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中的两个错误:错判一件事,错打一场仗!

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从这一句评价中,可以看出刘备的不凡。客观的说,从一个卖草鞋的,成长为蜀国皇帝,刘备绝对是一个能人!

需要注意的是,看一个人价值如何,可以看看他不在了会怎样!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时代的蜀国如何?相信大家都知道,国力疲弱,也没有“奇才”出现。可以说,在治国、识人等上面,刘备要比诸葛亮强多了。

当然,由于90%的人都是从《三国演义》中,认识了三国人物、事件,所以自然而然的对诸葛亮青眼有加,对刘备的能力却认识不足。事实上,蜀汉可以没有诸葛亮,但不能没有刘备,一旦没了刘备,蜀汉就迅速衰落了。

然而,这么一个雄才大略之人,在其一生之中,也犯了很多错误。其中,有两个错误最为严重,是蜀国衰落的重要原因!总结来看,这两件事是:错判了一件事,错打了一场仗!

刘备一生中的两个错误:错判一件事,错打一场仗!

错判了一件事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合,缔造了赤壁大战的奇迹,打败了统一北方、气势汹汹的曹操,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能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很快孙刘就闹矛盾了,最关键的就是“荆州”!

需要说明的是,在真实历史上,不存在“刘备借荆州”,而是刘备用半个江夏,换孙权手上荆州的半个南郡。客观的说,这么换孙权很吃亏,但因为形势发展,加上孙刘联合的需要,于是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同意了!

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后来,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讨要。对此,刘备自然不答应,双方兵戎相见。后来,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刘备勉强交还了部分!

不管如何,这件事给孙刘联盟埋下了隐患。后来,关羽攻打曹操之时,东吴从后面插了一刀,关羽败走麦城!因此,刘备错判了一件事,即:忽视了维护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或以为东吴无可奈何,结果让他后悔不及。

刘备一生中的两个错误:错判一件事,错打一场仗!

错打了一场仗

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之后,刘备火冒三丈。为什么刘备会如此气愤呢?主要有两个原因:(1)错失兄弟和一员大将,(2)破坏了蜀国战略,隆中对中计划,从荆州和益州两方进攻曹操,结果荆州这一方被破坏。

当然,也和刘备年龄有关。当时刘备已经59了,想要像刘邦一样,一统华夏,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很生气。于是,刘备就采取另一个战略,即:攻打东吴,先解决东吴,再攻打曹操!

关于这一场仗,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夷陵之战,也是三国时期的三大著名战役之一。最终,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

不管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即:这一战之前,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结果赢了,说明蜀汉之强;但这一战之后,蜀国精锐尽失,国力迅速衰弱,一直到灭亡都没有恢复!所以,这是刘备犯下的第二个大错误!

刘备一生中的两个错误:错判一件事,错打一场仗!

后记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一直维护和东吴的联盟关系,那么关羽进攻曹操时,基本上就不会遭到东吴的暗算。那么,蜀汉面临的局势,会何等宽松?

退一步而言,关羽死后,刘备兴兵问罪,东吴是求和。毕竟,刘备大军都打败了曹操,所以孙权非常害怕,但刘备却一意孤行!如果刘备为了大局,同意求和,维护孙刘联盟呢?至少蜀汉精锐不会“尽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夷陵之战后,孙刘联盟基本上算是“牢不可破”了。因为两虎相争,大家都损失惨重,最终曹操渔翁得利。孙权和刘备此时都看到了这一点,分开就会被曹操各个击破,所以才真正坚定联合对抗曹操!但遗憾的是,为时已晚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