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一個品德端正的父親,必然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屈原:一個品德端正的父親,必然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屈原是戰國時代的著名詩人,他所創立的《楚辭》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也為我國的浪漫主義文學開闢了嶄新的道路。

作為一名愛國的忠臣,屈原力主連齊抗秦。但由於他所提出的政治主張遭到了楚國貴族階級的反對和排擠,被懷王流放至沅湘流域。為了追求心中理想,屈原最終選擇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的沉江讓生活在大河兩岸的老百姓傷心欲絕。“疾風知勁草,世亂識忠臣”,屈原在世時懷揣著一顆愛國為民之心,造福百姓,因此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和敬愛。

屈原死後,很多人都駕船來到汨羅江,試圖打撈屈原的屍身,久而久之,這一行為演變為賽龍舟的風俗。

此外,讓了不讓江河裡的魚蝦蟹蚌去咬屈原的屍身,很多老百姓們紛紛將糯米、雞蛋、肉或者糖等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扔進江中餵食魚蝦,後來這種用粽葉包起來的食物被稱之為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剛好和父親節連在一起,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有父母,不可能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屈原也不例外。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根據《離騷》中的記載,屈原的父親叫伯庸。這句話是屈原在自述家族歷史和血脈淵源,“朕”是“我”的代指,“皇”是光明的意思,“考”指的則是先父。

屈原和他的父親都不姓屈,其實他們都是楚國的貴族,兩人都姓羋。

羋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據傳羋姓先祖從中原地區遷徙至南方楚地,因功受封於楚。

屈原的父親伯庸相傳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愛國勇士,有一種說法是屈原在《九歌·國殤》中所稱讚的英雄就是他的父親。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的父親勇武剛強,為了保家衛國,在戰場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神以靈”的意思是魂魄成神,靈驗顯赫。

東漢文學家王逸是著名的屈原和楚辭研究專家,他所寫的《楚辭章句》是現存於世的《楚辭》中最早的完整注本,頗為後世楚辭學者所看重。

就好像王逸所說的那樣:“屈原言我父伯庸,體有美德,以忠輔楚,世有令名,以及於己”,伯庸也是一位懷揣著美德理想的正人君子。

在父親的感召和教育之下,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最終也成長為一名潔身自好的浪漫主義偉大詩人。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親伯庸的美德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滋養了屈原的心靈。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學有所成,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因為一位品德端正的父親,自然能夠培養出一個品德端正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