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國資”不足一成,網貸背景水分巨大

“國資”背景此前是不少網貸平臺增信的方式之一,不過,其中不少國資背景存在水分,掛名問題凸顯,實際“國資系”平臺佔比僅一成。此外,由於一連串的爆雷事件,網貸平臺原本光鮮亮麗的“國資系”外衣正逐漸蒙塵。

真“國資”不足一成,網貸背景水分巨大

何為國資系?

國資控股平臺指的是最終國資股東方直接或間接持有一家平臺51%及以上的股份;或最終國資股東方直接持有比例不足51%,但大於30%,且為第一大股東;或最終國資股東方通過多級公司持有一家平臺,每一級股東都要持有下級公司30%及以上股份,並且為第一大股東(有關聯關係的股東股份合併為一家計算)的P2P網貸平臺。此外,如果遇到核實不到國資股權比例的情況,暫定為國資參股。

據業內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臺共有1872家,其中國資系P2P網貸平臺共有225家,而國資控股平臺與國資參股平臺分別為87家、138家,佔比分別為38.67%、61.33%。帶有國資光環的平臺是P2P網貸平臺中的少數,而“國資血脈更為純正”的國資控股平臺數量更少、佔比更低。

真“國資”不足一成,網貸背景水分巨大

真假國資系難辨,關係層層嵌套

隨著網貸行業風險加速暴露,濫用“國資系”標籤的P2P網貸平臺也逐漸被曝光。今年2月打著央企控股旗號的網貸平臺巨財網就被中國核工業集團撇清關係。

據瞭解,巨財網隸屬於北京志賢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巨財網所稱的“央企控股”背景來自於中國核工業集團。不過,巨財網的國企背景實則經歷了層層嵌套。工商信息顯示,去年7月,中國華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二級子公司瑞安市華宇琪譽實業有限公司入股巨財網。中國華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控股公司,而中國核工股東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事實上,此類蹭國資品牌的案例不在少數。2016年12月,上海和平影業企業公司曾發佈公告稱,“和平影業系統所有未經本公司批准同意建立的三級及以下子公司(包括控股、參股企業),本公司均不予承認”。

麻袋研究院研究總監路南指出,真正的國資系平臺背景都較為雄厚,運營正規,不容易出現提現困難等問題。而“偽國資系”平臺和國資僅有一絲聯繫或根本是買的“國資殼”,卻有意刻畫國資背景雄厚的形象,以誤導投資人。

早在2016年,國務院國資委、銀監會召開了10家P2P平臺和3家國有企業參加的座談會。國資委彼時通知稱,近年來,以國資係為標籤的網貸平臺迅速發展,但部分網貸平臺濫用國資系標籤過度營銷,潛藏金融風險,暴露的問題不斷增多。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已有55家國資系P2P平臺出現問題。

背景固然重要,風險仍需把控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偽國資平臺問題之外,國資控股網貸平臺也存在備案阻礙。在業務類型上,國資控股平臺主要涉及到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汽車金融、三農金融四大業務。其中涉及到汽車金融的平臺最多,87家國資控股平臺中,共有32家佈局汽車抵押、汽車質押、以租代購等汽車金融業務。同時,供應鏈金融也受到國資控股平臺的青睞,有30家平臺業務涉及到供應鏈金融。

在備案整改情況方面,87家國資控股平臺中,有55家已經與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佔比達到63.22%。國資控股平臺在銀行存管的上線比例上表現較為出色,其上線比例顯著高於P2P網貸行業水平。顯然,國資控股平臺在合規方面具有更高的貼合政策性。業務聚焦於小額分散、有利於踐行普惠金融的產業,並且國資控股平臺在限額和銀行存管上表現也較為出色,但在三級等保、財務審計報告及逾期的信息披露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

分析人士提醒,國資系平臺的股東背景實力參差不齊,投資人應理性看待。除了股東背景之外,平臺合規進展、運營能力、信息透明度等方面都需留意。

另附表:控股層級為一級的國資控股平臺名單

真“國資”不足一成,網貸背景水分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