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不上国外,颁布了一道圣旨,却让中国倒退百年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个强盛的国家,华夏文明引流世界潮流。虽然偶有动荡,但是主导地位从未撼动过,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才逐渐衰退。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乾隆皇帝的一道圣旨也要负一定责任。

乾隆看不上国外,颁布了一道圣旨,却让中国倒退百年

乾隆生日之时,百官来贺,英国使者也带来了寿礼。乾隆以为是奇珍异宝,看后却大失所望,就让侍从抬走。英国使者趁机向乾隆提出相互通商的请求时,乾隆当场就拒绝了,并让使者给他们国王送去一封书信,这就是《敕谕英吉利国王书》,里面提到: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看不上国外,颁布了一道圣旨,却让中国倒退百年

公元1757年,乾隆南巡江浙一带时,看到前来贸易的外国商船络绎不绝,而且这些商船为了安全,自身都带了武器。回京之后,乾隆断然颁布了一道圣旨,这就是著名的“一口通商”。圣旨规定:洋商不得直接与官府往来,只能由“广州十三行”来处理外国商人的交涉事宜。

乾隆看不上国外,颁布了一道圣旨,却让中国倒退百年

乾隆为什么要颁布这道圣旨?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觉得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面的国家进行贸易;二是为了防止出现中外势力之间的勾结。乾隆曾说过: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王朝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

乾隆看不上国外,颁布了一道圣旨,却让中国倒退百年

就这样,乾隆实行闭关锁国之策,构建了一道隔绝中外的堤墙。要知道,当时国外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科技文明日新月异,而乾隆却不明世界大势,闭目塞听,结果正如思想家魏源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参考文献:《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