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走丟的那一個,安全教育這樣做更有效

之前看到一搞笑的網絡段子,說別讓孩子成為走丟的那一個,安全教育這樣做更有效

之前看到一搞笑的網絡段子,說一位爸爸去接孩子放學,到家後,孩子爸就坐著玩手機去了,孩子媽很生氣的說:“我看你什麼時候能發現,你接回來的不是你兒子。”孩子爸很生氣的答到:我早就懷疑孩子不是我親生的,你終於承認了。

這是個笑話,沒想到現實生活中還真發生了這樣的烏龍事件。

6月8號晚上在貴州省貴陽市中曹司的一家幼兒園裡,竟然發生了家長接錯孩子的事!家長去接孩子的時候,把別人的孩子帶回家,自己的孩子落在幼兒園了!

別讓孩子成為走丟的那一個,安全教育這樣做更有效

從幼兒園內的監控可以看到,6月8號下午放學時間,一名老人徑直走進了教室,幾分鐘後出來,還轉身催促身後的孩子跟著一起走。

別讓孩子成為走丟的那一個,安全教育這樣做更有效

就這樣,今年6歲的小宏宇跟著老人一路從教室走出了校門,消失不見了。

可問題是,這名老人並不是孩子的爺爺,他跟孩子甚至都不認識。

別讓孩子成為走丟的那一個,安全教育這樣做更有效

那麼問題來了

這個老人為什麼要帶走別人的孩子?

6歲的小宏宇又為什麼願意跟他一起走呢?

幼兒園裡的老師怎麼會沒有發現問題?

別讓孩子成為走丟的那一個,安全教育這樣做更有效

原來,被接錯的兩個孩子同一個班,長得有一點相似,名字一個叫小宏宇,一個叫小宏瑞,老人錯認了自己的孫子,幼兒園老師也沒有再次審核。

看得我驚魂未定,幸好不是人販子,不然又一個家庭破碎了。

看完我的問題也來了:

1. 幼兒園的老師有重大失誤,沒有按照規範要求去做,就這樣讓陌生人把孩子帶走了

2. 爺爺為什麼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認識?起碼能說明一點,爺爺和孫子見面的機會很少很少,孩子都6歲了,居然還會認錯自己的孫子。家長們平時還是應該多帶孩子回去看看老人。

在人販子如此猖狂的今天,不是每個孩子都這麼幸運的,暑假馬上要到了,一定要給孩子上堂安全教育課,家長們帶孩子外出遊玩時,也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自從當媽後,就特別害怕看到孩子走丟這類新聞,讓我想起了劉德華主演的《失孤》。

影片裡華仔扮演的那位丟失了孩子的父親,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只為找到自己的兒子。

他放棄了全部,從一個小有所成的商人,變成一無所有,衣衫襤褸,低三下四的給每個路人發尋人啟事的中年男人。

這個過程中,他受盡冷眼,甚至還要被人質疑,被毆打責罵,讓他險些喪命。

就算是食不果腹,連個正經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他也鐵了心地走在尋子的路上,生怕錯過了一次和孩子相認的機會。

他說:安穩的生活只會令他愧疚和不安。

可每一次,他都是失望收場。

最終,也沒有如願找到自己的孩子...

這個故事,本身就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案例。

主人公不過是無數被拐孩子父母的縮影,他們中的大多數,餘生都只會如劇中情節這樣活著,甚至更辛酸。

當孩子被拐走的那一刻,就是家破人亡的時候。

這部電影,直觀陳述了這種社會現狀,讓人無奈到無法反駁,只能讓我對那些殘忍的人販子,恨的咬牙切齒...

