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领先一步,从关注酒业时报开

今天(4月24日)一场从天而降的“圣火”,点燃了汾酒“行走”的火焰。

燃起这把“熊熊烈火”的人是山西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取自6000年杏花村遗址的火种,在有800年历史的汾酒老作坊点燃了火炬。

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中国白酒的“火炬手”——李秋喜

“行走的汾酒”意义何在?

波尔多葡萄酒有近2000多年的酿造史,但最初的1000多年里,波尔多葡萄酒只是法国人自己的酒,谈不上世界影响力。是行走,彻底改变了波尔多葡萄酒的命运。公元12世纪,波尔多作为阿基坦公国的女公爵阿里耶诺的“嫁妆”嫁给了英国,波尔多葡萄酒成为了英国的“国酒”;到了16-17世纪,精明的荷兰商人来到波尔多,从事葡萄酒的贸易,若干年后世界顶级的葡萄庄园(拉菲、拉图、玛歌、木桐)皆出自于此;随着航海运动,新大陆被发现,英国新教徒和他们的后裔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作为波尔多葡萄酒忠实拥趸,又把这一“血脉”传到美国,进一步确立了波尔多葡萄酒在世界范围的王者地位。通过这三次“行走”波尔多葡萄酒彻底走向了全球。

“行走”的力量,让文明与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也让历史和今天产生了奇妙的交流。

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谭忠豹

汾酒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谭忠豹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说,“行走”是对汾酒文化的一个非常准确的描述,也是优秀文化所共有的一种特质:包含着过去,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传统;代表着当下,代表着我们的文化方向;“行走”也指向了未来,代表着我们的文化自信。

“着眼于未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汾酒更要有所担当,要传承数千年的汾酒文化,迈步走向国际,让中华酒文化陶醉世界,让清香品味绽放于世界。” 谭忠豹说。

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汾酒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汾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建伟主持了本次活动

为什么要在汾酒老作坊内“点一场熊熊之火”?

在启动仪式上,汾酒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对“行走的汾酒”做了解读,“汾酒老作坊是汾酒的根,是汾酒诞生的地方,是中国酒文化的源头,汾酒正是从这里走出去,走出山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汾酒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长张琰光

在这里酿出的高粱汾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独领风骚,荣获白酒最高奖——甲等大奖章;在这里酿出的汾酒,九次荣获国内金奖,五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在这里酿出的汾酒,见证了1949年中国共和国的诞生,成为第一国宴用酒;在这里酿出的汾酒,陪着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成为专用礼品酒。

所以说,汾酒是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的火炬手,而火种就在这里,历史上,中国白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行业起点就是在这里,而今天,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火炬手”的汾酒再次点燃这一象征着文明与传承的圣火,开启的将是中国白酒新的时代。

穿越时空,李秋喜的一场对话,找到了“行走”的答案

在启动仪式开始前,众人一起参观了汾酒的老作坊,在参观途中李秋喜凝视着展馆中《巴拿马赛会汾酒得奖通告》久久不舍离开,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之展开了对话,也让在场观众感受到了汾酒行走的历史空间。早在1915年汾酒飘扬过海,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登顶,成为唯一获得最高荣誉甲等大奖章的中国白酒品牌。两年后,杏花村《申明亭酒泉记》称“巴拿马赛会航海七万里而遥,陈列其间冠绝岛国,得邀金牌之奖。于是汾酒之名,不惟渐被于东西亚欧,并且暨讫于南北美洲矣。”《并州新报》以醒题“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

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西方文明在大航海时代创造了辉煌文化,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是人类历史行走的重大时刻。“行走的汾酒”在两个历史行走者的凝视下,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是人类文化的巧妙交融,人类行走也从这里重新出发。

“行走的汾酒”开枝散叶,茅台、西凤都是它的“徒弟”?

没有流动,没有行走的力量,就不会出现创新与发展,也不会有新生。这也是为何在汾酒开枝散叶之后,在全国各地相继有了茅台、西凤等名酒企业。

譬如晋商进入陕西,西凤酒应时而生;随后,陕西酿酒技术进入四川,又诞生了绵竹大曲。晋商到达泸州,出现了泸州最老的窖池。赤水河被称作美酒河,在明清两朝,这条河是晋商经营川盐的主要通道。1939年出版的《贵州经济》记载:“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在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某,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曰茅台酒”。

之前,在我国不少产地的名酒,酒名仍带“汾”字,如“汉汾”、“湘汾”、“滨汾”、“豫汾”,有的干脆直接以“汾酒”命名,如“红星汾酒”、“玉泉汾酒”、“湘潭汾酒”、“南昌回笼汾酒”等等,可见汾酒在全国酒业中的影响之深远,为我国酿酒业做出的贡献之巨大。直到《商标法》出现才终止了这种现象,但这些名酒改名后的生产工艺依然是山西白酒传统工艺。

事实上,通过流动和行走,汾酒衍生出了新的流派,因地制宜的新技术出现了,但源头技术同样会提升。在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看来,如果中国白酒只有清香型一种工艺,可能它的魅力大打折扣,但是因为衍生出了酱香、浓香,衍生出不同风格,白酒才有了今天的气象万千,雄浑厚重之美。“开出去的枝,散出去的叶,是为根系带回更多的养料,作为技艺源头的汾酒,长远看,是最大受益者。”

据悉,“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将以火炬传递的方式,重新行走汾酒全国四个代表站点——山东济南、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和内蒙古呼和浩特,重温汾酒万里传播之路,让汾酒星星之火更加燎原!

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火炬传递到山东站代表,嘉宾们合影留念

酒业时报

李秋喜一把圣火点燃白酒6000年文明之光,“行走的汾酒”意义原来在这里!

专业创造价值责任澎湃酒业 酒业第一综合产经博客平台

----------------------------------------------------------------------

酒业时报

查看加入酒业自媒体联盟、QQ交流群方法;

点击 原文链接 看往期精彩内参(或移步官网查看)

酒行业第一互联网综合产经博客品牌

酒业自媒体联盟WineMedia发起成员

7大展示平台 覆盖酒业高质量读者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