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根脚村:小山村发生的大变化

山根脚村:小山村发生的大变化

山根脚村新貌。

大湾镇山根脚村现有未脱贫户42户138人,贫困发生率2.8%,2017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如今,走进山根脚村,只见村寨靓起来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发展观念也发生了大变化。

山根脚村发生的大变化,来自于驻村工作组、结对帮扶干部、村干部“三支队伍”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他们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让贫困村民一步步走向富裕。

改变村民的贫困状况,首先是要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对于居住条件困难的贫困户,当地政府修好了新的居民小区,村民可以按一比一的比例以旧换新住进新家。

站在一栋栋楼整齐排列的康居新城小区前,山根脚村党支部书记杨旭心里尤为高兴。

杨旭说:“现在入住率达到一半,涉及到的贫困户应该达到80%,小区里面有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以后老百姓的人居环境是非常好的。”

贫困户管果果一家目前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新房子居住。

山根脚村三组村民管果果说:“原先我们的老房子漏了,住不了,国家给我们调房子到这里来,旧房子调新房子,并得到了国家的政策补助优惠,我们赚点钱来把家人的生活改善,把孩子带好,生活越来越好了。”

管果果身体有残疾,她的丈夫李金安是聋哑人,虽然困难,但夫妻俩同心协力,李金安运用自己的手艺做点木工活赚钱,阳台上,一排排整齐的黑色漆木凳子都是李金安手工做的。

小板凳做好以后,夫妻俩就背着东西去赶集,一路上遇到顾客,管果果就坐在凳子上和人家谈价钱。

搬过来的村民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但还有一部分困难群众却搬不过来。

杨旭说,现在康居新城的房子环境非常好,不过有一点困难主要在于老百姓没有钱装修。

杨旭很是遗憾,目前他正在想办法,争取让这些贫困户早点搬进新家。

脱贫路上,“输血”重要,但是“造血”更重要。要想让村民们兜里有钱,就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产业发展达到脱贫目的。山根脚村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种养殖项目,通过发展产业,让群众增产增收,走向富裕。

村里目前种植1500亩小白梨,全村有531户2124人参与种植,预计每亩可让百姓增收1600元,同时村里将此项目纳入退耕还林政策,按每亩1200元的标准给予村民补助。

山根脚村申请了扶贫资金15万元,采取“三变”模式,入股到群发养殖场,养殖优质商品猪。养殖场每年固定分红给山根脚村,其中贫困户16户65人受益,每户每年固定分红800元。

大湾镇与六盘水新润丰公司签订了蔬菜回收合同,借助这一优势,山根脚村发动四组村民种植蔬菜400亩,涉及农户198户873人,预计每亩可增收3000元。

如今,村里采取“农户+村集体+养殖户”模式发展养蜂业,由村委会派专人负责实施,贫困户不需投工投劳,年底可分红。

山根脚村养蜂人张琴说:“我们养的是两种蜂,一种是蜜蜂,一种是马蜂,马蜂100窝,蜜蜂是70箱,蜜蜂是采蜜,分蜂群卖,卖蜂蜜,马蜂则是卖蜂蛹及蜂包药材,取毒入药,现在我们要搬上基地里面去了,搬上去就是为了让养蜂的产值高一点。

张琴要搬到的基地是当归种植基地,山根脚村与云南坤承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100亩当归种植合同,村合作社入股了34户村民的土地进行试种,每亩每年给予400元入股费用。试种成功后,将会扩大规模种植,带动村里所有贫困户增收致富。

如今,山根脚村成功出列,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杨旭心里有了新的打算。

杨旭说,山根脚村的各项产业下一步要抓好落实好,尽量把它做强做大,力争有新的产业引进到山根脚村,下一步,老百姓的包里面也争取有更多的钱,不让任何一户老百姓返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