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走丢的那一个,安全教育这样做更有效

之前看到一搞笑的网络段子,说别让孩子成为走丢的那一个,安全教育这样做更有效

之前看到一搞笑的网络段子,说一位爸爸去接孩子放学,到家后,孩子爸就坐着玩手机去了,孩子妈很生气的说:“我看你什么时候能发现,你接回来的不是你儿子。”孩子爸很生气的答到:我早就怀疑孩子不是我亲生的,你终于承认了。

这是个笑话,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还真发生了这样的乌龙事件。

6月8号晚上在贵州省贵阳市中曹司的一家幼儿园里,竟然发生了家长接错孩子的事!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把别人的孩子带回家,自己的孩子落在幼儿园了!

别让孩子成为走丢的那一个,安全教育这样做更有效

从幼儿园内的监控可以看到,6月8号下午放学时间,一名老人径直走进了教室,几分钟后出来,还转身催促身后的孩子跟着一起走。

别让孩子成为走丢的那一个,安全教育这样做更有效

就这样,今年6岁的小宏宇跟着老人一路从教室走出了校门,消失不见了。

可问题是,这名老人并不是孩子的爷爷,他跟孩子甚至都不认识。

别让孩子成为走丢的那一个,安全教育这样做更有效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老人为什么要带走别人的孩子?

6岁的小宏宇又为什么愿意跟他一起走呢?

幼儿园里的老师怎么会没有发现问题?

别让孩子成为走丢的那一个,安全教育这样做更有效

原来,被接错的两个孩子同一个班,长得有一点相似,名字一个叫小宏宇,一个叫小宏瑞,老人错认了自己的孙子,幼儿园老师也没有再次审核。

看得我惊魂未定,幸好不是人贩子,不然又一个家庭破碎了。

看完我的问题也来了:

1. 幼儿园的老师有重大失误,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去做,就这样让陌生人把孩子带走了

2. 爷爷为什么连自己的孙子都不认识?起码能说明一点,爷爷和孙子见面的机会很少很少,孩子都6岁了,居然还会认错自己的孙子。家长们平时还是应该多带孩子回去看看老人。

在人贩子如此猖狂的今天,不是每个孩子都这么幸运的,暑假马上要到了,一定要给孩子上堂安全教育课,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也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自从当妈后,就特别害怕看到孩子走丢这类新闻,让我想起了刘德华主演的《失孤》。

影片里华仔扮演的那位丢失了孩子的父亲,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只为找到自己的儿子。

他放弃了全部,从一个小有所成的商人,变成一无所有,衣衫褴褛,低三下四的给每个路人发寻人启事的中年男人。

这个过程中,他受尽冷眼,甚至还要被人质疑,被殴打责骂,让他险些丧命。

就算是食不果腹,连个正经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他也铁了心地走在寻子的路上,生怕错过了一次和孩子相认的机会。

他说:安稳的生活只会令他愧疚和不安。

可每一次,他都是失望收场。

最终,也没有如愿找到自己的孩子...

这个故事,本身就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案例。

主人公不过是无数被拐孩子父母的缩影,他们中的大多数,余生都只会如剧中情节这样活着,甚至更辛酸。

当孩子被拐走的那一刻,就是家破人亡的时候。

这部电影,直观陈述了这种社会现状,让人无奈到无法反驳,只能让我对那些残忍的人贩子,恨的咬牙切齿...

好多人贩子拐走孩子的案例,我真的不想在举例了,怕心脏受不了,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还是有这个安全意识的,只是在实操中还是很容易忽视。

我们经常会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乱跑,不要……,不要…..等

可效果似乎并不大。因为孩子跟我们大人对一句话、一个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是不同的。

安全教育的重要之处,往往就是在这些细节处给孩子的信息确认。

第一点:利用日常琐事给孩子做细节情景假设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禁止独自上电梯的提醒,我们常说的是“你不要自己进电梯啊。”孩子也会点头称是,但这样就行了吗?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明确演绎出场景告知孩子,比如在乘坐电梯的时候:

如果现在爸爸妈妈或者陪伴你的亲人不在你身边,电梯打开了,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有相熟的小伙伴进去了,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电梯里有叔叔阿姨叫你进去,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电梯里叔叔阿姨有好吃的,或者有你喜欢的小狗,你能进去吗?-

不能。

在教育孩子不主动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及在一些被动的防骗警惕上,我们都需要再三确认各种细节。

第二点:分析具体的危险给孩子听

对于安全教育,我们最常用的语句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但是这样容易造成两个问题

一是仅对孩子说不可以,孩子并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比如孩子并不清楚在家里捉迷藏和在公众场合捉迷藏的风险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公众场合捉迷藏,可能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迷路,脱离家长视线范围之外后,可能会发生摔伤,被拐等意外伤害。

二是孩子在类似的危险里并不懂得举一反三。比如有个朋友教育孩子不能单独坐电梯,孩子能遵守,但有一次却阴差阳错的独自走楼梯了,他不明白这两者之间意味着几乎同样的风险。

孩子的安全教育,这个度的把握也是需要家长根据孩子性格去判断的。不要把孩子局限的什么都不敢碰,但是也一定要说清楚每个不妥当行为所会带来的后果。

第三点:用绘本或者动画片来加强记忆

有经验的家长可能都知道,我们凭空讲道理。很多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或者说听到了却理解不了。但是通过绘本动画片之类的,是能帮助孩子加深记忆,深化理解的。

最后想说,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作为监护人的我们,千万不要分心,不要大意,不要轻易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请一定记住,意外,永远是措不及防的,别让孩子为我们的侥幸心理买单,那是我们永远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马上要放暑假了,又到了孩子们撒花儿放飞的时候,愿孩子们在自由玩耍的同时,都能一切安好。

一位爸爸去接孩子放学,到家后,孩子爸就坐着玩手机去了,孩子妈很生气的说:“我看你什么时候能发现,你接回来的不是你儿子。”孩子爸很生气的答到:我早就怀疑孩子不是我亲生的,你终于承认了。

这是个笑话,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还真发生了这样的乌龙事件。

6月8号晚上在贵州省贵阳市中曹司的一家幼儿园里,竟然发生了家长接错孩子的事!家长去接孩子的时候,把别人的孩子带回家,自己的孩子落在幼儿园了!

