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體砌築工程的質量通病及防治——砂漿問題!

砂漿質量不穩定

砌體砌築工程的質量通病及防治——砂漿問題!

1.現象:常用砂漿中,砂漿強度波動較大,勻質性差。

2.危害:造成砌體強度的不均衡。

3.原因分析:

(1)影響砂漿強度的主要因素是計量不準。由於砂含水量的變化和運料途中丟失,使砂漿用砂量低於規定量。

(2)水泥混合砂漿中塑化材料的摻量,對砂漿強度十分敏感,塑化材料如超過規定用量一倍,砂漿強度約下降40%。但施工中為改善砂漿和易性,塑化材料摻量常常超過規定用量,因而降低了砂漿的強度。

(3)砂漿攪拌不勻,使塑化材料未散開,水泥分佈不均勻,影響砂漿的勻質性及和易性。

(4)在水泥砂漿中摻加微沫劑,由於管理不當,微沫劑超過規定摻用量,嚴重地降低了砂漿的強度。

(5)砂漿試塊的製作、養護方法和強度取值等不標準,使測定的砂漿強度,缺乏代表性。

4.防治方法:

(1)嚴格控制砂漿的配合比和從嚴進行計量工作。

(2)塑化劑(石灰膏,電石膏及粉煤灰)一般為溼料,計量稱重困難。為嚴格控制用量,可將塑化材料調成標準稠度,進行稱重計量,再折成標準容積,定期抽查核對。

(3)不得用增加微沫劑摻量等方法來改善砂漿的和易性。

(4)改善砂漿攪拌方式,使其攪拌均勻,一般先用部分砂、水和全部塑化材料攪拌均勻,至不見疙瘩為止,再投人其餘的砂子和全部水泥。

(5)按標準進行砂漿試塊的製作、養護和強度取值。

砂漿和易性差、沉底結硬

1.現象:

(1)砂漿和易性不好、保水性差,砌築時鋪攤和擠漿都較困難,影響砂漿與磚的粘結力,且易產生沉澱和泌水。

(2)灰槽中砂漿沉底結硬,無法砌築。

2.危害:易造成砌縫砂漿不飽滿和砌體粘結強度降低。

3.原因分析:

(1)低標號水泥砂漿由於水泥用量少,砂顆粒間摩擦力較大,砂漿和易性較差,砌磚時,擠漿壓薄灰縫十分費勁,且由於沒有足夠膠結材料起懸浮支託作用,砂漿容易產生沉澱和表面泛水。

(2)摻入水泥混合砂漿中的塑化劑質量差。

(3)水泥標號高,砂子過細。不按施工配合比計量,攪拌時間短,拌和不均勻。

(4)拌好的砂漿存放時間過久。使砂漿沉底結硬。

(5)規定時間砂漿未用完,隔日加水搗碎拌和後繼續使用。

4.防治方法:

(1)低標號砂漿必須使用混合砂漿。使用混合砂漿確有困難,可摻水泥用量5%~10%的粉煤灰,達到改善砂漿和易性的目的。

(2)不宜使用標號過高水泥和過細砂拌制砂漿。嚴格執行施工配合比,保證攪拌時間。

(3)拌制砂漿加強計劃性,保證規定時間內用完,杜絕隔日砂漿不經處理繼續使用的現象。

勾縫砂漿粘結不牢

1.現象:勾縫砂漿與砌體結合不良,甚至開裂和脫落。

2.危害:影響砌體的外觀質量。

3.原因分析:

(1)砌築或勾縫砂漿所用砂子含泥量過大,造成強度降低影響石(磚)和砂漿間的粘結。

(2)砌體的灰縫過寬,操作時一次成活,勾縫砂漿因自重過大引起滑墜開裂。勾縫砂漿硬結後,由於雨水或溼氣滲入導致勾縫砂漿從砌體上脫落。

(3)砌石(磚)過程中未及時刮縫,影響勾縫掛灰;從砌築到勾縫,其間停留時間過長,灰縫內有積灰,勾縫前未清掃乾淨。

(4)勾縫砂漿水泥含量過大,養護不及時,發生乾裂脫落。

4.預防措施:

(1)嚴格掌握勾縫砂漿配合比,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宜使用中砂、粗砂。

(2)勾縫砂漿的流動性一般控制在4~5cm。

(3)凸縫應分兩次勾成,平縫應順石(磚)縫進行,縫與石(磚)面抹平。

(4)勾縫前要進行檢查,如有孔洞應填塞適量石塊修補,並先灑水溼縫,刮縫深度宜大於2cm。

(5)勾縫後早期應灑水養護,以防乾裂、脫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