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首先是“五穀”,在中國古代“五穀”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在中國古代,直到南宋之前經濟文化中心一直位於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到後來麻主要以其纖維織布為主,便不列為糧食之列。

稻、黍、稷、麥、菽、麻在我們現代分別指哪一種作物:

1.稻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稻就是我們現在南方種植的水稻,在現在,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亞洲、歐洲南部和熱帶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區。稻的總產量佔世界糧食作物產量第三位,低於玉米和小麥,但能維持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聯合國將2004年定為"國際稻米年"。

稻雖然是在麻之後被列為五穀的,但是在中國唐宋以後,水稻在全國糧食供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據中國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估計,在當時糧食供應中,水稻就佔了十分之七,居絕對優勢。

2.黍、稷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黍、稷為什麼放在一起呢?因為在中國古代,黍和稷幾乎就是同一種作物。黍,shǔ,從禾從雨,亦稱"稷"、"糜子"。稷是中國古代最早種植的一種穀物,所以古代稱為百穀之長,穀神、農官也都名"稷"。而在中國古代,國家也被稱之為“江山社稷”。這也說明了“”在古代人們心中的地位。

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本草綱目》。稷,今人謂之高粱。--《廣雅疏證》。所以有粘性的稷,就是黍米,稷就是現在的高粱,黍在今天也被稱為黃米。

3.麥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麥子,單子葉植物,禾本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稈中空,有節。葉長披針形。穗狀花序稱"麥穗",小穗兩側扁平,有芒或無芒。穎果即麥粒。按播種期分冬小麥和春小麥。麥子,世界各地都有栽培。子粒主要制面粉,皮可作飼料,麥稈可用於編織等。

小麥其實不是中國本土的作物,它原產西亞,殷商時期傳入中國,麥子雖然自西而來,但漢代以前麥的主產區卻是在東方,即黃河下游地區。自戰國開始,主產區開始由黃河下游向中游擴展,漢代又進一步向西、向南擴展。到了明代末年中國北方人一半的口糧來自麥子。麥子在中國糧食供應中處於最高地位。唐宋以後的許多本草書中都有這樣的記載,“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穀之貴。”可見小麥的地位之高。

4.菽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菽,讀作shū。篆文寫作"尗",意思是像豆類生長的樣子。後寫作"菽",成了形聲字,"菽"為豆類的總稱。如現在的大豆、蠶豆、豌豆、紅豆等等,都可以稱之為菽。

唐宋以後,由於北方小麥和南方水稻的大規模種植,菽已經從糧食的地位上掉了下來,而是作為一種蔬菜供人們食用。

5.麻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草本植物,種類很多,有“大麻”、“苧麻”、“苘麻”、“亞麻”等。莖皮纖維通常亦稱“麻”,可制繩索、織布。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古代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所以,“五穀”之中,它是一個特列,和其它五穀不屬於同一類。

那“六畜興旺”中的“六畜”又是指什麼呢?

“六畜”在中國古代指:牛、馬、羊、豬、雞、狗。根據比較解剖學、考古學以及分子遺傳學等多學科的角度考證,家畜是從遠古的野生動物馴化而來。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狗、豬、雞、牛、羊、馬這六種動物就已馴化成為家畜,稱為“六畜”。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我們知道豬也被稱之為“豕”,從我國古代甲骨文字中的“家”字看,就是由“宀”(家)與“豕”(豬)相合成的,意思就是在中國古代有“豬”才能稱之為“家”。這既說明豬與我國古代人們生活的關係之密不可分,也說明了我國養豬歷史之悠久。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你知道是指哪五穀哪六畜嗎

根據現在的考古學研究,“六畜”出現的時間大致為,狗:距今1萬年左右出現,豬:距今8000年左右出現,牛和雞:距今7000年左右出現,綿羊:距今5000多年左右出現,馬:距今4000年左右出現。

當然,到了今天“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已不單指某種動物或農作物,而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祝福和祝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