好多人販子拐走孩子的案例,我真的不想在舉例了,怕心臟受不了,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還是有這個安全意識的,只是在實操中還是很容易忽視。

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亂跑,不要……,不要…..等

可效果似乎並不大。因為孩子跟我們大人對一句話、一個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是不同的。

安全教育的重要之處,往往就是在這些細節處給孩子的信息確認。

第一點:利用日常瑣事給孩子做細節情景假設

比如最簡單的一個禁止獨自上電梯的提醒,我們常說的是“你不要自己進電梯啊。”孩子也會點頭稱是,但這樣就行了嗎?遠遠不夠。

我們需要明確演繹出場景告知孩子,比如在乘坐電梯的時候:

如果現在爸爸媽媽或者陪伴你的親人不在你身邊,電梯打開了,你能進去嗎?-不能。

如果有相熟的小夥伴進去了,你能進去嗎?-不能。

如果電梯裡有叔叔阿姨叫你進去,你能進去嗎?-不能。

如果電梯裡叔叔阿姨有好吃的,或者有你喜歡的小狗,你能進去嗎?-

不能。

在教育孩子不主動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以及在一些被動的防騙警惕上,我們都需要再三確認各種細節。

第二點:分析具體的危險給孩子聽

對於安全教育,我們最常用的語句就是告訴孩子不可以做什麼,或者要做什麼?但是這樣容易造成兩個問題

一是僅對孩子說不可以,孩子並不清楚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比如孩子並不清楚在家裡捉迷藏和在公眾場合捉迷藏的風險概率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公眾場合捉迷藏,可能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迷路,脫離家長視線範圍之外後,可能會發生摔傷,被拐等意外傷害。

二是孩子在類似的危險裡並不懂得舉一反三。比如有個朋友教育孩子不能單獨坐電梯,孩子能遵守,但有一次卻陰差陽錯的獨自走樓梯了,他不明白這兩者之間意味著幾乎同樣的風險。

孩子的安全教育,這個度的把握也是需要家長根據孩子性格去判斷的。不要把孩子侷限的什麼都不敢碰,但是也一定要說清楚每個不妥當行為所會帶來的後果。

第三點:用繪本或者動畫片來加強記憶

有經驗的家長可能都知道,我們憑空講道理。很多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或者說聽到了卻理解不了。但是通過繪本動畫片之類的,是能幫助孩子加深記憶,深化理解的。

最後想說,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作為監護人的我們,千萬不要分心,不要大意,不要輕易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請一定記住,意外,永遠是措不及防的,別讓孩子為我們的僥倖心理買單,那是我們永遠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馬上要放暑假了,又到了孩子們撒花兒放飛的時候,願孩子們在自由玩耍的同時,都能一切安好。

一位爸爸去接孩子放學,到家後,孩子爸就坐著玩手機去了,孩子媽很生氣的說:“我看你什麼時候能發現,你接回來的不是你兒子。”孩子爸很生氣的答到:我早就懷疑孩子不是我親生的,你終於承認了。

這是個笑話,沒想到現實生活中還真發生了這樣的烏龍事件。

6月8號晚上在貴州省貴陽市中曹司的一家幼兒園裡,竟然發生了家長接錯孩子的事!家長去接孩子的時候,把別人的孩子帶回家,自己的孩子落在幼兒園了!

從幼兒園內的監控可以看到,6月8號下午放學時間,一名老人徑直走進了教室,幾分鐘後出來,還轉身催促身後的孩子跟著一起走。

就這樣,今年6歲的小宏宇跟著老人一路從教室走出了校門,消失不見了。

可問題是,這名老人並不是孩子的爺爺,他跟孩子甚至都不認識。

那麼問題來了

這個老人為什麼要帶走別人的孩子?

6歲的小宏宇又為什麼願意跟他一起走呢?

幼兒園裡的老師怎麼會沒有發現問題?

原來,被接錯的兩個孩子同一個班,長得有一點相似,名字一個叫小宏宇,一個叫小宏瑞,老人錯認了自己的孫子,幼兒園老師也沒有再次審核。

看得我驚魂未定,幸好不是人販子,不然又一個家庭破碎了。

看完我的問題也來了:

1. 幼兒園的老師有重大失誤,沒有按照規範要求去做,就這樣讓陌生人把孩子帶走了

2. 爺爺為什麼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認識?起碼能說明一點,爺爺和孫子見面的機會很少很少,孩子都6歲了,居然還會認錯自己的孫子。家長們平時還是應該多帶孩子回去看看老人。

