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策划 | 道友让一下

视频 | 道友让一下

中国有句古话说:“生死犹如一张纸的两面,人虽死,但'影子'犹存于世,这'影子'便是'灵魂',而'灵魂'是永生不灭的,这便是先人的灵魂观。”

大概人类的所有民族都持有此种观念,那些先民才设法为死者的灵魂提供一个继续生活的环境,于是出现了中国秦始皇陵、埃及金字塔这样宏伟的为先逝之人服务的建筑。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秦皇兵马俑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埃及金字塔

既然大多数古人秉承着这样的灵魂观,作为天之骄子的皇帝们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当然也要想方设法为他们的灵魂安排好住所!虽然建造的墓穴规模与始皇帝的皇陵比肩尚为困难,但在风水上一定要顶好才行!

于是他们就寻到了一处妙地!

那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呢?子曰就给大家出一道送分题吧!

“生于苏杭,葬于__”空格里应填的地名是?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意思是说:苏杭一带是人世间的天堂,最适宜人居;而洛阳的邙山,自古汇聚帝王将相之陵冢,最适宜穴居,传说中国人理想的生命终点一定要留给洛阳城北的邙山。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不同于清东陵这样针对某一个朝代王室成员的陵墓群,邙山安葬的24位帝王

朝代跨度之广,包括8座东周时期的王墓,5座东汉帝陵,1座曹魏帝陵,5座西晋帝陵,4座北魏帝陵,1座五代后唐帝陵等。

那么为何如此多的不同朝代的帝王,都愿意扎堆出现在邙山呢?邙山的风水到底有什么优越之处?这期的《道友让一下》就来给你讲讲这神奇的邙山:

(子曰提示:请在wifi下观看视频,壕随意!)

不方便看视频的话,可以阅读下面的图文版!

在讲邙山之前,我们要先说说洛阳这个城市,因为洛阳和邙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子曰知道大家的历史都好,所以接下来就直接介绍洛阳吧!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先后经历了共二十二个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洛阳城复原图

那么为什么如此多朝代,总爱以洛阳作为首都?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古代建都的条件!在古代,交通、通讯等设施都不发达,所以建都对地理要求特别高!其中包含两大要义,即:地形和水源

就地形而言,首先不能太平坦。

因为打仗了,你没有个地理屏障,人家骑兵一个冲锋到家门口,这哪行? 所以得有险可守,险就是指山! 其次,地势不能起伏太大,因为起伏大就不利于交通和安居了。所以最好是中部平坦,周围有险的地方最佳。

就水源来说,大家应该很好理解,其实世界上多数大城市都是依托河流建成的,著名的有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河流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水源,同时也是一道天然屏障。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巴黎塞纳河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伦敦泰晤士河

结合这两点,可以显而易见的是:古都一般倾向于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这个标准放在古代中国,契合度最高的就是中原地区。

而我们的洛阳城,自古便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

其地势之妙,请听子曰一一道来!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洛阳雄踞中原,北临邙山,南系洛水,东压江淮,西挟关陇;更有群山环绕,东临中岳嵩山,西接秦岭,北依太行山,南有伏牛山之秀丽,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人称“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而古来中原,得洛阳者得天下。

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局势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当年,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想打进长安城时,洛阳就因地地势之牢固,成功的阻挡了叛军的进攻,给长安的守备增加了缓冲时间,让唐王李隆基有出逃时间,没有让大唐瞬间灭亡。

讲完了洛阳的山,子曰再来讲洛阳的水。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洛河流经区域有195公里之长,是洛阳的母亲河。有此水势,外加北面之黄河,形成一种水源充足的富足之相。这也就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对洛阳喜爱有加,经常居住于此的原因。

又因黄河,洛河之缘故,

河图、洛书又发源于此地,还形成了代表华夏文明起源的河洛文化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洛阳的风水已如此好了,但洛阳最好的风水位置却不是在主城,而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邙山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上文已经提起过,邙山坐拥24位帝王的豪华陵墓群,那么为何如此多的帝王都愿意葬在这里呢?邙山的风水到底好在哪儿呢?子曰现在就来为你一一揭晓!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邙山风光

首先从地势来看,邙山位于洛阳的北边,海拔仅有300米,绵延100多公里,如一条小龙围绕着洛阳城

大家别看邙山地势不高,但是人家水深土厚、渗水率低、粘结性能良好、土壤紧硬密实,这就为邙山大规模陵墓群的建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质条件

同时,从大局来看:邙山还位于黄河的南岸,是崤山的支脉,枕山蹬河,伊洛之水自西向东贯穿而过。这依山傍水,山环水绕的形式,使邙山拥有了负阴抱阳的格局

负阴抱阳之局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所以总结下来,邙山能够吸引如此之多的王公贵胄在此地安葬,还是因为它拥有天然的建墓土质、依傍古都洛阳的地理优势,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好地!

到目前为止,邙山已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其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都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邙山为何能成为规模最大的陵墓群呢?

理由很简单:如此多帝王都认为邙山是安葬自己九五之躯的风水宝地,那么天下人自然也这样认为,所以之后邙山又陆陆续续进驻了许多名人的墓地,现存有秦相吕不韦、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西晋司马氏、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陵墓,以及唐朝诗人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代名人之墓……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三国名将曹休墓在邙山的考古现场

看到这里,有心的朋友可能不禁想问:古人为什么会对墓地的选择如此重视?这就不得不追溯到中国人所特有的祖先崇拜和礼制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便发展出了与小农经济相匹配的,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宗族文化

而宗族文化又极其重视自己的根,讲究礼法与先后顺序,所以中国人来讲,奉祀祖先便是其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尊奉祖先既表现在对于在世父母的尽孝,更重要的是对于死去的祖先显孝。

基于以上说法,我们对祖先去世后的墓穴选址重视也就很好理解了!对堪舆学感兴趣或有研究的朋友,都可以在下方给子曰留言哟~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子曰风水

「ID:ziyuefengshui」

给你不一样的风水认知!

古代24位帝王,为何都想要葬于洛阳“北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