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為什麼要在美國退市,回到國內上市?

雲深路輕

  • 中國企業當初到美國上市的大部分是科技股獨角獸。而科技股當時在A股裡面是很難能上市的。主要是設計有些問題。當初這些公司的盈利和前景並不怎麼樣。就象京東一直是虧損的。在A股當然是上不了的。不過,隨著A股的不斷成熟,現在也開始接受這些獨角獸開始不盈利也可以上市了。最近不斷推出的CDR就是明證。

  • 在美股裡面,同類型的個股可能很多,給出的估值普遍不高,而回歸A股則可能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這點是那些中國企業為什麼要在美國退市,回到國內上市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有可能剛剛在美股上市,企業還是虧損的,可是上市之後,已經實現了盈利,也符合了A股的條件。而美股那邊由於比較理性,始終不肯給高估值,這些獨角獸就認為自己被嚴重低估了。於是私有化或是退市,重新回到A股的懷抱。

  • 之前的三六零迴歸之後在A股那可是風聲水起,一口氣拉了多少個漲停?即使現在股價距離最高點腰斬,估值仍然是高高在上。這在美股那邊是很難想象的。三六零迴歸也是久遠的事了。最近的藥明康德,由於在美股那邊遲遲給不了高估值,現在分拆回歸A股之後也是享受估值溢價。中了一簽藥明康德的股民也是幸運得不得了。一簽可以賺十多萬。

  • 最近一段時間獨角獸,CDR不斷吸引大家的眼球。特別是CDR主要是為了方便那些知名企業迴歸A股,讓A股也豐富起來。初衷是好的。只不過A股熱心炒作,好好的一件事,剛回來就暴炒,炒作之後股價就遠離基本面,最後就慢慢下滑。港股相對理性,獨角獸上市都是破發的。A股的獨角獸,和將來在美股迴歸的中國企業,估計回到A股還是受追捧的。還是那句話,獨角獸看上去很美,只是機構的盛宴,和小散無緣。

股海重生2015

說得直接,您接住嘍😊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國內人傻錢多。這麼說絕對沒有罵街的意思,但可以看看A股市盈率有多少,美股市盈率有多少,儘管經過了連續兩年的特朗普行情,但美股市盈率還是沒有A股高,這兩年間中國創業板指數已經大幅回調,市盈率已經從八十一百倍下降到四五十倍,但還是比美國的20倍高很多,既然同樣一股可以換到的錢更多,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幹嘛不回國圈錢呢。

說起回國上市,今年開始給獨角獸企業開綠燈了,其實很多人對迎接BAT回國是持不同意見的,在移動互聯網已經發展到瓶頸期,不再有增量的時候,讓他們回國圈錢,對A股究竟是好還是壞,可以說是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在增長最快的時候,已經把紅利分給外國投資者了,在增長乏力的時候想起中國投資者了,這不是又要割一輪韭菜嗎,中國的韭菜這樣割下去,會導致失血嚴重的,最終資本市場沒有了源頭活水,這個市場還有什麼前途呢。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看法,覺得BAT不是一個個簡單的企業,在大數據、雲計算時代,這些平臺的數據是一筆寶貴的資產,把這些資產的處置權,交給一群外國投資者,顯然是很不安全的,往大了說,也不符合國家利益。從高層的角度看,或許這個才是鼓勵BAT回國的真正用意,至於小散能不能掙錢,國家利益應該還沒有工夫考慮這些,畢竟在未來的國家利益之爭中,數據是非常重要的一極,某種意義上說,誰掌握的數據,誰就掌握了未來。


富凱財經

中國企業之所以要在美國退市、回到國內上市,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內地消費者權益與國際投資者利益存在衝突,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可能使有關管理部門陷入兩難境地。10多年前,內地民間強烈呼籲手機單向收費,卻兩次引起中國通信類股票價格暴跌,信息產業部部長不得不趕赴香港救市,而手機單向收費改革也就此打入冷宮,實際上是運用政府力量向海外投資者提供了超國民待遇,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隨著境外上市企業、特別是基礎產業、基礎設施企業的增多,類似利益衝突有增無減。

其次,由於境外投資者與境內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境內投資者更為突出,相當多的境外上市中國企業不得不付出股價折扣的代價,境外上市的收益因此而大打折扣,中小型企業克服此類信息不對稱和股價折扣問題要付出的成本相對於其融資收益的比例更高,難度更大。許多境外上市公司之所以相繼宣佈準備啟動私有化退市程序,關鍵原因便是公司估值過低、企業收益與為之付出的服務費等成本不相稱。多年來,境外上市公司估值過低又造成了

