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即使再苦也要坦然面對,堅持往前走,總會有收穫。”劉娟說。02年高中畢業後,劉娟就開始了學習種植軟籽石榴,09年底,坐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從鄭州來到四川會理。經過了各種艱辛,最後承包了河心村村長李美雲的50畝石榴地,嫁接軟籽石榴後一步一步發展,7年後的今天,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300畝。在劉娟的帶動下,不斷有老家的鄉親來到會理承包石榴地進行嫁接軟籽石榴種植,他也幫助了會理本地的一些種植戶,進行軟籽石榴嫁接,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會理新發鄉河心村的50畝軟籽石榴基地。這是她在會理承包嫁接種植的第一塊軟籽石榴基地,如今有彝族合作伙伴專門打理,和其他基地距離遠,面積也小,但只要有空,劉娟都會來看看,並進行技術指導。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會理新發鄉河心村的50畝軟籽石榴基地。這是她在會理承包嫁接種植的第一塊軟籽石榴基地,如今有彝族合作伙伴專門打理,和其他基地距離遠,面積也小,但只要有空,劉娟都會來看看,並進行技術指導。

一個普通的河南女孩,為了能在四川種出屬於自己的軟籽石榴,將自己六年最美好的青春都貢獻了出來。她要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世人對河南人的“地域歧視”,讓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當地人脫貧致富。

河南女孩與軟籽石榴的結緣

“石榴好吃籽難吐!”吃過石榴的人大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如果能有一種不用吐籽的石榴,那一定是所有石榴愛好者最期盼的答案。

其實早在1986年突尼斯與中國建交之時,就曾贈送了6棵該國的軟籽石榴樹苗,之後種植在河南省滎陽市高村鄉的河陰石榴基地。經過數十年的培育,這些來自突尼斯的軟籽石榴已經成為當地的知名石榴品種。

劉娟就是出生在滎陽市高村鄉的一名普通河南女孩,從小她就知道,家鄉的石榴特別好吃。但她或許沒有想到,自己此後的人生都將與石榴牢牢捆綁在一起。

2002年,劉娟高中畢業,因為偏科英語不好,自己放棄了參加高考。父母雖然主要從事煙花爆竹生意,但和本地很多農戶一樣,家裡都捎帶有石榴種植。也正因為如此,劉娟一邊幫父母打理生意,一邊開始學習種植石榴,日子就這樣繼續著。

幾年後,隨著國家相關產業轉型要求,家裡的煙花爆竹生意戛然而止,這讓原本作為副業的石榴種植成為了全家的指望。

“我們這裡種植石榴有上千年了,而且水果這個行業一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劉娟肯定的說,正是因為有著這份信心,全家人都把精力投入到了石榴種植上來,將之前的石榴種植面積進行擴大。

然而老天爺卻沒有因此給予劉娟一絲的憐憫,2009年農曆九月,河南下了一場歷史罕見的大雪。雨過天晴之後,劉娟匆忙趕到自家的石榴地裡查看,只見幾乎所有的石榴樹樹皮都被凍裂了。俗話說“樹怕傷皮不怕空心”,這也意味著這些石榴樹都將無法存活下去。

這場天災讓劉娟家種植的石榴幾乎全軍覆沒,但劉娟卻絲毫沒有放棄的念頭,在重新種植石榴樹之前,兩條發展道路擺在了她和家人的面前。是在老家原址上搭建鋼架大棚以備抗寒,還是搬遷南下選擇氣溫更為適宜的種植地。

下決心改變“地域歧視”偏見

會理縣地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當地栽培石榴的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就曾被列為貢品。

仍在抉擇之中的劉娟和父母決定先去會理考察一下當地的石榴種植情況,從河南鄭州到四川米易,劉娟至今都記得那趟行程超過30個小時的火車當時還是在試運營。

在會理的一週時間裡,劉娟和父母幾乎跑遍了當地的所有鄉鎮。人生地不熟就去當地農牧局打聽,滿山轉著看果園;當地大多是山路很不好走,租的一臺麵包車經常要人下來推。更讓劉娟沒有想到是,當時經濟的落後,一家人下鄉找不到吃的,有錢都沒人賣,5桶方便麵找了三家小商店才湊齊。

