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大田作物也用上水肥一体化

清明节后,河南省长葛市豫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张晓辉开始忙着给朝天椒育苗了,而在他身后,一个个喷灌喷头正在小麦地里卖力地工作着。

长葛市南席镇常年有着小麦和朝天椒套种的历史。村民往往会在5月中旬,将培育好的椒苗移栽到小麦行间,小麦6月上旬收割,朝天椒8月收获,两者套种既不耽误各自的生长,又能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今年也不例外,按照这种方式,张晓辉这次共种了2200亩小麦,后面预计有600多亩朝天椒补充上来。

“现在小麦进入了拔节期,耗水量快速上升,这个时候的灌溉和施肥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张晓辉介绍,合作社2014年成立,往年多采用人工浇灌,成本高不说,效率还低。“今年春耕前,我们引进了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用先进的喷灌机器和物联网技术代替人工,把水和肥料同时输送到作物周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他说。

张晓辉的地里效果最好的就是伸缩式半自动喷灌设备。“我用手机APP就可以一键启动设备,喷头就会慢慢地从地下冒出来,把混合过滤后的水和肥料溶液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APP还能实时查看喷过的水流量和肥料用量,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又快捷。”更重要的是,使用完毕后,喷灌喷头可以被人工收缩到地下,丝毫不妨碍各类大型农机的工作。

这东西这么好,农民都能用得上么?其实,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经济作物种植中已经很普遍了,但在大田作物中却应用的较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田作物附加值较低,而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又偏高,农民觉得用不起。

“高庙村的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是全国节水农业项目的一个试点。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周边乡镇开始尝试改变以往大量施肥、大水漫灌的农田管理方式,逐渐树立了绿色发展、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南席镇镇长武会民说,智能水肥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激发了该镇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一批像张晓辉一样懂技术、爱农村的新型农场主开始成长起来。

“一年收获看春耕,我对今年的产量和收益很有信心。”张晓辉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