A股與H股股價相差懸殊、同股不能同價的問題,不僅在境內、境外投資者之間引起了複雜的利益分配問題,而且必然導致同股不能同權,這又與公司治理的基本準則相悖。

第三,事實已經多次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我們對境外投資者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神奇能力不宜抱有過高奢望。企業管理層與大多數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天然存在,境外投資者獲取內地企業信息還需克服額外障礙,通過境外上市強化企業監督激勵機制的目的常常會落空。在中國證券市場最大丑聞之一“中科事件”中,莊家呂梁操縱的康達爾(後改名“中科創業”)股票入選道

-瓊斯中國指數成分股;上市香港以來多年是香港投資者寵兒的科龍公司,2000年陡然出現鉅額虧損,都是典型範例。

第四,由於中外法律觀念、社會文化傳統不同,境外上市企業要承擔更大的訴訟風險,為此付出更多的意料之外的成本,從而進一步降低海外上市的淨收益。從中國人壽這樣的巨型企業,到中型公司,已有不少境外上市中國企業在這一點上倍感切膚之痛。不要以為美歐所謂“法治國家”光環下都是美麗的東西,西方國家的“法治”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步入歧途,過高的成本,越來越多無謂的訴訟,……這一切都給企業和居民個人帶來了眾多麻煩,而這些東西一旦建立就會形成自我強化的循環,從而使得問題積重難返。

最後但更令人不敢忽視的是,中國企業境外上市還必須承擔額外的政治風險,三大石油公司在美上市時均因與受美國製裁國家有業務往來而遭受政治狙擊,就是突出案例,而這類政治風險永遠不會消除。

既然如此,在境內資本充裕、境內資本市場容量已經名列世界前茅、上市程序也日益規範快捷的今天,中國企業已經沒有必要過度迷戀境外上市這個傳說,迴歸境內上市,是個完全理性的選擇。


梅新育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或者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其實說白了,就是中國企業在美國退市,選擇在國內上市,會獲得更大的利益。從360借殼迴歸開始,創造了連續10多個的漲停的迴歸記錄,藥明康德的連續性漲停,就算是富士康這樣的巨無霸也會出現連續漲停,在次新股上,誰要說A股市場沒錢,我打死也不信。而且從A股的新股申購,一直處於僧多粥少的局面,甚至出現有一些資金配置就為了是打新股,一旦新股中籤,就可以躺著數錢,唯一的區別就是賺多賺少而已。



而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在於A股成功上市,就等同於打開了聚寶盆,市值在短時間內翻上幾倍都不成問題,這樣好的融資平臺,真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利益的驅使是不用宣傳的,很多中國企業在美股選擇退市,而是千方百計的謀求在A股市場上市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對比的因素,這些企業在美股上市的時候,並不會得到特別的優待,因為美股市場更注重的是價值的匹配。簡單說,你值多少錢就給你匹配多少股價,水分很少。對於初創企業來說,一般業績和成長空間並不明顯,所獲得的估值認可比較低,反映股價水平也相對處於低位。而在A股市場價值投資還沒有形成認同,投機炒作之風依然佔有比較大的市場比重,在這種稀缺資源的投機氛圍下,短時間內實現市值爆發,獲得巨大融資支持,這是登陸A股市場的企業夢寐以求的。

總之,利益驅動是很多中國企業選擇在美國退市,而登陸A股市場的根本原因。然而我們作為廣大散戶只是做二級市場的差價,次新股的炒作不建議多參與。如果運氣好,中了籤,就當是A股市場對於我們散戶的安慰罷了。


小散李大鵬

無論是對於中國企業,還是對於中國的股市環境。那些優質,但是在國外上市的企業,通過一些政策上的補助(或者綠色通道),讓這些企業回到國內上市,無疑是一種雙贏。

這個雙贏的局面在哪呢? 我們先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考慮,許多企業在國外上市完全是被逼無奈,而且因為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極度水土不服,所以除了一些巨頭,很多在國外上市的企業其實也混的不怎麼樣。

在說下國內的股市,國內股市與國外股市相比,有個相對較難的地方就在於,國內融錢其實比國外相對來說要難得多,因為國外的機制城市資金來源也更廣泛。而現在如果能夠有一批優質企業能夠迴歸,無疑是可以給A股“補血”,吸引到更多資金來到A股這個大市場。所以整體來看,不斷有在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回到國內上市,這是一種於企業以及A股雙贏的一個局面!

