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原文:[蒋御史鸡]:原文:蒋鸡、童子鸡一只,用盐四钱、酱油一匙、老酒半茶杯、姜三大片,放砂锅内,隔水蒸烂,去骨,不用水,蒋御史家法也。

淸 袁枚《随园食单》羽族单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名。商周时为史官,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和副丞相,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等。汉初沿秦制,但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执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设御史中丞,其下因事而设若干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从上到下分为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级别,又分中央、地方两个系统,负责弹劾、调查等工作,比如最低的监察御史就可以弹劾总理级别的高官,但是负责调查的就只有御史大夫一级了。早期是皇帝的私人机构,后来大概在南北朝时期,纳入朝官系统御史相当于中央人民检察院长官相当于现在纪委,主要负责弹劾、调查官员的违法行为。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关于御史最有趣的笑话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故事,话说纪晓岚在当礼部侍郎的时候,一天有位尚书和御史连袂来访。 聊著聊著,突然外头跑来一只狗。 尚书心中突生一计要取笑纪晓岚,便道:“咦,你们瞧那是狼是狗?”暗含侍郎是狗之音,纪晓岚知道尚书在捉弄他,当下也不动声色的说:“要分辨狗或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看它的尾巴,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 一旁的御史大笑道:“哈哈,我还道那是狼是狗呢,原来上竖是狗,哈哈,哈。” 此时纪晓岚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说道:“另一种分辨的方法就是看它吃什麽。狼是非肉不食,狗则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好吗,御史吃屎,连御史也带沟里了。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今咱聊的这位御史叫蒋士铨,是袁枚先生的好朋友。蒋士铨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江西铅山人,生于清雍正三年。士铨出生,家境清寒,但父母的知书识礼,却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乾隆九年九月,蒋士铨22岁中举, 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蒋士铨从二十三岁开始北上求仕,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先后三次进京赴考,都未能遇,他三十三岁才得中进士,乾隆二十九年毅然辞官南归。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蒋士铨辞归后,没有返回江西老家,而是到了虎踞龙蟠的金陵,因他所敬仰的诗人袁枚住在金陵。蒋士铨与袁枚的订交颇有戏剧性,二十年前,蒋士铨过南京燕子矶,曾题两诗于宏济寺壁,末署“苕生”二字。袁枚往扬州,经过其寺,看见僧壁题诗,以为绝佳。归访年余,后听熊涤斋先生告以“苕生” 姓蒋,名士铨,江西才子也,且为通其意。然而他们却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蒋士铨辞官归寓金陵,他们才见面订交。后来,袁枚把这段经过录入了《随园诗话》。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蒋士铨在南京与袁枚相聚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乾隆三十一年,他应浙江巡抚熊廉村之聘,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南巡,称蒋为“江右名士”。乾隆五十年病逝于南昌藏园,英年61岁。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蒋士铨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因曾任翰林院编修即用御史,故袁枚尊称为蒋御史,蒋御史府有一菜,用童子鸡一只、放入砂锅内,隔水蒸烂,此法与干蒸肉制法相同,不加水只放酒、酱油调味。讲究用桃花纸封口,不跑味,上桌开封食用,别有风味。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现制做随园菜蒋御史鸡:取童子鸡1只,童子鸡是指生长刚成熟但未配育过的小公鸡,或饲育期在三个月内,体重达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过的小公鸡。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还不会鸣叫的小公鸡。童子鸡肉质鲜嫩,蛋白质丰富,便于蒸然熟,童子鸡宰杀洗净,放入容器中,加盐四钱、酱油一匙、绍酒半茶杯、姜三大片,不加水,封好盖。放入蒸锅,隔水蒸烂,至肉离骨时即可上桌食用。此菜品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蒋御史蒸鸡,酥烂入味,芳香四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