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木真湘韻”非遺服飾秀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木真湘韻——非遺服飾秀”6月6日晚閃亮登錄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秀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苗繡在時尚秀場大放異彩。

這場非遺服飾秀以湘西花垣苗族古歌傳承人表演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苗族古歌開場,之後以湘西原生態的音樂作上演大秀,設計師還在現場分享設計靈感及親自到湘西採風、體驗苗繡,以及感受湘西文化、民風等的切身感受。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本場大秀的參演單位是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為了發掘、保護、傳承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3月,木真了公司駐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在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廳的關心支持下,落戶於湘西州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兩年多以來,傳統工藝工作站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振興傳統工藝”精神,緊扣《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立足於湘西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將傳統工藝振興作為非遺保護傳承與現代時尚生活相結合的重點,在加快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和時代元素融合,促進傳統工藝產、學、研結合等方面進行了大膽而有意的探索。並培養苗繡人才,培訓繡娘,以訂單促進繡娘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實現精準扶貧。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此次大秀共有8個系列:“讓爸媽回家”系列展示扶貧成果,另外還有蠟染、水墨、盛世經典、紅鸞天喜、傾國傾城、非凡匠心、蝶寶系列。設計團隊兩年來在湘西深入考察、調研,走進深山,收集、整理、保護非遺苗繡作品和技藝,尋找幾近失傳的各種苗繡繡法,瞭解苗族服飾刺繡工藝的獨特性,如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破紗繡、絲絮貼繡、錫繡等。

2017年8月,湖南省文化廳、湘西州文化新局和木真了在花垣排吾鎮建立的“讓媽媽回家”項目示範點,已被列為精準扶貧示範點。通過這個示範點,木真了培訓了繡娘數百人,這些繡娘回到當地後起到引導和帶頭作用,涉及到上千名繡娘。近年來,木真了公司在深入考察學習湘西豐富多彩的非遺技藝基礎上,吸收苗繡、苗族銀飾、踏虎鑿花等非遺元素設計了多款時尚服飾,並攜系列非遺產品多次參加上海2016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湖南省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以及各大時裝週等展會和活動,歷獲多倫多時裝週、上海時裝週、紐約時裝週、巴黎時裝週大獎。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苗淨千尋”非遺服飾秀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6月7日晚,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舞臺迎來“苗淨千尋”大秀。中國“十佳設計師”楊潔先生攜40套非遺+時尚設計作品與觀眾見面。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而今天,“苗淨千尋”帶著對民族文化的虔誠,用國際化的設計語言對話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建築群——恭王府。“苗淨千尋”非遺服飾秀將苗族服飾中最典型的紫色、玫紅配以黛綠、群青及墨黑提煉出來,呈現出神秘而優雅的色調;而苗族精美生動的織、繡圖案記載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無與倫比的創造力。設計師傾心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苗繡特有的辨繡、打籽繡、疊繡、破線繡、皺繡、馬尾繡、鎖繡等技藝都在服裝服飾中得以體現。並匠心獨運,將刺繡圖案中的故事作為設計傳遞的文化重點。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苗淨千尋”嘗試將苗族傳統的亮布、斗紋布、多種刺繡工藝與現代裁剪手法和審美形式碰撞,呈現出無界限的國際化設計理念。將苗繡用不同形態的物象自由組合,又不受自然形態和時空的約束,通過藝術的抽象,大膽地進行誇張寫意從而情趣盎然。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為了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楊潔創立了“曦秀”品牌,以中國品牌的力量探尋時代賦予民族傳統文化的新生力,這是一份不斷感悟民族文化魅力的堅持;是一種把民族文化最好的一面,用國際化設計語言呈現給世界的心境;是對本民族文化的責任與時代擔當;是作為當代設計融合民族文化美與真的時尚載體;是中國文化綻放國際並佔下一席之地的更深與更廣的探尋動力。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挑繡之韻”非遺服飾秀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荊楚地區的紡織非遺文化內涵豐富,刺繡歷史達數千年之久,發展至今刺繡形式多樣。其中武漢漢繡、黃梅挑花、陽新布貼、紅安繡活以及湖南花瑤挑花、苗族挑花、安徽望江挑花等項目都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荊州漢繡、荊州民間刺繡、大冶刺繡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們共同起源於中華文明源流之一的楚文化,既有地域性刺繡,民間繡活,也有少數民族刺繡。共同組成刺繡藝術大家族,在荊楚地區相互補充,相映生輝,承載著當地風土人情和生活習俗,共同構成了荊楚地區特有的刺繡文化,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

7日晚,武漢紡織大學非遺研究中心設計團隊與2016至201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班學員牽手合作,共同帶來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之“挑繡之韻”專場。

此次展示的是,在培訓期間開發設計的優秀非遺服飾作品,共計40餘件(套)。這些服飾作品結合荊楚地區的多種紡織刺繡類非遺項目的元素,衣飾圖案均由學員們素手繡成,凝聚各地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服裝的時尚設計理念,使傳統精湛的荊楚手工技藝與時尚審美完美結合,演繹出不同風格的刺繡服裝,讓荊楚民間挑補繡藝術及作品更好地走入現代生活。來自湖北武漢、荊州、黃梅,大冶、紅安、陽新,安徽望江,湖南隆回、漵浦、瀘溪的各民族民間刺繡和挑花的非遺傳承人學員們,以嫻熟的技藝,精益求精,推陳出新,為觀眾展示一件件精湛的挑補繡服飾作品。

“挑繡之韻”非遺服飾秀分兩個部分展示:

第一部分:挑花服飾。挑花又名“十字挑花”,其特點是重挑不重繡,所用材料為當地生產的棉胚布,藝人僅靠一根線一根針,將五彩絲線挑繡在底布經線和緯線交織的網格上,形成色澤絢麗、對比強烈,立體感強的圖案。此次展示的湖北黃梅挑花,安徽望江挑花,湖南花瑤挑花、湘西苗族挑花,都是楚地代代流傳的民間技藝,又各有千秋。挑花服飾設計採用今年流行的襯衣式連衣裙款,面料為重縐真絲,衣領、口袋、袖排略微誇張,黑白色調,簡潔乾淨,在衣服的前襟,後肩、袖排、衣領上裝飾有來自民間不同民族的挑花圖案,多彩的黃梅挑花,青白的望江挑花,細膩的花瑤挑花,生趣的苗族挑花,在搖曳的重縐真絲上更顯靈動。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第二部分:繡花服飾。分佈在湖北各地的的武漢漢繡、紅安繡活、荊州漢繡、荊州民間繡活、大冶刺繡以及陽新布貼,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的楚繡。他們色彩鮮明富麗、線條挺拔分明、造型拙樸生動、繡跡粗狂奔放、氣氛濃烈祥和、針法規範靈巧,其中以漢繡盤金繡尤為突出,產生屈原的《楚辭?招魂》中“翡翠珠被,爛齊光些”的效果,呈現楚文化富於想象的表現手法和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繡花服飾設計採用簡潔大方的連衣裙款,緞面重磅真絲面料沉穩貴氣。漢繡等荊楚刺繡的經典圖案在真絲面料上光彩奪目,牡丹花卉、金龍祥雲,金絲銀線,相得益彰。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民族、設計與創新—恭王府裡服飾秀非遺

…………………………………………

(文丨恭王府:李珊珊;圖丨文木文化:徐強);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