據相關新聞報道,監管層對券商作出指導,若在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四個行業中有“獨角獸”企業,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規定的可以做到“即報即審”,也就是所謂的綠色通道。

政府為何這麼急迫是出於何種考量的,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出走美國上市,把在國內賺的錢分紅給境外投資者,這當然是一種很尷尬丟人的事情。另外,A股過去一直缺少新經濟下的高科技企業,以改變現有A股以傳統型為主的市場。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開放接軌國際市場,大量互聯網“獨角獸“企業迴歸A股有利於吸納國際資本,壯大國內資本市場,增強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地位。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中國要取代美國在全球資本市場的老大地位,任重而道遠。但讓在國內土壤成長起來的互聯網企業迴歸,同時再培育一批優秀的好的企業,讓更多優質的境外的公司來A股上市,這是未來中國的目標。

眾所周知國內的錢很多,卻沒有很好的去處,同時國內對資本外流仍然將嚴格管制,除了傳統的房地產市場,大量的優質的獨角獸企業迴歸A股將有助於吸納更多資金,讓資金有更好的去處。這也是解決當下焦點問題的方式之一。

(-56東南偏北)


天天說錢

第一:近幾年來,甚至是我們一些耳熟能詳的中國企業,陸續選擇從美國退市,重回國內發展。長期關注美國經濟和中美經貿關係的【小哥哥】認為,大概有以下原因:

既然是迴歸,我們就不能不說到當初的出走。因為美國股市實行註冊制,

上市相對容易,所以一些中國企業在其擴張期選擇到美國上市融資,加之美國股市面向全球資本市場,中資企業赴美上市可能募集到更多資本,對公司的快速成長非常有利。

在美國上市以後,監管部門對上市企業的監管非常嚴厲。不少中資企業,面臨水土不服,在美國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尤其是如果企業的本土化程度又不高。【小哥哥】認為,其中主要包括3點原因:1,企業管理與文化方面存在差異;2在美中國上市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分紅壓力,讓中國企業承受重負;3,對美國的市場環境並不能完全適應;總之,這些原因導致一些中資企業選擇從美國退市,迴歸國內。

第二:近些年來,我國的金融環境大大改善,資本市場不斷髮展、規範,開放程度逐漸增大,企業入市條件也不斷放寬。

中資企業的海外軍團選擇回國發展,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貼近本土市場,加快企業發展,分享到中國新時代的發展紅利。


小哥哥打算盤

中國企業當初因為制度等因素赴美上市,而如今又回到國內,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因為國內A股的估值偏高。美國成熟的金融市場以及機構投資者眾多的投資環境,讓美國市場較為理性,依靠概念和熱點推高的股票較少,而股票價格跟公司價值和經營狀況聯繫較為緊密。而國內股市,由於市場中理性投資者較少,“熱錢較多”,所以公司估值普遍偏高。

其次,有很多赴美上市的公司相對於美股其他公司的股票吸引力不夠。例如之前赴美上市的360公司等等。當前赴美上市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比較多,而互聯網發展相對成熟的美國,擁有這一批具有相當企業競爭力的上市公司,相對於這些公司,國內企業的股票吸引力較小,難以滿足融資需求。

最後,當初中國企業遠赴美國,是因為國內A股市場門檻較高,審查制度較為嚴格,而如今國內證券市場逐步對外開放,放寬了很多上市限制,考慮到遠赴美國“水土不服”等原因,公司肯定還是首選回到自己的國家。

筆者還有一點自己的看法,國家鼓勵企業開拓創新,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足夠的政策支持,這都是國內企業經營良好的保障,那麼企業在這種環境下獲得的價值增值紅利當然也應當由國內投資者來享受了,所以,既然“祖國媽媽”已經張開懷抱,遠赴美國的“孩子”們,早日回來吧。


盤和林看經濟

國內企業境外上市,主要是指在美國上市,被稱為中國概念股。也就這幾年吧,興起了“海歸潮”,先後有暴風科技、完美世界、世紀遊輪、360等。至於為什麼迴歸?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是不是國外混不下去了,回國“養老”來了?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先了解下中概股為什麼不遠萬里跑美國上市?有一部分是為了名聲,上市和不上市,紐約上市還是上海上市,給人的味道就不一樣,畢竟老美是當今最發達的國家。