“我媽媽覺得這裡太荒涼了!”劉娟說,但她和爸爸看好會理,覺得可以嘗試。

但此後遇到的問題接踵而至,其中最讓劉娟無法接受的就是當地人對她的不信任。

“當地人一聽說是河南人過來承包果園,就懷疑我們是來搞傳銷的。”劉娟很是無奈,因為她和家人想要把老家最好的軟籽石榴品種帶到會理來,那就需要對當地現有的成年石榴樹進行嫁接。當地的種植戶擔心如果嫁接失敗導致果樹死亡該怎麼辦,他們不光是對嫁接技術不信任,更擔心劉娟這個河南人會不會跑路。

在推廣軟籽石榴過程中,除了當地人開始的不認可,懷疑是騙子;與很多創業者一樣,資金也是一個很大的困難,但在當地貸不了款,只能回河南老家民間借貸,最多時借了100萬元。

“河南人怎麼就是騙子了?哪裡都有好人也有壞人,為什麼偏偏要全部河南人來承受這樣的事實?”劉娟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扭轉河南人在全國的形象。

給石榴樹治蟲曾背上掉幾層皮

剛到會理縣的時候,劉娟聽不懂當地方言,全靠猜,只能四處託朋友幫忙打聽願意讓人承包的果園。好不容易聽說當地新發鄉河心村村長李美雲種了5000棵石榴樹,因管理不善一直在虧損。得知消息後,劉娟和爸爸趕了過去,立馬簽訂了10年的承包合同。

在會理種植石榴,對於劉娟及其家人而言,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甚至最初的時候連個工人都找不到,只能自己家人沒白天沒黑夜的連軸幹。

有一件事讓劉娟終生難忘,當時為了防止石榴樹生蟲,需要噴灑石灰水和硫磺混合的藥水進行物理防治。有時候一天最多要噴30多桶,到最後整個人都癱在那裡,連路都走不動。

更可怕的是,石灰水有很強的腐蝕性,噴藥桶背在身上難免會有滲漏,整個後背都被浸溼了。等到這批藥水噴完,劉娟的背上已經沒一塊好皮了,血水直接往下淌。

女兒受這麼大罪,劉娟媽媽看在眼中疼在心裡。全家人住在果園裡一處危房改建的窩棚中,沒有路也不通水,一下雨連人都出不去,想著這石榴未來前景還不知道,放棄的念頭開始出現在家人腦中。

轉機終於在2011年出現,當年8月,嫁接的軟籽石榴第一次結果。儘管一棵樹上才有四、五斤的收穫,但口感和品質都很老家出產的差不多了。當年一共收穫2萬多斤軟籽石榴,劉娟爸爸拉回老家銷售一部分,另一部分就送給當地人吃。很快,這種不用吐籽的石榴就在會理當地流傳開了。

嫁接軟籽石榴有村民年收入百萬

軟籽石榴嫁接在當地試驗成功後,很多當地人想不明白,河南人跑這麼遠來嫁接,還賣這麼貴,差不多是當地石榴價格的10多倍。

於是在2012年底,由個別當地石榴種植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到劉娟果園裡偷樹枝嫁接。那段時間,剛好劉娟媽媽因為果園的事情換上的抑鬱症,劉娟爸爸就帶著媽媽回鄭州看病,果園裡就只剩下劉娟一人照看。

為了守住果園,不讓人進來偷砍果樹枝,劉娟不得不每天穿上迷彩服,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像當過兵的男人一樣。別人問她是不是當過兵,她就說當過武警來給自己壯膽。困了就在麵包車裡、豬圈旁躺會兒,一醒過來就帶著礦燈牽著狗滿果園轉。

而後在當地引起轟動的是,河心村長李美雲的外甥康德榮,當時看著嫁接軟籽石榴收益不錯,就主動說要來幫幾天的忙,不要工錢,臨結束時劉娟送給了他一些枝條,康德榮每年發展一點,現在已經超過3000棵樹。2015年,當地有籽石榴最低價五毛錢一斤,康德榮在銷售渠道還不是那麼暢通情況下賣8塊錢一斤,當年收入就超過50萬元。

