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来了多少人,除了这三点,还要智商较量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两军交战能否决胜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士兵的数量,士兵数量上的优势在交战之初,就能给敌军气势上的压力。我们经常在影视上就能看到,当百万雄师包围一个十万兵马的城池时,那种压迫力,守城的士兵看到那么多敌军,内心肯定是奔溃的,它并不向现在的战争,几颗导弹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在古代战争中,军队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打探敌军的数量。

古代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来了多少人,除了这三点,还要智商较量

谁能率先得知敌军的兵力多寡,就能事先合理地安排战术,赢得先机。试想一下,如果不知道敌军的数量,一万的兵马追着人家一千的先锋大军狂追,结果看到人家后续有数十万的大军,那不是送人头吗,这也是军事上强调“穷寇莫追”的原因之一。

为了打探军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了专门的“侦察兵”,也就是影视上经常看到的“探子”。汉朝的时候又设立了专门的侦查骑兵,叫做“斥候”,“斥候”的首要任务就是打探敌军的数量、行军路线、安札之地等等的军情。

古代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来了多少人,除了这三点,还要智商较量

那么这些古代“侦察兵”又是何如计算敌军的数量呢?电视剧中脸往地面上一贴,抬头一笑:“对方有十万大军”,其实都是骗人的。

要知道,面对一支长长的大军,如果光靠着肉眼去数,那么数到奔溃也数不完,万一不小心被自己打断了,又不能重头开始数,总不能跑过去问敌方主将带了多少兵马吧!当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古人聪明的大脑,判断敌军数量,他们用了三种方法。

1.通过驻扎营地判断

古代打仗缺少急速行军的交通工具,通常配有大量骑兵的在于少数,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步兵。步兵奔袭之后很少会直接交战,往往都是安营扎寨修整之后再投入战斗,这个时候斥候就可以通过营寨的数量判断敌军的数量。

古代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来了多少人,除了这三点,还要智商较量

2.通过对方灶台数量,粮食运输判断

行军打仗总得吃饭,斥候可以通过对方运输粮食的数量,对敌军数量进行一个判断,再通过敌军搭建灶台的数量进行判断敌军大约有多少人,这样就对敌军数量有个大概了。

3.部队编制

古代军队都有专门的编制,例如秦汉时期,就有百夫长管百人,千夫长管千人,这些军职的衣服与普通士兵有一定的差异,可以通过对方领兵将领的多寡,来判断敌军的数量。

古代战争中,如何判断敌军来了多少人,除了这三点,还要智商较量

然而,“兵者诡道也”,这些伺候也经常上当受骗。例如在隋唐时期,就有人让马尾巴绑上树枝,来回奔跑从而佯装大军来临,其实没有多少人;庞涓与孙膑的较量中,庞涓就是通过灶台判断孙膑兵力,但孙膑将计就计,故意减少灶台,让庞涓对敌军数量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失败,此等案例多不胜数。

所以,有时候兵力上探查又变成了智商上的较量,真正的知晓兵力数量的,我想也只有对方的伙夫和主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