更多的企業是迫不得已,能在A股上市我相信很多都會留在A股,業務在國內,用戶在國內,什麼都方便,而且這裡人好,還不差錢。但對於創業公司、科技公司想在A股上市是很不容易的。

要想在A股上市首先必須是有賬面盈利的公司,這點與創業的宗旨是有差別的。A股是你賺錢才能籌錢,創業是我籌到錢才能賺錢。其次國內IPO是審批制,流程和手續比較複雜,即使審批通過也要排隊,花費時間長,而企業缺錢是火燒眉毛的事,不能等死。再次是其他政策規定,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是中國企業,但他註冊地不在國內,特殊的合夥人制度也不符合A股上市規定。



出走的原因,也是迴歸的理由。這點可以用留學很好的說明,IPO就好比大學,國內是嚴進寬出,要考出好成績才能錄取,國外是寬進嚴出,只用提交申請就可以,但能否畢業那就再說了。

去國外上大學,其實並不愜意,文化不一樣,預言不一樣,知名度也不一樣,花的錢還是國內“父母”給的,沒事聯繫下國內的“同學”,最終發現還是國內發展好一些。幹嘛不回去呢?畢竟是留過洋、鍍過金的,不管你是鐵鍍的還是銅鍍的,只要看著金燦燦,就有要職高薪等著你,可以賺得更大更快的錢。



徐徐成翔

奇虎360股票曾經中止買賣,業界一片譁然:又一箇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又退市了。

  其真實美國退市的中國企業有很多,奇虎360並不是第一個也更不是最後一個。前一段時間,聚美優品從美國退市也惹起了軒然大波,發行價22美圓,退市價7美圓。今天筆者就為你談談中國企業為何選擇在美國上市,最後為何又頻繁退市這一現象。

  近幾年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很多,像大家所熟習的阿里巴巴、噹噹、世紀佳緣、陌陌、唯品會等公司。而這些公司起初在美國上市是有緣由的。

  首先,中國上市請求企業盈利情況十分好,但這些公司正在擴張期,所以從淨利潤角度來講,並不佔優勢,根本上前幾年都是賠錢。但是將來的開展潛力是很大的,美國上市請求中,對淨利潤和現金流數據沒有絕對請求的,所以可以上市。

  其次,美國股市面向的是全球資本市場,而且有全世界的投資者,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資金。

  但中國企業又在美國頻繁的退市為哪般?

  平安軟件和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已受冷落

  拿360來說,中國的平安軟件和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已不受熱捧,資本市場對該範疇的關注點也並不在於“免費”、終究是“互聯網平安公司”還是“平安互聯網公司”等開展戰略。關於目的用戶與市場均在國內的中概股來說,在得不到國外投資者的瞭解和認可下,迴歸國內上市是自然的選擇。

  難擋美國外鄉巨頭衝擊


短線龍頭邏輯戰法

此前分眾傳媒、巨人網絡、360等中概股都是從美國退市,然後通過借殼在國內上市,市值都得到了數倍的增長,所以迴歸a股對於股東而言,一旦套現的話,毫無疑問數量會翻幾番。這主要是相對於美股而言,a股對於知名度較高的上市公司的估值明顯偏好,再加之a股投機氛圍濃郁,再加之遊資的追捧,這種估值溢價更容易被放大。

比如:分眾傳媒2013年從納斯達克退出,市值約為35.5億美元,2015年,借殼七喜迴歸A股,然後市值最高一度達到2678億元,相比之前美股市值升值了12倍。

還有巨人網絡2014年以28.68億美元退出美股,然後借殼世紀遊輪成功迴歸A股,2015年復牌後,市值一度高達1592億元,相比美股市值實現了近8倍的增值。

而360從美股退市時市值只有93億美元(約合590億元人民幣),而在去年,借殼江南嘉捷之後,總市值曾一度高達4442億元人民幣,也翻了7倍多。

所以通過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出,中概率在迴歸a股之後,市值明顯翻了很多倍,估值明顯被高估,對於一些有套現需求的股東而言,迴歸的願望肯定很強,而且這對於很多其它中概股的股東而言,也起到了很好的導向釋放作用。而事實上,每一次中概股借殼迴歸a股之後,短期都是被追捧,股價走高,而後迅速回落,從這個角度來看,有一種找老實人接盤,高價迎娶的感覺,也提醒大家,以後在參與這些迴歸中概股的時候,要保持謹慎,控制好節奏,不要盲目去追高,否則到時候深度被套,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