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最早订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几千年来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民谣,在民众间耳熟能详,广为流传。可见它的影响意义有多么深远,那么是谁最早订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呢?

帝喾传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尤其是在早期的农耕文明时代,更是要靠天吃饭,当时的农业常常受洪水,怪兽等等侵害,百姓苦不堪言,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耕种的庄稼就这样颗粒无收,尤为心痛,路有饿死人更是比比皆是。同时也便有了舜帝为百姓除恶龙,而自己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而病死在九嶷山,娥皇女英对舜帝情深意浓,泪洒九嶷山翠竹,在竹竿印出点点泪痕的“斑竹枝”的凄美爱情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英雄的大禹等等,其实早在上古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帝王,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他就是上古五帝的第三帝:帝喾。

是谁最早订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帝喾高辛的画像

相传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敏锐的政治头脑,就已经开始辅助他的伯父执政。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便称帝,迁都与亳。据说帝喾非常有才华的,他不仅让他的部落免受洪水的侵袭,他更是最早订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的人。其实在帝喾以前,人们虽然对四季有所了解,也只不过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并没有科学的农耕知识作为指导。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进而导致百姓的生活水平很是低下。“顺天之义,知民之急”,帝喾便开始科学地探索天象以及气候的变化规律,最终划分出四时节令,形成节气文化的知识体系,并指导百姓“科学种田”,大大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是谁最早订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小满

在当时缺乏科学测绘仪器的条件下,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并且使之体系化,真的很了不起。这一举措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中华的农耕文明也从此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据史料记载,帝喾是一位很贤明且很有才华,只是遗憾地是我们只有从传说了解到他的存在,他到底长什么样子,素来罕有人研究,就连严谨的学者徐旭先生以治上古驰名于世,论及帝喾,却只好说:“对于这位人帝,我们没有太多话可说,因为材料太贫乏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古史缺乏文字记载,唯一可能对其有所描述的甲骨文,却在以龙骨作为药材的年代中,被无数不知名的病患给吃了,而这些孤本龙骨所记载的历史自然就难以追寻了。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谈谈二十四节气吧!

是谁最早订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二十四节气起源及意义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也看出古人是多么智慧了,它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从此以后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时间的时间的标准,又是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人们预知冷暖雨雪的指南针。以至于现在还影响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的不断创新,二十四节气的规定不断成熟。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就连几乎没有科技发展落后的上古时期人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我想虽然有关帝喾的史料记载极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智慧的帝王,一个善于研究规律是何等聪明,更何况是一个善于运用规律的人呢?就如二十四节气一样,它是自然现象其中的一个体系,我们人类和身边的自然万物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尊重自然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不要让我们的好奇心,贪欲的溪打破我们共同的屏障,伤了“和谐”的心……

是谁最早订立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和谐

向内求,莫向外求。和谐才能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