从幼儿园内的监控可以看到,6月8号下午放学时间,一名老人径直走进了教室,几分钟后出来,还转身催促身后的孩子跟着一起走。

就这样,今年6岁的小宏宇跟着老人一路从教室走出了校门,消失不见了。

可问题是,这名老人并不是孩子的爷爷,他跟孩子甚至都不认识。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老人为什么要带走别人的孩子?

6岁的小宏宇又为什么愿意跟他一起走呢?

幼儿园里的老师怎么会没有发现问题?

原来,被接错的两个孩子同一个班,长得有一点相似,名字一个叫小宏宇,一个叫小宏瑞,老人错认了自己的孙子,幼儿园老师也没有再次审核。

看得我惊魂未定,幸好不是人贩子,不然又一个家庭破碎了。

看完我的问题也来了:

1. 幼儿园的老师有重大失误,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去做,就这样让陌生人把孩子带走了

2. 爷爷为什么连自己的孙子都不认识?起码能说明一点,爷爷和孙子见面的机会很少很少,孩子都6岁了,居然还会认错自己的孙子。家长们平时还是应该多带孩子回去看看老人。

在人贩子如此猖狂的今天,不是每个孩子都这么幸运的,暑假马上要到了,一定要给孩子上堂安全教育课,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也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自从当妈后,就特别害怕看到孩子走丢这类新闻,让我想起了刘德华主演的《失孤》。

影片里华仔扮演的那位丢失了孩子的父亲,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只为找到自己的儿子。

他放弃了全部,从一个小有所成的商人,变成一无所有,衣衫褴褛,低三下四的给每个路人发寻人启事的中年男人。

这个过程中,他受尽冷眼,甚至还要被人质疑,被殴打责骂,让他险些丧命。

就算是食不果腹,连个正经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他也铁了心地走在寻子的路上,生怕错过了一次和孩子相认的机会。

他说:安稳的生活只会令他愧疚和不安。

可每一次,他都是失望收场。

最终,也没有如愿找到自己的孩子...

这个故事,本身就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案例。

主人公不过是无数被拐孩子父母的缩影,他们中的大多数,余生都只会如剧中情节这样活着,甚至更辛酸。

当孩子被拐走的那一刻,就是家破人亡的时候。

这部电影,直观陈述了这种社会现状,让人无奈到无法反驳,只能让我对那些残忍的人贩子,恨的咬牙切齿...

好多人贩子拐走孩子的案例,我真的不想在举例了,怕心脏受不了,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还是有这个安全意识的,只是在实操中还是很容易忽视。

我们经常会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乱跑,不要……,不要…..等

可效果似乎并不大。因为孩子跟我们大人对一句话、一个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是不同的。

安全教育的重要之处,往往就是在这些细节处给孩子的信息确认。

第一点:利用日常琐事给孩子做细节情景假设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禁止独自上电梯的提醒,我们常说的是“你不要自己进电梯啊。”孩子也会点头称是,但这样就行了吗?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明确演绎出场景告知孩子,比如在乘坐电梯的时候:

如果现在爸爸妈妈或者陪伴你的亲人不在你身边,电梯打开了,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有相熟的小伙伴进去了,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电梯里有叔叔阿姨叫你进去,你能进去吗?-不能。

如果电梯里叔叔阿姨有好吃的,或者有你喜欢的小狗,你能进去吗?-不能。

在教育孩子不主动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及在一些被动的防骗警惕上,我们都需要再三确认各种细节。

第二点:分析具体的危险给孩子听

对于安全教育,我们最常用的语句就是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但是这样容易造成两个问题

一是仅对孩子说不可以,孩子并不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比如孩子并不清楚在家里捉迷藏和在公众场合捉迷藏的风险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公众场合捉迷藏,可能会因为不熟悉环境而迷路,脱离家长视线范围之外后,可能会发生摔伤,被拐等意外伤害。

二是孩子在类似的危险里并不懂得举一反三。比如有个朋友教育孩子不能单独坐电梯,孩子能遵守,但有一次却阴差阳错的独自走楼梯了,他不明白这两者之间意味着几乎同样的风险。

孩子的安全教育,这个度的把握也是需要家长根据孩子性格去判断的。不要把孩子局限的什么都不敢碰,但是也一定要说清楚每个不妥当行为所会带来的后果。

第三点:用绘本或者动画片来加强记忆

有经验的家长可能都知道,我们凭空讲道理。很多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或者说听到了却理解不了。但是通过绘本动画片之类的,是能帮助孩子加深记忆,深化理解的。

最后想说,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作为监护人的我们,千万不要分心,不要大意,不要轻易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请一定记住,意外,永远是措不及防的,别让孩子为我们的侥幸心理买单,那是我们永远无法承受的生命之痛。

马上要放暑假了,又到了孩子们撒花儿放飞的时候,愿孩子们在自由玩耍的同时,都能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