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豔(一):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秦淮八豔又稱金陵八豔,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八位色藝才氣俱佳名妓的合稱。明末時南京舊院(高級煙花巷)名妓輩出,盛極一時。當時許多文人在筆記小說和詩歌記錄了大量名妓的容貌和風采。清人張景祁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編纂出版的《秦淮八豔圖》中,憑藉著秦淮河的歷史選出八名最出色的妓女,是為“秦淮八豔”名稱之始。此八人為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青蓮(小宛)、顧橫波、寇白門和陳圓圓。其實當中柳如是出身吳江,董小宛和陳圓圓主要在蘇州半塘發展,此三人與秦淮河關係不深,但仍因其美貌及傳奇性而入選。

秦淮八豔(一):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

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

況晚來,煙浪斜陽,

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總一種淒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 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名隱,字如是,小字 蘼蕪,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 河東君”、“蘼蕪君”。

秦淮八豔(一):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郁達夫在《娛霞雜載》中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一詩。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豔”之首。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後,“亦有瞠目結舌”之感,對柳如是的“清詞麗句”十分敬佩。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讚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秦淮八豔(一):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曾與南明覆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於崇禎十四年她20餘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柳氏後生有一女。有“紅學”者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雲軒是來自柳氏的絳雲樓。

秦淮八豔(一):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1664年錢氏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柳氏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

秦淮八豔(一):章臺柳隱——風骨嶒峻柳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