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題解

“屈原放逐,著《離騷》”,即屈原被放逐,卻寫成了長詩《離騷》。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屈原著《離騷》

人物簡介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屈原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端午懷古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週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屈原

成詩過程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嗜書成癖,在鄉學讀書時,常常是第一個離開書房,但到天黑還沒回家。家裡人急壞了,姐姐出去找他,鄰里也幫著尋找,但都沒找到。晚上,屈原自個回到家裡,也沒有向家人吐露去哪兒了。第二天,姐姐女嬃偷偷地跟在他後面,才發現他放學後跑到一個天然石洞裡誦讀楚國民歌。他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就連姐姐走進山洞也全然不覺。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七絕《屈原》

屈原長大後,常常去找樵夫、獵戶、漁翁、蠶女、巫師和廟祝們採集民間歌謠,然後在石洞裡記錄、整理、吟誦。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種頑強學習、虛心向民間求教的精神,把這座石洞稱為“讀書洞”。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讀書洞

屈原雖出身貴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故從小就十分關心百姓疾苦。前321年,秦軍犯楚,時年19歲的屈原才華初露,組織當地青年奮力反抗,沉重打擊了外敵的入侵。前320年,屈原應楚懷王之召進京,任鄂渚的縣丞;前319年,升任左徒,並出使齊國。由於屈原學識淵博,志向遠大,深諳國家興衰之理,且嫻於辭令,擅長外交,故深得楚懷王的信任。在懷王的支持下,屈原開始變法改革,並推出了一系列法令,楚國民心沸騰,形勢因之大變。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影視中楚懷王

上官大夫靳尚妒忌屈原的才能,欲在懷王面前爭寵。有一次,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寫好後尚未定稿呈上,靳尚想據為己有,屈原沒有給他,他就向懷王進讒言說:“大王讓屈平制訂法令,無人不知,每頒佈一項法令,屈平就誇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誰也寫不出來。”懷王聽了很生氣,就和屈平疏遠了,並罷黜了屈原的左徒之職,讓他任三閭大夫。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靳尚

前313年,屈原首次被流放漢北。這一年,楚懷王兩次興師伐秦,均敗;次年,再次發兵抗秦,再敗。於是屈原重新被啟用,出使齊國,聯齊抗秦,但這僅僅是楚懷王的權宜之策,隨後屈原又被疏遠。前304年,秦楚複合,由於這與屈原政見相反,屈原只好再度避地漢北。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影視中楚懷王與鄭袖

前302年,齊、魏、韓三國聯軍攻楚,楚懷王派太子橫到秦國為人質,請求秦出兵援救。秦王發兵救楚,擊退了三國聯軍。次年,秦國一大夫在與太子橫私鬥中被殺,橫懼怕昭王怪罪,私逃回楚。於是,秦楚交惡,秦國由此頻繁攻楚。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楚軍圖

屈原學識豐富,且“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他志向遠大,忠君報國,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但遭到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的不斷打擊和排擠,而楚懷王又聽信小人讒言,不僅疏遠他、放逐他,而且採用了與屈原完全相左的內政外交政策,使國家利益屢屢受損,最終為強秦所滅。屈原雖有治國之才、報國之志,但政治理想卻不能實現,故憂愁幽思,發憤以抒情,寫成了情感深摯、文辭絢爛的抒情長詩《離騷》。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屈原望月

《離騷》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該詩以詩人屈原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前半篇反覆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他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向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像,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屈原

《離騷》是中國愛國主義詩篇的開山之作,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屈原的遭遇是中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經歷過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同。可以說,哪裡有士子之不遇,哪裡有節操之堅執,哪裡就有屈原的英魂。屈原精神既是安頓歷代文人士子痛苦心靈的家園,也是砥礪志士仁人堅貞操守的金石。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屈原故里

屈原的藝術創造,開闢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源頭,對後世的文人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詩經》為代表的“風”和以楚辭為代表的“騷”,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奠基石和古典詩歌的兩個最高標準。北宋宋祁稱屈宋《離騷》為辭賦之祖,劉安稱《離騷》兼有《國風》、《小雅》之長,可“與日月爭光”。

“發憤著書”說之屈原放逐著《離騷》

離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