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试不中投笔从戎 ,起于曾 ,止于曾, 一个真实李元度的轶事

李元度,生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卒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享年六十七岁。字次青,号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人又称爽溪老人。

湖南平江县爽口沙塅村人。四岁失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纺纱织布为生。但母亲是一位私塾先生的女儿,识得一些诗书,李元度很小就跟着母亲识字了。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十八岁中秀才,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 时年二十三岁,以举人大挑二等官选黔阳县教谕。咸丰三年(1853年),已经三十三岁的李元度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湘军,充当幕僚,协助曾“辟佐戎机,调理营务”,深得曾氏(曾国藩)赏识。

至今在湖南不少名胜古迹,仍留下了李元度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联。

仅屈子祠为例,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联作中,李元度的撰联尤为引人瞩目: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强烈抨击楚国奸臣上官大夫陷害忠良,下联颂扬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千秋定论,可谓落地有声,爱憎分明!

平江至今流传着李元度的不少趣事与传说

屡试不中投笔从戎 ,起于曾 ,止于曾, 一个真实李元度的轶事

轶事

平江自古以来,“对对子”已形成民俗,因为它以最精炼的语言反映着最深广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万事万物,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可入对,妙趣横生,深受老百姓喜爱。相传一天黄昏,李元度散步遇到一位四川江夏文人刘秀才问路借歇。李嫌其语言唐突,以白眼待之随口道。“树大桠多,不留无毛之鸟”刘秀才一听,对方不仅拒客,还嘲笑自己,便回敬道:“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说罢拂袖而去。

李元度一听此人出口不凡,连忙追上去,十分客气地请刘秀才回来,刘秀才便礼貌地问:“先生贵姓?李道:“骑青牛,过函谷,著道德五千言,老子姓李。”

李反问他姓?秀才答道:“斩白蛇,入咸阳,兴汉家四百载,高祖是刘。”

李元度大惊,忙向前询问:“足下何处人氏?”

秀才答曰:“江夏”。

李元度问:“四水江第一,四季夏第二,先生居江夏,是第一,是第二?”

秀才沉吟片刻,答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弟本儒人,不在前,不在后。”

李元度赶紧拱手延请秀才进堂屋安坐喝茶。忽问,一阵鼓乐声传来,原是乡人为母做大寿请戏班子进场,李随即吟道:“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

  刘秀才应声对曰:“播春种,育夏秧,秋收冬藏。”

  李元度兴犹未尽,邀秀才出门散步。二人信步至屋后果园,只见柑橘满树,硕果累累,李元度即兴吟出:

  “湖北广柑,皮甜带苦瓤酸”;

  刘秀才立即对上:“海南胡椒,叶臭花香籽辣”。

  他们正往前走,来到一座石板桥上,看到鸡、犬踩下的污泥足痕,李元度见景生情,马上又出一上联:

  “鸡犬过石桥,一路梅花竹叶”

  刘秀才俯视桥下,见河水中有龟蛇蠕动,便含笑对道:“龟蛇浮水面,两件玉带荷包”。

  这时,正巧一叶扁舟,从桥下穿过,李元度吟道:“船小如梭,横织江中锦绣”

  刘秀才眺眼远望,见远处江岸高塔矗立,对出:“塔尖似笔,倒写天上文章”。堪称出句巧,联句妙,唱和相宜,情趣相投。自此,李刘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

屡试不中投笔从戎 ,起于曾 ,止于曾, 一个真实李元度的轶事

轶事

李元度为人机智、豁达,生性风趣幽默,爱开玩笑,走南闯北,见识多广,每每闲职在家或回乡探亲,族人乡邻总喜欢凑近“次夫子”,听故事,比“对对”。李元度一回乡,族人、乡邻逢过节一般,为拜师、问事、当兵、托信、婚嫁、奔丧等等,来的人经常络绎不绝。

  平江县汉昌镇,有一尼姑庵,名善慧庵。某日,李元度路经此处,老尼便找他求一门联,李元度二话没说,提起笔就写:笔直一条,扯开两块。围观者一个个掩耳捂鼻,想笑又不敢笑,尼姑们更是脸上如泼了猪血一般,嘴上不说,心里直犯嘀咕:次夫子怎么没个正经?甚为奇怪不解。李元度倒是不慌不忙,端起杯,啜口茶,说:“别急嘛,还没写完呐!”说罢,在对联两边的下面各添了三个字,众人观之,原来是:

