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鎖行業抄襲之風何時休?

智能鎖行業抄襲之風何時休?

中國智能鎖行業同質化之所以如此嚴重,就是因為目前有不少行業蛀蟲,只想賺快錢,捨不得投入資金去研發和設計,所以只想通過抄襲來省去別人省不掉的成本。

——題記

智能鎖行業抄襲之風何時休?

近年來,智能鎖行業確實非常火熱,但火熱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危機和隱患。比如,惡意低價競爭在整個行業裡已引起公憤。在整個行業可以說從有良知、有品質意識的生產企業,到奔跑於一線市場,且想長久發展的經銷商、代理商,都對之痛恨至極。

再比如惡意抄襲,針對行業裡愛抄襲,喜歡搞拿來主義,沒有研發和創新的智能鎖企業必須聲討。因為,他們都對還處於發展初期的智能鎖行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損害了很多真正想在這個行業裡幹一番事業,真正想做出不一樣產品,真正想為用戶提供好產品企業的利益。

同時,一把智能鎖從立項到設計,到開模、小批量試驗,到檢測,再到大批量量產和上市,整個過程至少需要6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有設計成本、有研發成本,有模具成本、有生產成本、有推廣成本,等等,各種成本疊加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眾所周知,智能鎖行業可以說最大的成本之一是模具,一般的模具成本在幾十萬左右,當然也有的企業說模具成本在十幾萬左右,也有的企業說模具成本在50萬左右。不管十幾萬也好,幾十萬也好,或者50萬也罷,模具對於企業來說同樣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催生了這麼一個行業現象:三四家小企業為了擺脫產品單一的窘境,然後聯合起來,看市場上誰家的產品好看,誰家的產品賣得好,就抄過來,一家出錢開一款產品的模具,如果是四家企業的話,就相當於開了四款產品的模具,然後這四家企業共用這四套模具,最後這幾家企業就相當於每家企業都擁有了四款產品。

從這個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智能鎖行業抄襲、模仿、同質化的現象有多嚴重。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抄襲和模仿這種行為,可怕的是這些企業只抄到別人的外觀,而抄不到別人產品的精髓,所以抄得四不像,不倫不類,更可怕的是產品穩定性、質量都得不到保障,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透支了行業的信用。

而且容易給用戶留下這樣的印象:兩把看起來差不多的智能鎖,憑什麼有的賣好幾千,而有的只賣五六百、七八百,誤導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用戶。

其實,在中國很多領域都是從借鑑和模仿開始的,比如現在已是國家名片的高鐵,最初也是從技術引進到消化,再到自主創新,如今甚至有的指標超過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在智能鎖行業,從90年代的酒店鎖開始,再到後來的家用智能鎖,中國很多智能鎖企業也是從模仿和借鑑韓國產品開始的,但很多企業從借鑑、模仿中,消化了最新技術,再通過自主創新,有的企業在品質、功能、創新等方面已不亞於韓國品牌,甚至超越了韓國品牌。

所以,雖然我們不提倡抄襲,但是你真要模仿,至少要把最基本的事情最好,那就是做好產品品質和服務做好,別讓自己變成行業的蛀蟲,損害了整個行業的信譽,特別是別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傷了消費者的心。

但話又說回來,一個企業要長遠發展,長期立足於市場,並始終處於不敗之地的話,抄襲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只有堅持自主創新、堅持自我特色,並將產品品質和服務做好,才能得到市場和用戶的肯定。

所以,我們奉勸那些只想賺快錢,或者只為眼前蠅頭小利的企業,別再拿抄來的漂亮外殼欺騙用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