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业巨变!最后剩下谁?

5月18日在猪易举办的“2018下半年及2019上半年生猪市场高层研讨会”上,一方面对当下生猪市场的母猪、生猪存栏做了探讨分析,另一方面对当下各大农牧企业的战略进行了呈现和分享。当下已经是6月中旬,猪价在12元成本线之下运行,大部分猪场仍旧处于亏损之中。可以预见到的是,2018-2019年我们猪场的盈利都不大乐观,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生猪供应过剩。来自于2016年猪价大涨下家庭猪场、中大规模猪场、集团猪场的扩张,也来自于整个生猪产业规模化、生猪养殖技术的提升。正如2017年底我们所探讨的那样,生猪养殖业的竞争将愈发积累,表现为家庭猪场之间、家庭猪场与规模猪场、集团猪场,甚至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饲料工业的发展养殖业也进入了规模化的开始。一直到今天已经有40年的时间,从最开始的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到今天的专业化,不论是技术还是供应总量,中国养猪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接下来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养猪业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如果参考美国或者欧洲的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判定的是,我国养猪业将面临更大程度的洗牌,商品猪成本高,没有竞争力的猪场将逐步退出市场;其次,不能做到食品安全要求、全程可追溯的猪场同样将被市场淘汰。

中国养猪业巨变!最后剩下谁?

图1 1960-2018年美国生猪出栏及消费

从如1可以看出,美国生猪养殖业也是经历了从供应不足到过剩的发展历程。整体上,1995年前后作为工序关系的转折点。在1995年之前,生猪消费大于供应,美国当地的猪价趋势也以上涨为主(剔除金融危机这种突发性因素)。一方面是美国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带动了猪肉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较慢。1960-1978年生猪出栏大致在5000-6500万头;1980-1995年生猪出栏在7000-8000万头左右,1995年之后,生猪出栏增长明显,从8000万头增长到目前的12000万头。

也就是说,1995年之后,美国生猪规模化进程加快。

中国养猪业巨变!最后剩下谁?

图2 1978-2012年美国猪场数量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1978-2012年,四十年的时间,美国猪场数量从最高的65万家下降到目前的7万家,累计下降幅度高达90%。

中国养猪业巨变!最后剩下谁?

图3 美国不同规模猪场数量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规模猪场数量变化,同样可以按照1995年为转折点进行分析。

1990年之前,存栏1-99头猪场数量以每年10%幅度减少,1990-1995年之后每年以20%速度减少。也就是说或,相比存栏100-499头存栏、500头以上的猪场来说,存栏1-99头的猪场最先被淘汰。而原因,主要来自于生产效率低下。

接下来,在1995年之后,存栏100-499头猪场成为减少幅度最大的群体。

再次看存栏2000头、5000头的猪场,在1995年之后数量不断增加。

结合图1来看,1995年之后美国生猪供应能力大幅增长。

中国养猪业巨变!最后剩下谁?

图4 2012-2017年美国生猪价格

就近几年猪价来看,美国生猪价格一直保持在6-7元/公斤,排除大范围疫情的年份,猪价整体上表现平稳。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大量企业要从美国进口猪肉,成本低,是美国猪肉出口最大的优势。图1中,1995年之后美国生猪供应过剩程度越来越深,但供应仍旧增长,主要原因就是打开了出口通道。其中,中国就是美国猪肉前三的出口国家。

最后,1995年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提升,美国猪肉价格波动幅度减小,这成为我国规模化的一个参考借鉴,认为我国基团企业加大生猪养殖业的投入,同样可以减少国内生猪价格的波动。

中国养猪业巨变!最后剩下谁?

图5 2010-2015年我国不同规模猪场增减速度

看完美国,再来看我们中国不同规模猪场增减的情况。

与图1类似的是,2011-2015年同样是出栏500头以下的猪场最先淘汰,不论猪价涨跌,每年以10%的速度减少。其次,再出栏50000头以上大型猪场,2014年、2015年数量明显增长。

对于未来五到十年,静书个人认为中国养猪业将受到资本驱动、技术驱动,最终竞争的是成本。届时,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各大集团企业格局初步奠定。

十年后,消费端对猪肉不同层次需求更加明显,倒逼商超、批发市场向屠宰场、养殖场变革。食品安全为基线,称为安全驱动。

整体上,中国养殖业将呈现集团猪场(自繁自养、公司+农户)、中大规模猪场、家庭猪场、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存在。其中,集团猪场、家庭猪场为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