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请换一种姿势

如果说有一种职业最不挣钱,那它一定是农民。

农户种植粮食的年纯收入最多仅有3000元,相当于1个人在城市1个月的打工收入。即使种植经济作物也不大可能上万元,只相当于3、4个月的打工收入。所以说,农民的贫穷不在于他们不种地,而在于种地不挣钱。扶贫,要扶的不单是农民,更是农业,农业兴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农村旺,农村旺则中国强。

精准扶贫,请换一种姿势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农业为何如此不挣钱呢?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盘剥农产品的利润。在河南漯河,大白菜的地头收购价约为每公斤1元,而到了上海杨浦区的菜市场,每公斤大白菜的价格接近2元;超市一袋5公斤装东北大米的零售价为49元,每公斤约合5元,而在东北大米产区,每公斤大米一般不到3元。二是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农民接受市场信息比较片面,没有科学化分析,加上农业部门引导不到位,致使跟风种植、盲目种植普遍,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三是补贴不到位。农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从全世界来看,都紧密依赖着政府补贴,美国农业补贴额占收入的47%,日本农业拥有470多项补贴。我们国家每年也会拨出巨额资金来支持农业发展,然而年年补,月月补,不少农民却连影子都没见着。

精准扶贫,请换一种姿势

图片来源网络

当届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省市各级也纷纷晒出成绩单,但遗憾的是,大多都是鼓励农民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形式,能够挺身振兴农业的很少。

如果只是鼓励农民就业,是否会有地荒人去的危险呢?农业问题岂不是暴露得更加明显,况且农民占地不耕也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精准扶贫,请换一种姿势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精准扶贫”不一定要社保、医疗、教育、农业、水利、交通、财政、电力、住建等各部门齐上阵,只要查一查基层政府怎么发的补贴,问一问农业部门怎么捧的饭碗,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