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堪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它早已成为中国最耀眼的一张名片。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赵康民何许人也?和兵马俑又有什么关系?

他不过是中国众多考古学家中的一位,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外国媒体的疯狂报道,我们很多人可能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但正如原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说的,“如果没有他,兵马俑的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就在5月16日晚,这位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发现和鉴定秦兵马俑的人,82岁的赵康民因病去世。

极为讽刺的是,在国外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位曾为我国考古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离世的消息时,国内却显得格外冷清,鲜有人知……

《纽约时报》发文:赵康民,中国兵马俑修复者去世。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英国《每日邮报》发文:发现并修复兵马俑的,中国考古学家去世,享年82岁。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BBC发文:赵康民,那个发现中国秦兵马俑的男人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伟大的人往往是静默的,一如赵康民。

就像他发现的兵马俑,两千多年来一直隐藏在地下,静静地护卫着1.5公里外的秦始皇陵。

可一旦出土,便震撼了世界。

经过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一夜之间,赵康民的名字便被世界知晓,而他和兵马俑的故事也渐渐在众人面前铺展开来。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让我们把时间再倒回到1974年那个传奇的夏天,那时候的赵康民还是一个基层考古工作者。

当时临潼县西杨生产队在打井时,打出了一些秦砖和陶俑碎片,这些农民只当是打到了罐子的碎片,根本没意识到这下面竟埋藏着是一支足以震惊世界的庞大军阵。

于是,当时的农民们

有的把秦砖当成家里盖房用的预备砖;

有的给陶俑头戴上个草帽支在田地里吓麻雀;

有的把铜箭头直接当成破烂卖了个几毛钱;

也有老人放在家里当神像来供……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这一幕幕深深刺痛了闻讯赶来的赵康民,因为在距村子不远的地方,正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君主秦始皇的墓地所在。直觉告诉他,这些碎片一定会给考古带来重大发现。

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说,最痛心的事情,莫过于他人对文物的肆意破坏。赵康民立即告诉村民,“这极可能是国宝,如果是秦朝雕像的残片,那就千金难买。”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他马上组织社员收捡散失的陶俑碎片,同时去废品收购站把被农民卖掉的碎片作价收回。

赵康民把碎片收集起来用卡车运回了文化馆,当晚便开始给残片进行清理分类,一片片地进行拼接修复。

经过三天的奋战,两个“身高1.78米,身穿战袍,腰间束带,腿扎行藤,足蹬方口齐头履,两臂下垂,左手五指并拢,右手半握,拇指上翘”的武士佣站在了赵康民面前。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武士俑的发现,让赵康民当即判断:“这就秦武士俑陪葬坑,各方面都证实我的武断准确无误。”

但赵康民和临潼文化馆并没有把这一发现向上级汇报,当时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破四旧”让不少文物遭到毁灭。

出于对秦武士佣的担忧,赵康民才决定先暂时“保密”,等待恰当的时机再上报。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这一下可炸了锅,中央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拨款、指派考古队冒着酷暑进驻工地,而赵康民也成为揭开秦陵陪葬坑之谜的第一代考古工作者之一。

可以说是赵康民,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兵马俑。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自此,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这座丰富的地下宝藏,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所到之处经常创下办展博物馆参观人数之最的纪录。

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不仅受到世界各地游客们的追捧,就连外国元首也争相参观。

197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成为第一位参观秦兵马俑的外国领导人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1986年,伊丽莎白女王参观兵马俑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2004年,普京参观兵马俑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夫人布丽吉特参观秦始皇兵马俑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在这股“秦俑热”大潮中,赵康民却好像“隐形人”一样存在着,在中国一点都不出名,反而是用铲子挖到第一块文物的农民杨志发,被当成兵马俑的发现者介绍给游客。

多年来,杨志发都坐在秦始皇陵博物院里,以“秦兵马俑发现人”的身份为来访者签名,他还因此出了名,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合影留念。

如今,年逾七十的杨志发每月会在馆内坐馆十天,为中外游人签名,除了签名的费用,还可另得五千元的津贴。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来访时,与其握手的是杨志发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再看看离得不远的临潼县博物馆里,赵康民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也依然坐在他修复的那几具武士俑旁,向为数不多的游客们讲解着它们的故事……

虽然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赵康民有多么的了不起,但在整个考古行业内,他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就像原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说的那样:

“看见不等于发现,赵康民才是鉴定和认识到兵马俑真正价值的第一人。”

第一位“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外媒疯狂报道,中国却鲜有人知

▲赵康民的英文名片:发现、鉴定、修复、挖掘兵马俑第一人

对于像赵康民这样的基层考古工作者而言,即使是再多的荣誉和掌声,也比不上揭开历史秘密那一刻来的重要。

为了那一刻,他们甘愿沉寂一生。

当我们被兵马俑的雄奇所震撼时,当我们一次次感叹古人聪明才智时,请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位老人,还有这样一群为文物而生,默默奉献的考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