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端者,初也

“五月初五”

谓之端午

亦称端五、端阳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自古以来,端午节寓意着万物由新生转入茁壮生长的阶段。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中的精神魂脉牵动着中华儿女,东西南北的人们用各种方式传承着节日的内涵。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呢?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老昆明对清水粽情有独钟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过去老昆明,每家都会自己包,折粽叶、装糯米、裹紧扎绳,动作一气呵成。粽子的外形比较多样化,常见的有菱形、柱形等。大部分人家包的都是最为传统的清水粽也叫白粽,没有任何内馅。或许你爱那一口鲜咸醇厚的蛋黄肉粽,或许你喜好那种蜜枣与赤豆在口中迸发的清新,可你实在不能理解,索然无味的清水粽子怎么就会有人喜欢呢?别急,让昆明人民告诉你吧。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当你剥开一只清水粽,晶莹饱满的糯米粒莹润光泽,簇成一个小小的三角形,这种万物之始的底色,是清水粽引以为傲的资本。当然,白粽也最包容,什么白糖、辣椒面、芥末、酱油……也不是不可以的。

热食儿好吃又讨巧,是最喜闻乐见的。而冷的食物,似乎就不那么有趣了,冷粽子的油脂凝结成白色固体,豆馅儿也缩成干瘪瘪的一团。而唯有白粽子,不论是热乎吃还是凉着吃,都让人十分受用。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来一盘椒叶粑粑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端午节前后,有种东西令人难忘,那就是农妇街头叫卖的花椒叶。这是从花椒树上采下来的嫩叶尖子,农妇用围裙兜着卖。每当听到她的吆喝,总有人把她叫住买上一点。人们把花椒叶一片一片地摘下来,洗干净后和上面粉,调成糊状,在油锅里炸成小块小块的花椒叶饼,昆明人叫它为“椒叶粑粑”。椒叶粑粑又香又酥,外加特有的麻味,娃娃们都吃得直流口水。说来也奇怪,当时除了农妇的叫卖,还真不晓得在哪样地方买得着。

吃咸蛋送寒意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还有一道一定要吃的美食就是咸鸭蛋,俗话说“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古时,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瘟疮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开春以后,鸭子吃的活食多。民谚说,清明螺,肥如鹅。鸭子吃了这些营养丰富的活食,产的蛋最饱满,气室特别小,营养最好。新鲜的鸭蛋有些腥味,经过盐腌制,腥味去除了,而且营养更容易吸收。舟、扫屋沐浴、逛花市、做菱角花,这些庆祝端午节的习俗值得回味。

扫屋沐浴吃芽豆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端午节是“卫生节”,这是老昆明人的一个习俗,大家会洗被、打扫屋内和庭院卫生。端阳节后昆明进入雨季,气候炎湿,细菌滋生,打扫卫生是为了防病驱毒、健身辟邪。

在过去,昆明人洗澡用的是一种专门的“洗澡草”,这种草由多种山茅草药组合而成,可止痒、除毒、祛风湿等。端午这天,卖草药的大妈从山里进城来,她们头顶蓝方帕,身穿长到膝盖的蓝色粗布衫,下着大裤腿黑布裤子,腰间系条绣花青色围腰,背上背个长形大竹箩。背箩里装着一捆捆草药,用山里女人特有的尖声高调在街头叫卖:“卖洗澡草!卖洗澡草!”现在,这种吆喝声已经听不见了,我们洗澡用的草药大多都可以去中店里抓。

悬艾叶菖蒲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老昆明人过端午节习惯在中午12点过,家里的地上铺满松毛、家门口挂上艾叶、菖蒲与蒿枝,意为毒虫与晦气不会进到家里来。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拴五色线保安康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昆明民间流传的竹枝词这样写道:“菰叶青青角黍香,彩丝续命是端阳。连明忙采相思子,好趁佳晨赠与郎。”

首句的以菰叶包粽子,次句以彩色丝线系手臂,中原地区是自汉代就延续下来的辟邪习俗。东汉应邵《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采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此五彩丝线,也就有我们常说的“百索”。明朝顾开雍《滇南月令词》第一首《端阳采菊》写道:“菖蒲初进石榴巵,忽报黄花香满篱。总是朱灵分寿缕,长生先试傲霜枝。”可见自明代开始,昆明人就喜欢在端阳节那天,给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脖子,系上五彩丝线编织的“百索”,戴到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取下在火把上烧掉。

第三四句,昆明的少女于端阳节前忙着采摘相思子,在端阳节这天装入丝绣荷包,一大早就送给自己的如意情郎。这也是昆明端阳节的特色习俗之一。省外也有在端阳节送人香囊的习俗,所装的是朱砂、雄黄、沉香、艾草等药物或香料,其作用在于辟邪护身。

把玩菱角花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端午节时,昆明街头有呈贡可乐村的农民来卖“菱角花”,那精致玲珑的造型和喜庆养眼的色彩,无不预示着吉祥和祝福,很受市民的青睐。从前儿童玩具极少,娃娃们特别喜欢这种小玩意。

“菱角花”是种民间工艺品,它利用三角几何形体为元素,以几个或几十个组和成各种象征物的艺术形式。它的制作技艺是母亲传女儿、婆婆传儿媳,一代代地沿续传承下来。

去金碧公园逛花市

老昆明人认为,端午这天栽花没有不活的。所以每到端午,近日楼前、金碧公园、宜良都要举办花市,还有花卉比赛,成千上万盆花在这几处展览交易。这一天,来自昆明周边的花农都会带上自己的“得意作品”,摆满整条街,平时不常见的花卉苗木,在这里都能见到。吃完午饭后,许多人就去逛花街,根据不同的寓意挑选心仪的花卉,比如,仙客来象征吉祥如意、贵宾临门,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等,当天回家就种下。

滇池盘龙江看赛龙舟

清水粽 挂菖蒲 老昆明的端午节民俗你还记得多少?

昆明赛龙舟可能在现在昆明的年轻人中记忆不是很深,但老辈人都知道,在盘龙江、滇池一带也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有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艘艘舟楫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中疾驶,许多市民赶来围观,在岸边呐喊助威。后来因种种原因中断过一段时间,最近几年又可以看到了。有清人朱绂的诗为证:“两岸人声笑不休,满河箫鼓赛龙舟。日斜画舫归何处,撑过西山古渡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