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你还记得家乡的习俗吗?

端午节,你还记得家乡的习俗吗?

——端午节,食“五子”

——文/朱钟洋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在湘南老家的农村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食‘五子’”的习俗。“五子”就是粽子、蒜子、鸡子、口子、包子。端午节的时候,节气已经进入了“小满”,春忙也过去了,农人们可以直起腰,舒一口气了。就是趁着舒一口气的机会,农人们做起了“五子”,来个大快朵颐了。

——粽子一般是四角锥形,馅料的主料是糯米,依据佐料的不同,粽子可分成腊肉粽、花生粽、黑豆粽、板栗粽等。在湘南老家,郁郁葱葱的大山里有漫山遍野的粽叶林。粽叶是包粽子的上好材料,用粽叶包出来的粽子有一股天然的粽叶香。要是,吃粽子的时候,在粽子表面沾上蜂蜜或白糖,粽子就又甜又滑又香了。

端午节,你还记得家乡的习俗吗?

——蒜子就是大蒜子,吃法也简单,一般是剥去蒜衣后,一个一个嚼着吃。味道辛辣。当然,也有人把蒜子放在生抽里泡一会再吃;还有人把蒜子放在一个小碗里,加入很多盐,等蒜子入了盐味再吃。

——鸡子指的是鸡蛋。鸡蛋的吃法很多,可红烧、清炒、清蒸、水煮等。但端午节的鸡子,是特指水煮的圆蛋。原滋原味,吃起来满口生香。

——口子是藠头别称。藠头本是一种野菜,生长在荒坡上,是农人们把它种在菜园子里之后,才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的。藠头很容易种植,依据个人的喜好,可做成糖醋味、咸味、甜味、酸辣味等口味。在湘南,藠头还是一种香味独特的配菜。

端午节,你还记得家乡的习俗吗?

——包子是湘南老家的传统面食,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常用的馅心为猪肉、羊肉、豆沙、韭菜、蛋黄等。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蟹黄、椰奶、羊奶做馅心做成了更美味的蟹黄包、椰奶包和羊奶包。值得一提的是,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因为嫌做面食太麻烦,便用“拍黄瓜”或“凉拌黄瓜”来代替“五子”中的包子了。

——记得七八岁那年的端午节,我家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半边。母亲和继父忙着修房子,顾不上做“五子”了。我找到了同村的玩伴大牛,缠着他回家拿“五子”给我吃。大牛便和我赌“撇撇游”,要是我赢了他就给。“撇撇游”是一种猫着腰向河面上掷鹅卵石的游戏,能掷出一连串的涟漪来。当然,那次打赌是我赢了,因为我偷偷把鹅卵石换成了薄薄的瓦片,一口气掷出了8个涟漪,而大牛才掷出5个。虽然我胜之不武,但因为吃到了香喷喷的“五子”,我感到高兴极了。

端午节,你还记得家乡的习俗吗?

——08年的端午节,我在深圳,偶然碰到了大牛。大牛告诉我,他现在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而且五年都没有回老家了。提起那年的“撇撇游”,他笑了,其实他是知道我把鹅卵石换成瓦片的,只是看着我那副嘴馋的样子,才没有当场揭发我。我说:“要不我们再赌一次‘撇撇游’,谁输了就去买‘五子’。”大牛自然同意。这回,我输了。我跑了好几条街,终于买齐了“五子”。这个端午节,身在深圳的两个游子,吃着并不地道的“五子”,思念着故乡,泪流满面。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