康德榮說,他很感激劉娟把軟籽石榴帶到會理。2016年,康德榮預測自己收入將達到100萬元以上。像康德榮這樣的本地種植戶,有幾十家進行了嫁接並且達到一定規模。

會理村長稱讓劉娟帶動大家致富

這讓當地石榴種植戶很是羨慕。有些短視的村民鼓動村長李美雲毀約收回石榴園,但李美雲村長沒這樣做,他說,“如果趕走了劉娟只能富裕我一個,帶動不了大家致富,我再重新打造一個石榴基地就是了。”

很快在涼山州,軟籽石榴不光吸引了種植戶的眼球,也得到了當地亞熱帶作物所的認可。這也使得劉娟付出了更大的代價,當地一些農民嘗試嫁接的需求更加迫切,直接導致樹枝被偷更加嚴重,甚至有些農民拿著砍刀夜裡把整棵樹砍掉。

雖然遭遇了這麼多波折,但在劉娟心裡卻有著另一份踏實,那就是會理當地人再也沒有人懷疑她是騙子來搞傳銷的了。

這也讓遠在河南老家的鄉親看到了商機,他們紛紛找到劉娟要來會理嫁接軟籽石榴。55歲的陳玉順就是其中一個,2014年,陳玉順帶著玩的心態來到會理,發現會理生態和空氣比較好之後,決定在會理定居下來,專心發展軟籽石榴。此前陳玉順在鄭州做密封圈生意,去年4000棵石榴已經掛果,今年產量有望突破10萬斤。

陳玉順來了之後,原本在武漢一家影樓工作的女婿,也辭去了月入過萬的工作來到了會理。緊接著他的兩個工人也跟著過來,在附近的山上已經嫁接了10000棵石榴樹。“現在有10萬棵石榴樹都不夠,跟我熟悉的人都要來會理髮展。”陳玉順說。

像陳玉順這樣來到會理的,已經有10多家河南人,種植規模都在逐年增長。劉娟說,目前軟籽石榴市場比較火熱,屬於供不應求,但真正種出好吃的軟籽石榴,還是在精細管理和源頭下功夫。

2013年後,劉娟又連續找到了幾個果園,到目前為止,她自己承包的果園已經達到1300畝,2016年有望達到130萬斤的產量。同時劉娟也希望,利用當地政府部門的力量去組織村民有序嫁接,讓更多的本地農民也能從中獲益,更希望會理軟籽石榴能走出中國,在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

把青春都獻給了種植軟籽石榴

石榴有了、品質也不錯,但劉娟卻開始發現新的問題了。

早在2013年8月,劉娟爸爸拉回一萬多斤軟籽石榴回河南老家賣,10多元一斤,不過也遇到了尷尬的事情,會理軟籽石榴衝擊了河南本地軟籽石榴的市場,當地工商部門開始打假,說冒充了河陰軟籽石榴。

但之後隨著會理軟籽石榴被市場的認可,河南當地政府又找到劉娟,想打造河陰軟籽石榴會理產區,聯合推品牌。

劉娟開始思考,品牌對於這個產業的重要性。“以前可能想著掙個幾百萬就不幹了。現在不行了,後面跟風的多了,品質也參差不齊,三塊一斤都賣過,嚴重擾亂了軟籽石榴產業。”劉娟說,她要為自己的軟籽石榴打造品牌,像褚橙那樣深得用戶的喜愛。

對於劉娟而言,她也想像別的女孩一樣嚮往外面的世界,也想遊山玩水。但恰恰因為與石榴結緣,她把最美的6年青春放在了會理、放在了軟籽石榴上,這也是她未來後半生的希望。“生命裡全是石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直到2015年底,已經32歲的劉娟才結婚,丈夫是2014年在北京新發地賣石榴認識的,當時他在賣雲南蒙自石榴,劉娟在賣會理石榴。