  “笔直一条修行路,扯开两块慈善门”。

  等围观者回过神来,一个个赞不绝口,开眉笑眼。

  湘北佛教圣地平江东山寺,一高僧逝世,为超度亡灵,举行佛事,住持专程托人,恭请次夫子写付挽联,来人到李家,才说了一句“东山寺死个和尚”,次夫子也不追问,不等他说完,二话不言,铺开纸,就举笔“唰唰”写了七个字: “东山寺死个和尚”

  来人一见,感到十分奇怪,口上不敢说,心里却想:次夫子怎么把自己随便说出的一句话,写成对子,是不是太随便,哪里象什么对联?望着来人十分惊讶的表情,次夫子笑了笑,说:“莫急!”便又点墨润笔,铺平另一幅纸,再写了七个字: “西竺国添一如来”。

  来人观之,上下联一俗一雅,反差强烈,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容易过目不忘,对辞世高僧之评价,可谓顶高,表示十分满意,连声道谢说:“次夫子真乃神来之笔!”。

屡试不中投笔从戎 ,起于曾 ,止于曾, 一个真实李元度的轶事

轶事

他为人随和,幽默风趣,“善谐谈,终日燕笑无倦容”,是个充满生活情趣的人。由于他自小雅善诗对,颇具捷才,被誉为“神对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没有占到便宜的笑话。

1.李次青无事闲游,来到一道河边,河岩两旁长着高大的杏树和梧桐树,杏花正开,散发着阵阵香气,微风习习,偶尔落下一、二片梧桐树叶。好一派秀美的景象。河边一位年轻女子正埋头洗衣。李次青触景生情,戏题一联:

杏树开花二片嫩皮含春色

那女子听罢,知道次胡子借二瓣杏花暗喻自己,随口也对一联:

梧桐落叶一根光棍打秋风

李次青听了,大为扫兴,悻悻地走了

2.农村有一女子,身怀六甲。一日在豆腐坊中磨豆腐,恰巧李次青也来玩耍。那女子道:“李大人,你会题诗作对,我把副对子你对,对得好,我请你吃豆腐。”李次青道你且出来。女子说:

无齿老人思嫩腐(寓意齿为耻,腐应为妇)

李次青毫不思索,随口应道:

有怀女子想先生(寓意)

二人哈哈大笑,各人心中知道没有占到便宜。

屡试不中投笔从戎 ,起于曾 ,止于曾, 一个真实李元度的轶事

轶事

清兵攻克金陵后,征战多年的湘军统领李元度回乡省亲休养,顺便到平江南江镇的老母娘家探望,经过昌江河畔,江面不宽,却碧水荡漾,杨柳依依,江中一渔翁正用竹竿撑着鸬鹚船,好一幅乡村美景!天下大乱,朝廷没落,书生带兵,实属无奈。南征北战数千里,归来还是故乡好。渔翁认出来李元度说:“闻你次夫子才高八斗,奉上一联请赐教:“平江南江昌江,注汨罗江,入洞庭湖,归长江,融东海,一水低一水,一水多一水”

  此联中有平江、南江两个地域名,含昌江、汨罗江,洞庭湖、长江、东海五个水域名,无论地名、水名都和水有关,有五个“江”字、四个“一”字、四个“水”字,一听就知道,是难联怪对,透出几分对次夫子的故意为难。

李元度因言语犀利、举止轻佻、自作主张等文人之习引发了曾国藩的不快和不满,也同样一起同朝文人的不快。相传李元度准备去九江,登船时,李元度听到舢板那头有人念道“一船篙,二水手,扯三四根帆索,走五六里水路,拐七八道湾,离九江还有十里”李元度一时语急,因后面催促,自觉没趣,便原路返回,从此未再去过九江。他回家后也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下联,由此便成绝对。

其实我们知道,要对出难联、怪对,即使你再是“神对”,再文思敏捷,如果没有特定的环境条件的机遇,也是无法对上的。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