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民间谚语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进入小寒,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严寒期。

小寒是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1月5日前后,自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斗指子位(北方偏东方)。《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群芳谱》一书中也指出:“(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小者,未至极也。”从节气顺序和字面意思来说,大寒应该比小寒更为寒冷,其实不然。小寒,字虽然叫小,实则寒冷甚过大寒,俗谚说“冷在三九”,而“三九天”恰在小寒节气内。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撰 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学海类编刻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红梅香院落,喜鹊唱枝头”,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内经素问》(唐)王冰注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小寒的习俗

探梅

小寒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探梅

冰戏

《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冰戏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腊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