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癸丑春分後雪

宋·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從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公曆日期約略落於每年的3月21日前後(20日~22日)。太陽到達黃經0°(春分點)的日子,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養生四原則

春分養生,重點在“平衡”二字

春分的養生特點,就在一個“分”字上——平分。中醫調整人體的陰陽氣血、虛實寒熱,重點也在平衡二字。所以應適時調整飲食、生活起居、運動等方面的養身保健以達到陰陽平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春分養生需要遵守的四大原則吧~

① 食物的陰陽互補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餚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② 多吃時令菜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其氣候條件而生長的時令菜,得天地之精氣,營養價值高。吃有養陽功效的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而食用桑椹、櫻桃、草莓等營養豐富的晚春水果,則能潤肺生津,滋補養肝。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③ 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據悉,關於春天的飲食民間有很多流傳,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專家建議,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週應至少補充3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等。而在每日的午餐,也適宜補充燉湯食品,如胡蘿蔔排骨湯、白果烏雞湯等,既可補充人體在季節過渡中需要的水分,又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有助於增強人體抵抗力。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④ 春分注意養肝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應於肝、夏應於心、長夏應於脾、秋應於肺、冬應於腎。春季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需要注意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甘味食物能補肝益腎,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而酒會傷肝,春季更不宜飲酒。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熱的作用,或是飲用電解質豐富的飲料。

春分時節“艾”養生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黃帝內經》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說法。說在冬天裡如果不收斂內含,藏住精氣,到了春天就會生病。但是在春天裡如果不注意養生防病,也會生病的。因此在春季扶住人體正氣,也是十分重要的。

春天對應著人體五臟中的肝。春天是陽氣升發的季節,如生髮太過或不及都會傷到肝。肝氣生髮,肝陽易升,容易引起頭昏、頭暈、失眠、焦慮、抑鬱;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則可產生一系列的胃腸道問題,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而肝主筋,肝傷則易致筋脈失於濡養,導致頸,肩,腰,腿等部位疼痛、抽筋等等問題。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風為春天的主氣,風邪可以引發感冒、蕁麻疹等多種疾病。春分時節木旺土衰,在春分前後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艾灸,可以達到疏肝火而養脾胃的目的。

在這一時節,除了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艾灸外,還要注意調整心情,把心態放平和,以使肝氣調達,脾氣順暢。

成人艾灸穴位:膽俞、大腸俞、中脘、氣海、陽陵泉;小兒艾灸穴位:身柱、大腸俞、肚臍、丘墟

春分時節話“吃春”

又稱:“咬春”或“啃春”

關於春分前後的飲食民間有很多流傳,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咬春”,或者“啃春”。

紅棗養脾增春甘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蜂蜜補中益春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香芽適時啖春生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新筍味美嘗春鮮

說到春食,不能不提到春筍,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讚歎不已,有“嚐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在地方名菜中春筍均佔有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安徽黃梅戲中有個傳統摺子戲名叫《打豬草》,其中就有碰斷了的春筍的情節,說明食用春筍古已有之。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春分養生|香椿、春筍開啟“吃春”模式,艾灸調理正當時

總的說來,春天的飲食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賜予我們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樣——清淡而甘甜。按照中醫五行理論,春天是生長髮育的季節,枯木逢春,肝膽之氣生髮,我們應該吃一些具有升發之性,味道偏於辛辣的食物,鼓舞肝膽之氣,有助於冬天儲藏的精氣發散到體表,為人的體力和腦力活動提供充沛的能量。

文章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