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以前湛江人穷的时候,会把海鲜当肥料,这是为什么?

侃侃电影赏析


外地人看了这个问题,可能觉得奇怪,但在湛江是真实事件。据长辈们说,以前物质匮乏的时候,湛江人的确“穷得只剩下海鲜”了。因为海鲜大多带壳带刺,困难时期,大家要填饱肚子,白米饭和肥猪肉最合适。有些海鲜剥一堆壳吃不到什么有油水的肉,人可能都饿晕过去了。

我爸说,那个时间,湛江浅海的海鲜真多,一网下去,几千斤的虾姑啊!现在的话就赚翻了,但当时的生产队的人却很不高兴,因为虾姑壳硬肉少,吃起来很麻烦,虽然我们现在觉得虾姑肉质鲜美,但那时肚子都填不饱,没人在乎口味的。

就这样,捞了几千斤虾姑,不能扔,也不吃,拿来干嘛?就跟人畜的粪便混在一起,埋到甘蔗地里沃肥,效果还特别好。跟虾姑一样沦为肥料的,还有我们现在经常吃的剥皮、流潺、捞牛等鱼。

到了90年代,以虾姑为首的“肥料海鲜”才登上湛江人的餐桌,现在酒楼的虾姑可以卖到三四十元一斤,有膏的更贵。那些肥料鱼也要十几二十元一斤。虾姑白灼、椒盐,小海鱼煲汤或是油焗,就能做一台体面的菜了,鲜美无比,当肥料真是太可惜了!


湛江纵横哥



管仲曾有云“衣食足而自然界,仓禀实而知荣辱”,舌尖上的中国导演曾经在“圆桌派”中提到过,中国到现在是很少有真正的美食家的。真正的美食家需要几代人的培养,当人们吃不饱饭的时候,能够填饱肚子就是一种就是每日的心头之累,偶尔吃顿好的就算是玉盘珍馐。



这里可以简单的对美食家、老饕、吃货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美食家 :居须有竹 食须有肉

老饕:宁可居无竹 不可食无肉

吃货:竹子?能吃不ヽ(^0^)ノ


美食家:吃一筷子,停一停

老饕:吃一筷子,皱皱眉,把盘子推开

吃货:吃一筷子,再吃一筷子,再吃一筷子,再吃一筷子、、、




坪彗机构

小时候也是住海边的,那时三餐地瓜,只有居民户口才有供应米肉。海产很丰富,但有季节性,秋季最多,出海的船上没有冰藏条件,出个海几个月,有些鱼都不新鲜了。好的鱼摆滩子卖,肉多点鱼成担买回家蒸了晒干春冬季当咸菜吃,再差点的两个去处,要么酱油厂做酱油,要么扔茅坑里做肥料。


九流功夫

这有什么奇怪的?丰产呗!以前的捕鱼的方式和工具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也是大不如现在,人心也不如当今那么物欲横流。那海鲜便是如同当今各类丰收的农作物,卖不出去便倒河里路边,留在地里当肥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