付出了這麼多年,談起以前的經歷,劉娟平靜了很多。“以前說到這些經歷,我可能會流眼淚,畢竟是這麼多年的汗水加淚水,被人懷疑是搞傳銷,河南人真的沒有那麼差,現在付出總算得到回報了,她們再也不會懷疑我作為河南人是騙人的了。”

為了軟籽石榴,劉娟付出了最美好的青春,她想給石榴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叫青春紅軟籽石榴吧,寓意著我沒有荒廢青春,不一樣的青春,別樣紅嘛,就像那些石榴花開的時候,漫山遍野的紅色漂亮極了。”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這是新承包的一塊石榴地,今年主要進行嫁接工作,春天嫁接沒有成功的夏天再次進行嫁接,工作繁忙的時候劉娟和她的彝族合作伙伴就吃住在基地,房子不夠,上下山一次很不容易,部分人就睡在貨車車廂裡。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這是新承包的一塊石榴地,今年主要進行嫁接工作,春天嫁接沒有成功的夏天再次進行嫁接,工作繁忙的時候劉娟和她的彝族合作伙伴就吃住在基地,房子不夠,上下山一次很不容易,部分人就睡在貨車車廂裡。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這是新承包的一塊石榴地,今年主要進行嫁接工作,春天嫁接沒有成功的夏天再次進行嫁接,工作繁忙的時候劉娟和她的彝族合作伙伴就吃住在基地,房子不夠,上下山一次很不容易,部分人就睡在貨車車廂裡。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這是新承包的一塊石榴地,今年主要進行嫁接工作,春天嫁接沒有成功的夏天再次進行嫁接。中午,劉娟和兩位合作伙伴在剪用來嫁接的軟籽石榴樹枝。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用來嫁接的軟籽石榴樹枝。去年冬天,把軟籽石榴上的樹枝剪下來埋在土裡,春天和夏天對硬籽石榴樹進行嫁接,改良提升石榴的品質和口感,同時達到吃石榴不用吐籽。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劉娟和彝族合作夥們分工合作,對硬籽石榴樹進行嫁接,改良提升石榴的品質和口感,同時達到吃石榴不用吐籽。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劉娟和彝族合作夥們分工合作,對硬籽石榴樹進行嫁接,改良提升石榴的品質和口感,同時達到吃石榴不用吐籽。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劉娟和彝族合作夥們分工合作,對硬籽石榴樹進行嫁接,改良提升石榴的品質和口感,同時達到吃石榴不用吐籽。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劉娟在愛國鄉黑濤河的軟籽石榴基地。劉娟和彝族合作夥們分工合作,對硬籽石榴樹進行嫁接。嫁接的樹枝要用塑料薄膜包裹好,以免枝條枯死。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河心村的村民康德榮展示他手機裡的軟籽石榴。在劉娟的幫助下,康德榮成為當地第一個嫁接軟籽石榴的種植戶,他的30畝地在沒有嫁接前一年收入十多萬,嫁接後去年收入達到50萬,今年有望突破100萬,這讓他喜上眉梢,對劉娟充滿感激。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愛民鄉愛民村,劉娟和河南鄭州來的石榴種植戶陳玉順的妻子交流種植技術。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愛民鄉愛民村,從鄭州來的種植戶軟籽石榴園裡,劉娟指導他們對石榴進行正確套袋,防止病蟲和避免紫外線過強石榴皮炸開。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走在會理縣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種植的石榴樹,會理被稱為中國石榴之鄉,有30多萬畝,每年的產量在40萬噸左右,以硬籽石榴為主,但硬籽石榴賣不上價,去年有些種植戶的石榴只賣到5毛錢一斤。而劉娟的軟籽石榴,因為口感品質好,果大,特別是不用吐籽等優點,每斤批發價在10元以上。

河南女孩四川種石榴帶當地人致富 曾被質疑搞傳銷

走在會理縣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種植的石榴樹,會理被稱為中國石榴之鄉,有30多萬畝,每年的產量在40萬噸左右,以硬籽石榴為主,但硬籽石榴賣不上價,去年有些種植戶的石榴只賣到5毛錢一斤。而劉娟的軟籽石榴,因為口感品質好,果大,特別是不用吐籽等優點,每斤批發價在10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