在人販子如此猖狂的今天,不是每個孩子都這麼幸運的,暑假馬上要到了,一定要給孩子上堂安全教育課,家長們帶孩子外出遊玩時,也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自從當媽後,就特別害怕看到孩子走丟這類新聞,讓我想起了劉德華主演的《失孤》。

影片裡華仔扮演的那位丟失了孩子的父親,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只為找到自己的兒子。

他放棄了全部,從一個小有所成的商人,變成一無所有,衣衫襤褸,低三下四的給每個路人發尋人啟事的中年男人。

這個過程中,他受盡冷眼,甚至還要被人質疑,被毆打責罵,讓他險些喪命。

就算是食不果腹,連個正經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他也鐵了心地走在尋子的路上,生怕錯過了一次和孩子相認的機會。

他說:安穩的生活只會令他愧疚和不安。

可每一次,他都是失望收場。

最終,也沒有如願找到自己的孩子...

這個故事,本身就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案例。

主人公不過是無數被拐孩子父母的縮影,他們中的大多數,餘生都只會如劇中情節這樣活著,甚至更辛酸。

當孩子被拐走的那一刻,就是家破人亡的時候。

這部電影,直觀陳述了這種社會現狀,讓人無奈到無法反駁,只能讓我對那些殘忍的人販子,恨的咬牙切齒...

好多人販子拐走孩子的案例,我真的不想在舉例了,怕心臟受不了,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還是有這個安全意識的,只是在實操中還是很容易忽視。

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亂跑,不要……,不要…..等

可效果似乎並不大。因為孩子跟我們大人對一句話、一個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是不同的。

安全教育的重要之處,往往就是在這些細節處給孩子的信息確認。

第一點:利用日常瑣事給孩子做細節情景假設

比如最簡單的一個禁止獨自上電梯的提醒,我們常說的是“你不要自己進電梯啊。”孩子也會點頭稱是,但這樣就行了嗎?遠遠不夠。

我們需要明確演繹出場景告知孩子,比如在乘坐電梯的時候:

如果現在爸爸媽媽或者陪伴你的親人不在你身邊,電梯打開了,你能進去嗎?-不能。

如果有相熟的小夥伴進去了,你能進去嗎?-不能。

如果電梯裡有叔叔阿姨叫你進去,你能進去嗎?-不能。

如果電梯裡叔叔阿姨有好吃的,或者有你喜歡的小狗,你能進去嗎?-不能。

在教育孩子不主動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以及在一些被動的防騙警惕上,我們都需要再三確認各種細節。

第二點:分析具體的危險給孩子聽

對於安全教育,我們最常用的語句就是告訴孩子不可以做什麼,或者要做什麼?但是這樣容易造成兩個問題

一是僅對孩子說不可以,孩子並不清楚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比如孩子並不清楚在家裡捉迷藏和在公眾場合捉迷藏的風險概率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公眾場合捉迷藏,可能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迷路,脫離家長視線範圍之外後,可能會發生摔傷,被拐等意外傷害。

二是孩子在類似的危險裡並不懂得舉一反三。比如有個朋友教育孩子不能單獨坐電梯,孩子能遵守,但有一次卻陰差陽錯的獨自走樓梯了,他不明白這兩者之間意味著幾乎同樣的風險。

孩子的安全教育,這個度的把握也是需要家長根據孩子性格去判斷的。不要把孩子侷限的什麼都不敢碰,但是也一定要說清楚每個不妥當行為所會帶來的後果。

第三點:用繪本或者動畫片來加強記憶

有經驗的家長可能都知道,我們憑空講道理。很多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或者說聽到了卻理解不了。但是通過繪本動畫片之類的,是能幫助孩子加深記憶,深化理解的。

最後想說,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作為監護人的我們,千萬不要分心,不要大意,不要輕易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請一定記住,意外,永遠是措不及防的,別讓孩子為我們的僥倖心理買單,那是我們永遠無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馬上要放暑假了,又到了孩子們撒花兒放飛的時候,願孩子們在自由玩耍的同時,都能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