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手藝人——修鞋匠

“四季坐守塵埃裡,笑看行人步態盈,修修補補三十年,汙濁雙手鑄匠心。”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上個世紀老行當賣貨郎、剃頭匠、補鍋匠等,要麼已成往事,要麼舉步維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宣城市涇縣茂林鎮這名貧困的孤寡老人,依舊執拗地堅守著他的手藝。一架破舊的三輪車上插著一面五星紅旗,一個陳舊的木箱子裡堆著上個世紀的裝備,老人終日低著頭,用著老式的手搖修鞋機,為過往行人提供便利,他就是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手藝人——修鞋匠吳宗祥。

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手藝人——修鞋匠

今年76歲的吳宗祥,是茂林鎮奎峰村分散供養的五保貧困戶,人很清瘦,臉上佈滿了深深淺淺的皺紋,他在茂林鎮上“露宿街頭”三十餘年了。鎮上的居民說,吳宗祥為人老實,修鞋手藝很好,收費又低、童叟無欺。現在一兩元錢也許買不到什麼,但在吳宗祥的修鞋攤上,有時能修好一雙鞋子,有時能修補一個揹包,有時候可以換條嶄新的拉鍊……

堅守,貧困老人孤獨的修補一生

年輕時候的吳宗祥在生產隊種過田、放過牛,但因為家庭貧困,人又老實,一直沒娶上媳婦。生活所迫,於是46歲的時候,專程去蕪湖的南陵縣學習修鞋技術,學成回來後,在鎮上擺攤修鞋,這一修就是30多年。他熟練掌握了修鞋技術,同時還琢磨著修傘、修包、換拉鍊。

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手藝人——修鞋匠

現在修鞋的客人越來越少,年老眼花吳宗祥,許多修補的精細活都看不見做了,再要遇上陰雨天色晦暗,手動修鞋機穿線都看不見,有時修補的客人都會幫他穿個針引個線什麼的。年邁的吳宗祥心臟又不好,每年吃藥要花銷五六百元,除了擺攤修鞋外,自己還種點了口糧田來,維持生計。

筆者告訴吳宗祥:“你是分散供養的五保貧困戶,現在有扶貧政策,有養老保險、五保金,生病還能報銷,都是政府兜底,國家不會不管你的,就不要日曬雨淋出來擺攤了。”吳宗祥笑著說:“是呀,要不是共產黨政策好,我恐怕會餓死了。但是現在自己還能動,不能眼巴巴靠國家養著啊!”鎮上的居民也說:“這麼多年來,東西要修補,第一時間就去找他,若他哪天沒來,我們就麻煩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衰落,老手藝人逃脫不了的命運

這些年,吳宗祥的修鞋攤,好的時候一天會有十來個客人,大多數時候一天也就三五個客人,而每補一雙鞋大約2、3元錢左右,一天下來,基本就掙十幾元錢,一年收入也就八九百元。當筆者告訴吳宗祥,其實你收費可以適當的漲點價,他無奈著搖頭說:“現在生活條件好,如果漲價人家寧願買新的,也不願意再修。”是的,隨生活水平的提高,修鞋的人越來越少,但吳宗祥一直堅持每天早上8點到下午2點守在街上。他認為,來找自己修補的都是鎮上老熟人、回頭客,拿著東西找不到人修,會給別人造成麻煩。就算有時候一天等不到一位顧客,仍然在那個角落默默堅守。

這個時代即將消失的手藝人——修鞋匠

“您都這麼大年紀了,還準備幹幾年?有沒有人想跟你學這門手藝?”筆者問吳宗祥,老人想都沒想便說:“現在的年輕人誰還會學這種“討飯”的手藝。我也是幹一天算一天,哪天倒下了就不幹了。”我頓時緘默,看著他蒼老的臉龐,滿是油汙老繭的雙手,想想微薄的收入,難以維持溫飽的手藝,確實不太會有年輕人想要來傳承。

漸行漸遠的手工藝,逐漸老去的手藝人,大部分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但它承載的那份文化、凝固的那份記憶、保留的那段歲月,讓經歷過的人們久久難忘……(程雯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