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策略与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全省制造业新动能培育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新成效,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县域新型工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我省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蓝图

1、优化区域空间发展格局。按照《中国制造2025河北实施意见》规划京津廊等5条产业带,立足京津冀制造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优化制造业布局。引导各县(市、区)合理规划本地制造业产业布局,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支持县域企业参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提升,参与全省新型工业化提升计划和智慧集群建设,推动新型网络化协作组织的培育形成。

2、完善各类新型工业化发展指导规划。重点围绕我省《实施意见》明确的10大重点工程及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和5大重点任务,着力构建符合新时期发展的县域新型制造业体系。制定《工业强县开展“中国制造2025河北行动”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结合当地特点,制定和完善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总体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编制发布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

(二)加快县域工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1、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落后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计划,培育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制造业冠军企业。引导企业建设“工业强基”项目,加强重大技术改造,促进“两化”融合,实施智能工厂(车间)培育工程,在冶金、机械、建材、石化、食品等传统行业,进行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支持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互联网+”、“标准化+”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优化升级。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完善生产、研发、资源和服务体系,参与“低小散”企业整治和“僵尸企业”处置,并购重组传统制造业优质资源和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县域“个转企”“小升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照《国家产业调整指导目录》加强审核,落实限制类、淘汰类行业限批政策,采用兼并重组等市场化手段确保落后产能全面退出。

2、加快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着重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大数据、物联网、通讯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完善产业链条,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增强竞争力;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等,力争成为“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重要发展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扶持高性能膜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建材等行业领域,着力突破并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工艺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广播影视、服装设计等,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外拓展的新空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领域,运用设计工具,开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和产品,培育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动能。

4、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型制造提升。积极发展与制造业融合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打造京津商贸物流承接平台,加快推进北京区域物流集散功能向我省县域转移。推进服务型制造,支持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推动设计研发成果产业化。依托网上技术市场,建立工业设计网络平台,助推工业设计成果的交易和转化。培育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县域“两化”深度融合

1、以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改善我省钢铁、石化、有色、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的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鼓励用云技术重构和整合传统的产业链条,推动互联网与研发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环节互融互通,提高企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和精准制造能力;探索云制造、无人车间等新模式与新业态,以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跨行业深度融合以及产品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制造业+互联网”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的最大化,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综合集成度和产业链的协同智能度,助推我省向制造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迈进。二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支持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制造+服务”转型。

2、加快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一是鼓励制造企业自建互联网平台。支持制造业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和大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转型平台,通过协同设计、众包研发、创新联盟等方式联合攻关,加速突破一批制约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建立贯穿研发设计、原料供应、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全方位实时精准控制和智能化决策。二是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以多种形式共建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企业平台资源全面对接,鼓励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三是积极培育第三方平台市场。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云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将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中发挥“黏合剂”作用。

(四)推进协同创新,提升县域工业发展内生动力

1、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推动协同创新,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创新。以装备智能化为重点全面实施技术改造,谋划和实施一批强县立县项目,推动工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转变。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等科技工程,打造浙江式“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孵化链条。加强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推进建设一批开放式、行业性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和创新资源定向聚集,形成企业之间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提升县域整体技术创新水平。

2、加快新型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提升发展,成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加大产业园区整合提升力度,着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集中创新资源,省市县联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3、加速高科技人才培养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开放有效的引智政策,构建引智平台,积极推动建立科技合作基地,与京津联合培养科技研发和高级管理人才,增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采取调入(迁入)、团队引进、项目引进、柔性引进、合同引进等方式引进人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和服务市场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主攻方向,瞄准京津创新源头,按照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上下游衔接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对接京津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吸引力、承载力。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策略与对策研究[HB16YJ068]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