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隊戰鬥力如何頑強的可怕?被對手稱為九頭蛇!

羅馬人與本都人初次交手的失敗是由於羅馬將領們不加區別大量使用戰鬥力參差不齊的同盟軍(請注意“不加區別大量使用戰鬥力參差不齊”這些詞彙,這與我在第一篇所提到的謹慎的使用同盟者的力量是有很大區別的)造成的,而在戰鬥中主要的依靠羅馬軍團的力量則是以前羅馬將領一貫的做法,對於不加選擇的同盟者部隊,我認為有四個方面不如自己本民族的部隊,一,忠誠度;二,訓練;三,紀律;四,與本民族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尤其是在忠誠和紀律方面,一旦陣線出現危機,這些人往往會傳播戰敗的信息,並在逃跑時打亂本軍陣型,導致己方軍隊的失敗。

羅馬軍隊戰鬥力如何頑強的可怕?被對手稱為九頭蛇!

在此我想引用一下《君王論》的作者的思想來加強我的觀點的說服力,馬基雅維裡從意大利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出發指出:依賴於僱傭軍和援軍是意大利各國長期弱小的一個主要原因。援軍考慮更多的是本國的利益,而僱傭軍的眼中只有金錢。僱傭軍和援軍非但作戰不力,而且如果他們勝利則要受他們的侮辱,如果他們失敗則會為他們所拋棄。臨陣脫逃,陣前倒戈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此,聰明的君主總是拒絕這樣的軍隊,而注意培植自己的軍隊。

在法薩盧會戰中,愷撒在戰前就預言龐培會將大量同盟者的軍隊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而主要依靠他的意大利士兵,就是基於這種考慮的,可惜的是,即使是龐陪如此做了,在龐培的陣線出現危機的時候,那些來自東方各國的同盟者部隊就如驚弓之鳥般傳播了整個軍隊戰敗的消息,從而導致了軍隊迅速的潰敗。

在羅馬與安條克的作戰中,這種現像就更為之多了,安條克在希臘的時候,輕率地信賴底比斯人、阿密南德和挨託利亞人,在進行大戰之前,只有自己很少的軍隊,他和幕僚爭論,是馬上侵入帖撒利呢,還是等到冬季過了再侵入呢?對於這個問題,當時流落在他幕下的西方戰略之父漢尼拔沒有表示意見。在決定之前,安條克徵求漢尼拔的意見。漢尼拔說如果安條克想征服帖撒利的話,不管是現在或在冬季完結的時候都是不難的,因為在經受許多痛苦而精疲力竭時,他們現在會轉到安條克這一邊來;如果安條克遭到不幸的話,他們又會轉到羅馬人那一邊去,他說:“我們到此地來,沒有自己的軍隊,只因為信任挨託利亞人。”漢尼拔是強烈主張先調來自己的軍隊的,而不要輕率的相信底比斯人、阿密南德和挨託利亞人的軍隊的,輕敵狂傲的安條克絲毫沒有聽取漢尼拔的意見,最終被羅馬人趕出了希臘。

羅馬軍隊戰鬥力如何頑強的可怕?被對手稱為九頭蛇!

在安條克與羅馬軍隊在小亞的決戰中,其軍隊中擁有大量的,來自不同民族的同盟者軍隊,包括加拉西亞人,馬其頓,泰克託薩基人、特羅克密人、託利斯托波利人的加拉西亞部隊和國王阿里阿累西斯所供給的卡巴多西亞人部隊以及別的部落的混合部隊,還有許多福裡基亞、呂西亞、旁菲利亞、彼西底亞、克里特、特拉利斯和西里西亞的投石手、弓箭手、標槍手和輕盾兵以及來自達希人、密西亞、挨利馬伊斯和阿拉伯的弓箭手,戰鬥開始之後,這些數量眾多的軍隊在攸美尼斯強有力的打擊下,自相踐踏,在前幾個回合失利的情況下產生了巨大的混亂,恐慌,並傳染給整個左翼,導致了左翼的潰敗,以致安條克的軍營被攻破,儘管安條克的右翼在其領導下擊破了羅馬的左翼,可惜由於羅馬人的頑強,沒有擊破軍營,以致安條克的失敗。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鬥中有名揚天下的馬其頓方陣的參加,可惜由於安條克錯誤的部署而導致其失敗,真是對其不敗名譽的侮辱。

羅馬的動員制度是非常不錯的,它保證了在國家危機四伏的時候仍能保證強有力的軍隊以保障國家的安全。

公元前4世紀以前,羅馬大概有四個軍團,每個軍團約有4200名重裝步兵和一定數量的輕裝步兵,其中,兩個軍團由17~45歲的年輕公民組成,擔負野戰任務;另兩個軍團由46~60歲的年長公民組成,戰時負責衛戍任務。在公元前4世紀初出現了以卡米路斯命名的軍事改革,在其編制中,每個軍團的重裝步兵有3000人,輕裝步兵1200人,騎兵300人,採用三列隊戰鬥,此時羅馬軍隊的核心是從公民中徵集的軍團,除軍團外,還有同盟者提供的輔助部隊,通常每個軍團配有這種部隊5000步兵與騎兵900,他們在作戰時幾乎從不單獨行動,而是配置在軍團兩翼進行協同作戰。

在皮洛士入侵戰爭中,皮洛士在赫拉克里亞之役中戰敗羅馬人後,他原以為受到重創的羅馬是會接受和談的,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元老院下令替利維那斯徵集兩個軍團,發表公告,凡志願投軍以代替陣亡者的人,可以把他的名字寫在兵役冊上。當時西尼阿斯還在那裡,看見群眾彼此爭先恐後地參軍,據說,他回去的時候對皮洛士說:“我們是在跟一條九頭蛇作戰”。

羅馬軍隊戰鬥力如何頑強的可怕?被對手稱為九頭蛇!

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當阻擊漢尼拔的羅馬軍隊在波河流域戰敗後,羅馬人在自己的公民中招集了一支新軍,和那些已經在波河地區的軍隊算在一起,共達13軍團,而且他們從同盟者中招集的部隊兩倍于軍團。公元前213年,在經歷了坎尼會戰這樣大的損失後以及以前一系列軍事失敗後,公元前213年,,羅馬方面此時已有野戰部隊二十二萬人,其中八萬人駐在漢尼拔附近。如果不是如此強力的動員能力以及迦太基政府遲遲不給予漢尼拔支援,恐怕今天就沒有羅馬帝國這個詞彙了。

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轉發分享給您的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