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千年端阳国殇忌,一曲楚歌万古吟。

粽米飘香艾蒲挂,九州同祭屈子灵。

满腹经纶深爱国,一身仁义广忧民。

诗卷离骚成绝响,百条天问刻心铭。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又到端午饮雄黄,艾草悬挂米粽香。

千言不尽三闾恨,一跃空留万古芳。

粽子有情传楚痕,艾枝无悔作忠殇。

龙舟破浪乾坤动,中华圆梦谱新章。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又是端午

我好像看见

当年那把酒临风的歌者一身洁白

峨冠博带,却满面焦灼

长长叹息,掩面泣涕

怀抱着《九歌》的谶语

将迷离与惆怅

牢牢插进五月的心脏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一江之上

被渔火照亮的伤口

游弋在《天问》飘零的微叹里

求索的血脉

挽结成疼痛的绳索

却怎也拦不住东去的江水

谁能理解尘埃,谁又能解风情

呜咽的风

一层层筛离糯米的清香

千年的守望千年的孤寂我们与你共享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听,是谁在三千红尘中,轻轻弹奏一曲愁肠的弦音。又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的书写人间的风花雪月,一首唐诗,一阙宋词,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今生的眷恋。

此时此刻,想起了麦秸,想起了蒲苇,想起了糯米,想起了独舞高歌而行的屈子。

在品尝满口余香的粽子的同时,我总能回想起这位诗人……

当年屈原愤投汨罗江,留下那传世不朽的《离骚》传唱至今。

当我沿着斑驳的古道,追溯过去辉煌的诗篇,便会发现,“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诗句已经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走近《离骚》《九章》《九歌》《天问》《哀郢》,我看到丰满的屈原的形象,看到诗歌中香草、美人的不懈追求,他不愧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爱国诗人。

一生爱国留千古,天问离骚上楚辞。为国殉葬沉湘水,化作神龙代代传。 天问激昂闻在耳,离骚悲切溢于胸。 巧借端阳达我意,心随流水诉衷肠。

风过,无痕。你过,便成了咫尺天涯。也许人们不懂你的《离骚》《天问》但记住了你忧国忧民一身正气!潇湘人的风骨不仅让世人敬仰也让子孙后代所继承和发扬!

然而,我们纪念屈原,绝不仅仅因为他荡气回肠、凄婉绝美的诗篇。而是因为,他有绝不同流合污的气度,他有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弘扬他心系天下、上下探索、忠诚清廉的高风亮节!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投江,不是懦弱地逃避,而是清醒地看到现实无法改变后绝望的选择。一身抱负无法施展, 身居高位却屡被小人陷害。抱石投江,屈原死得其所!

屈原用怀石沉江成就了一个温馨的节日,粽叶用清香深蕴裹住了一种永远的情思,当粽香又一次在大街小巷迷离,如期而至的不只是节日,还有幸福;日渐增加的不仅是年龄,还有友谊和健康。

端午的美,在“楚辞”的美韵里,在“离骚”的繁华里,在“天问”里落幕……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一缕诗情系庙堂,幽幽魂魄越千年。

谁唱离骚正气颂,九歌天问世人怜。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五月菖蒲绿,端阳艾叶悬。

风中粽子香,举国献衷肠。

离骚与天问,流芳百世长。

祈愿神龙跃,众志更兴邦。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端午采艾飘粽香,龙舟劈波祭贤良

五月端阳粽叶香,晨曦逐户艾窗悬。

倾杯碧叶人情倦,拟写清词寄远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