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智能手機之後,中國企業再次引導汽車智能化變革

文/壹觀察

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將自己定位為“汽車科技企業”。

互聯網企業和車企已達成統一的共識:繼智能手機之後,汽車已成為下一個被互聯網和智能化革新的核心終端產品,並且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智能終端平臺”,5G、IoT和人工智能技術更是加速這一趨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家和最大單一市場,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和最大銷售市場,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更是與美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創新兩極”。因此在5G、IoT和人工智能為標誌的全新技術革命中,中國企業正首次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革新的重要引導力量。

與2011年小米推動的互聯網手機崛起類似,汽車行業已成為各行業和資本競相進入的熱點“風口”領域,其中大體可劃分為互聯網造車企業和傳統造車企業兩大類。

互聯網企業造車的特點是重視品牌宣傳和概念炒作,喜歡各種最新技術“跨界”,不斷進行融資,但造車節奏往往落地緩慢,概念和量產車型往往差距較大,各種“PPT造車”給企業後續經營帶來較高風險。

傳統造車企業的特點是有自主製造工廠,具備充足的產能、品控和製造技術,缺乏的是互聯網企業靈活的造車思維、與用戶的緊密互動,以及對新技術的快速擁抱。

這實際上是兩大行業在固有思維與產品概念上的激烈碰撞。互聯網企業希望產品快速迭代,甚至是邊做邊改,比如小米就創造了MIUI最快每週更新的歷史。但在硬件方面,缺乏製造工廠、供應鏈把控、生產品控的問題都往往隨著訂單增多而集中爆發,小米、錘子和樂視等互聯網手機品牌都在初期遇到過這種現實難題。與智能手機相比,汽車行業是更加偏重硬件製造的行業,而且產品立項和規劃週期一般都超過3年,也明顯高於智能手機9-12個月的產品規劃週期,供應鏈、製造和品控問題也更為複雜和要求精確。“產品故障”和“駕駛安全”,明顯是兩個不同等級的問題。

如果說蔚來是中國互聯網造車領軍企業,那麼對於“中國SUV開創者”、也是最老牌SUV的陸風汽車而言,則是中國傳統造車企業互聯網與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代表。

繼智能手機之後,中國企業再次引導汽車智能化變革

陸風智聯繫統可以通過連接車主智能手機,實現遠程溫控、異動報警、車輛遠程啟動、車輛診斷、實時路線導航、駕駛行為及油耗分析等眾多豐富便捷的智能服務和人機交互體驗。同時,陸風逍遙為消費者提供了“無負擔”的購車體驗,通過指定金融公司購買活動車型,可以享受“八萬定額貸,二年零利率或三年超低利率的貼息優惠”。

繼智能手機之後,中國企業再次引導汽車智能化變革

用戶關注度較高的駕乘安全方面,陸風逍遙提供了前後偵測雷達、360度環車影像、倒車影像+動態軌跡、ABS+EBD+ESC+TCS+PBA+HAC+HDC+CBC等七位一體的行駛主動安全系統,以及車聯網智能安全系統組成的被動安全系統,脫離了簡單的配置和參數拼湊,代表了中國車企對汽車的智能安全概念理解有了全新提升。

在智能製造方面,陸風汽車生產線由江鈴控股在2017年7月份最新落產的“小藍二期基地”,採用全新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線,比如衝壓車間生產自動化率提升至95%,全自動雙懸臂高精度測量系統檢測車身部件準確度可達到微米級別,保證了陸風逍遙製造的高工藝、高品質,甚至可以滿足C2B2C的“柔性化”定製生產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絕大多數互聯網造車企業還在展示概念車、公佈預訂期的時候,陸風逍遙已經完成了量產和上市銷售,讓中國汽車用戶儘早體驗到了互聯網和智能化帶來的革新式駕乘體驗。

繼智能手機之後,中國企業再次引導汽車智能化變革

實際上,在陸風逍遙之後,我們看到了更多互聯網造車企業已加速與中國本土車企合作,加速推動新車型的落地,提高製造品質和降低運營風險。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十數年的歷史,也是中國企業快速崛起的歷史。過去Moto、諾基亞、西門子、索尼、LG、三星等都是中國手機企業難以望其項背的巨頭企業,但現在都被中國企業所超越,甚至有些已經退出了手機市場。中國手機企業依靠的就是技術變革期的快速轉型、對中國用戶更深的洞察與理解,與互聯網服務的深度結合,以及強大的智能製造能力。今天,中國汽車行業也走到了這個歷史拐點。

從陸風逍遙來看,中國傳統車企正在市場競爭和技術變革中快速學習與改變,成為全球汽車行業創新與汽車科技普及的重要引導力量。

壹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