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臥底行為有何特徵?如何避免非法臥底導致商業祕密洩密?

很多知名公司,為了更好地保護自身知識產權,對於關鍵技術往往不申報專利權,而是自行保護,從而形成實質性的行業壁壘。在此情況下,“商業臥底”應運而生,我國目前尚未對關於“商業臥底”的行為作出明確法律規定。

商業臥底行為有何特徵?如何避免非法臥底導致商業秘密洩密?

浙江五義律師事務所何柳絮律師以案說法

劉某系一位工程師,其投資的某省甲公司主要生產和研發環保產品。劉某研究某一環保產品多年,但仍有多項技術未能突破。劉某發現乙公司研發的同類產品突破了劉某的技術瓶頸,劉某為了獲得某省乙公司的技術秘密,於2013年應聘到乙公司,併成功擔任乙公司技術工程師。2014年,劉某在成功掌握了乙公司研發產品的所有技術後辭職。劉某回到甲公司後,在充分吸收乙公司產品技術後,連續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獲得了巨大成功。2015年,乙公司瞭解情況後,委託律師起訴劉某及甲公司。

律師經過訴前調查分析認為,劉某開發的新一代產品中確實涉及了甲公司的部分瓶頸技術,但乙公司的部分瓶頸技術並未申報專利,同時涉及技術已經過甲公司的改造升級,且甲公司原本確實擁有相關的基礎技術,同時經調查瞭解,乙公司當前並未因此損失已有客戶,故此建議乙方謹慎訴訟。

商業臥底行為有何特徵?如何避免非法臥底導致商業秘密洩密?

何柳絮律師解析

“商業臥底”行為,具有以下明顯的特徵:

(1)具有明確的目的——竊取某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技術秘密、信息或情報。

(2)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大多數情況下,臥底人員均為專業人員,手段較為高明。

(3)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實現目的後即退出,不會繼續為所在公司服務。

(4)具有一定的偽裝性——專注於“目標”,工作踏實,熱於加班,不計勞酬,從而極易獲得公司老闆的賞識和提拔。

商業臥底行為有何特徵?如何避免非法臥底導致商業秘密洩密?

何柳絮律師支招

在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為了快速發展、快速趕超,相互之間安排“商業臥底”“商業間諜”已不足為奇,如何盡最大可能地避免被“臥底”和被“間諜”,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客觀問題,在此,建議如下:

1.強化招聘管理——臥底、間諜一般是通過招聘環節進入公司的,加強公司招聘管理,篩選員工身份和動機,從公司招聘的入口強化管理,從源頭把控,嚴查臥底。

2.強化晉升管理——加強員工的晉升資質審查,特別是晉升後可能涉及商業秘密的職位,應當給予特別的資質審查。

3.強化涉密管理——建立完善的公司涉密管理制度,強化涉密管理,對可能涉及公司商業秘密的員工進行資格篩選並簽訂相關保密協議。

4.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公司發生臥底或間諜事項,很大程度上基於公司缺乏完善的人身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是預防臥底的基本手段之一。

5.建立行業通報機制——及時瞭解行業信息,通報相關情況,建立行業性的懲罰機制和公示機制,共同打擊非法臥底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