群,关联体系的代数结构,Yangian,纽结理论等。

杨振宁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室,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博士中,有人当选院士,有人成为大学副校长,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终身教职。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的话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


管悦2

历史在需要某个人扮演某个角色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而且每个角色都会有人愿意站出来。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现在看来最正确的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现在看来最正确的观点。历史不是英雄所谱写的,只是那些英雄在人民和历史需要的时候扮演了那个角色。

没有秦始皇也会有魏始皇赵始皇,总之历史和人民需要角色总会有人演。此为前言。

说到杨振宁总有人喜欢提到邓稼先先生,两人是同学兼好友。大家以邓批杨的点无非是当祖国需要一个在高精尖科学领域为国效命的人的时候,回来的是邓稼先而非杨振宁。于是邓老成了苟利国家生死的英雄,杨理所应当成了因祸福避趋之懦夫。可这真的对么?



一个选对了一个选错了才会通过选择立判高下,可是他二人选择哪来的对错。当初一穷二白需要人带他站立起来邓老回来了国士用命,现在国家富强发展需要一个人帮他走得更快杨也回来了。

锦上添花忽然不去雪中送炭,可同样是恩义人不能只记得雪中送炭,国家更不能。



孙膑和庞涓能比较出个好坏人来,孟子和荀子难道还有个善恶之分?孟子仁义教化正人心,荀子礼法强制正人行。都是有用的好东西当然分不出善恶。

面对一个一穷二白的祖国选择坚守和选择等待最多是更高尚和高尚的区别,绝对不是高尚和卑鄙的区别。

邓公选择在祖国生死关头回来用命,他放弃的不只是优越的生活,还有在学术上更进一步的机会。杨振宁自己都说,邓稼先不走成就比自己只高不低。可是他回来了,成就也举世瞩目,却没能再进一步。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矛盾,没有生存谈何发展,可是不为了发展我们又为何争取生存呢

邓公用自己的未来和命换取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杨振宁用珍惜自己科研机会而换来的知识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了贡献。他回来了现在为国家的发现提供了科学知识,他没有浪费老同学用命为留下的让他仍然有机会报效国家的机会,这就够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 住他们的光耀,这都是中国的脊梁.

角色在那里总会有人挺身而出去演,邓公选择那是去,杨振宁选择了此时,仅此而已。更高尚的邓公值得我们长揖及地,那相比于邓公只算是高尚的杨振宁至少也值得我们拱手一礼。


虎贲安全


我喷的都是智障人士


杨振宁(英语:Chen-Ning Franklin Yang,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该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的一代物理学家重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2015年9月3日,杨振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